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8 08:27
共2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5-28 12:49
在预热了一个多月后,“双十一”电商价格战火爆上演。众电商纷纷加入,并为“双十一”的价格战拼命吆喝。不过,消费者在上网抢购后发现,价格战中仍有猫腻:其中部分商品被抬价后,再打折。
先抬价再打折,这是一些实体店常见的促销猫腻。现在,类似做法已经被电商有样学样,当作“先进经验”移植到了网上。看来,很多网民推崇的“多上网、上少当”的名言也并非处处适用,特别是涉及到经济利益的时候,更须多长个心眼,以免一不小心被忽悠了。在商业领域甚至全社会都存在诚信缺失问题的大环境里,网络也很难成为一方净土。
有论者认为,粗放式的电商战,既透支着消费者的基本信任,也透支着市场前景,电商战造就不了真繁荣。事实确是如此,缺乏诚信的商家必将被消费者唾弃,没有规则和秩序的市场也必然混乱不堪,无法走上正常发展的良性轨道。看起来轰轰烈烈的“双十一”电商狂欢,其实埋下了诸多的隐患。
更值得关注的,是先抬价再打折的行为,实际上已经涉嫌商业欺诈。电商随意改变商品定价,是否符合相关法规?虽然“买的没有卖的精”,商家也自以为自己的伎俩可以瞒天过海,但还是有细心的消费者发现了破绽。例如,消费者李先生就表示:“我打算在京东商城买个内存,选购时产品是111元,下单时就变成139元了。”其他多家电商也存在类似问题。针对消费者的反映,有记者也选择了几款产品,跟踪其价格后发现,部分商品在“双十一”前后确实存在调价情况。于是问题就来了:对某些电商涉嫌欺诈的行为,消费者无意中发现了,记者调查后也确认了,那么,政府监管部门在哪里呢?迄今为止,我们似乎并未看到物价部门、工商部门的主动作为,也未看到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的身影。这又是否涉嫌渎职呢?
“光棍节”既扒下了口口声声宣称“消费者是上帝”的某些电商的内裤,也脱光了负有监管职责的“相关部门”。有类似问题的电商应该感到羞惭,为了消费者的利益更为了自己的长远发展,反思自我、回归诚信;“相关部门”则须时时牢记自己肩负的使命,关口前移、主动出击,严格监管、不留死角,切实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和自身的公信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9:57
乔志峰,男,70后。时评人,也写杂文。多家媒体特约评论员,曾在凤凰卫视等多家电视台的谈话类节目担任嘉宾。曾在全国首届杂文大赛等赛事中获奖,并有作品入选《2008中国最佳杂文》、《2010中国杂文年选》、《2010中国网评年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