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易水送别翻译及赏析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20 16:03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5:47

《于易水送人》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前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作者送别友人的地点;后两句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作者的感慨。全诗构思巧妙,语言含蓄,寓意深远,感情强烈,笔调苍凉。

易水送别翻译

在此地离别了燕太子丹,壮士荆轲愤怒头发冲冠。

昔日的英豪人已经长逝,今天这易水还那样凄寒。

创作背景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则天,不久便被诬下狱。调露元年(679)秋,遇赦出狱;冬,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骆宾王悲剧的一生大致可以用清人陈熙晋在《骆临海集笺注》所说的“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四句话来概括。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于易水送人》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易水送别赏析

此诗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道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此时在易水边送别友人,想起了荆轲的故事,这是很自然的。但是,诗的这种写法却又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它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的内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这种破空而来的笔法,反映了诗人心中蕴蓄着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借怀古以慨今,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此刻之易水送人融为一体。从而为下面的抒情准备了条件,酝酿了气氛。

第二联“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这首诗的中心在第四句,尤其是诗尾的“寒”字,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寓意丰富,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寒”字,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因意构象,用象显意。景和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情和意,是诗人对客观对象在审美上的认识和感受。诗人在自然对象当中,读者在艺术对象当中,发现了美的客观存在,发现了生命和人格的表现,从而把这种主观的情和意,转移到客观的景和象上,给自然和艺术以生命,给客观事物赋予主观的灵魂,这就是诗歌创作和欣赏当中的“移情作用”。“寒”字正是这种移情作用的物质符号,这是此诗创作最为成功之处。

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诗人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历史孤独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倾诉难酬的抱负和无尽的愤懑。诗人感怀荆轲之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将别时对友人的一种激励。这首诗题为送别,可又没有交待所别之人和所别之事,但“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壮别场景如在眼前。所咏的历史本身就是壮别,这同诗人送友在事件上是相同的。而古今送别均为易水河岸,在地点上也是相同的。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轻一重,一缓一急,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同时交待,易水跨越古今,诗歌超越了时空,最后统一在“今日水犹寒”的“寒”字上,全诗融为一体。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诗的构思是极为巧妙的。


作品原文

于易水送人 / 于易水送别 

作者: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词句注释

⑴易水:河流名,也称易河,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此地曾是荆轲刺秦时燕太子丹送别荆轲之处。《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⑵此地:这里指易水岸边。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⑶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这里指荆轲。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冠,帽子。

⑷昔时:往日,从前。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没(mò):即“殁”,死。

⑸水:指易水之水。犹:仍然。


名家点评

明·高棅《唐诗正声》:吴逸一曰:只就地摹写,不添一意,而气概横绝。

明·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似无味,然未尝不佳。

明末清初·毛先舒《诗辩坻》:临海《易水送别》,借轲、丹事,用一“别”字映出题面,馀作凭吊,而神理已足。二十字中游刃如此,何等高笔!

清·黄生、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因临易水而想古人,其水犹寒,侠气凛然,

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何作此变徵声……寓意深远,人卒未知也。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末句黯然。

清·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此地”二字有无限凭吊意,因地生意,并不说到自身,如此已足。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此诗一气挥洒,怀古苍凉,劲气直达,高格也。

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26—684后),唐代文学家。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作《讨武瞾檄》,兵败后不知所终,或说被杀,或说为僧。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诗文齐名,为“初唐四杰”之一。有《骆宾王文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5:47

《于易水送人》翻译:

在此地离别了燕太子丹,壮士荆轲愤怒头发冲冠。

昔日的英豪人已经长逝,今天这易水还那样凄寒。


《于易水送人》赏析:

此诗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道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此时在易水边送别友人,想起了荆轲的故事,这是很自然的。但是,诗的这种写法却又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它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的内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这种破空而来的笔法,反映了诗人心中蕴蓄着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借怀古以慨今,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此刻之易水送人融为一体。从而为下面的抒情准备了条件,酝酿了气氛。

第二联“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这首诗的中心在第四句,尤其是诗尾的“寒”字,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寓意丰富,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寒”字,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因意构象,用象显意。景和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情和意,是诗人对客观对象在审美上的认识和感受。诗人在自然对象当中,读者在艺术对象当中,发现了美的客观存在,发现了生命和人格的表现,从而把这种主观的情和意,转移到客观的景和象上,给自然和艺术以生命,给客观事物赋予主观的灵魂,这就是诗歌创作和欣赏当中的“移情作用”。“寒”字正是这种移情作用的物质符号,这是此诗创作最为成功之处。

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诗人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历史孤独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倾诉难酬的抱负和无尽的愤懑。诗人感怀荆轲之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将别时对友人的一种激励。这首诗题为送别,可又没有交待所别之人和所别之事,但“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壮别场景如在眼前。所咏的历史本身就是壮别,这同诗人送友在事件上是相同的。而古今送别均为易水河岸,在地点上也是相同的。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轻一重,一缓一急,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同时交待,易水跨越古今,诗歌超越了时空,最后统一在“今日水犹寒”的“寒”字上,全诗融为一体。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诗的构思是极为巧妙的。

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这首诗题目虽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读者送的是何许人。然而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佗傺失志,身受*,爱国之志无从施展。他在送别友人之际,通过咏怀古事,表达对古代英雄的仰慕,也寄托自己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全诗以强烈深沉的感情,含蓄精炼的手法,摆脱了初唐委靡纤弱的诗风影响,标志着唐代五言绝句的成熟,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拓了道路。


《于易水送人》原文:

《于易水送人》骆宾王 〔唐代〕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词句注释:


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26—684后),唐代文学家。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作《讨武瞾檄》,兵败后不知所终,或说被杀,或说为僧。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诗文齐名,为“初唐四杰”之一。有《骆宾王文集》。


创作背景: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则天,不久便被诬下狱。调露元年(679)秋,遇赦出狱;冬,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骆宾王悲剧的一生大致可以用清人陈熙晋在《骆临海集笺注》所说的“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四句话来概括。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于易水送人》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表达主题:

《于易水送人》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前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作者送别友人的地点;后两句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作者的感慨。全诗构思巧妙,语言含蓄,寓意深远,感情强烈,笔调苍凉。


名家点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5:48

于易水送别
作者: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赏析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仪凤四年(679)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那年冬天,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易水送别》一,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发思古之幽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无限仰慕,从而寄托他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这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此地指易水,易水源自河北易县,是战国时燕国的南界。壮士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史记·刺客列传》载,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奉命入秦刺杀秦王,太子丹和众宾客送他到易水岸边。临别时,荆轲怒发冲冠,慷慨激昂地唱《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然后义无反顾,勇敢地启程.这位轻生重义、不畏*的社会下层英雄人物,千百年来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受到普遍的尊敬和爱戴。诗人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侘傺失志,亲身遭受武氏政权的*,爱国之志无从施展,因而在易水送友之际,自然地联想起古代君臣际会的悲壮故事,借咏史以喻今,为下面抒写怀抱创造了环境和气氛。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昔时人即指荆轲。没,死亡。荆轲至秦庭,以匕首击秦王未中,被杀。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轻一重,一缓一急,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陶渊明曾有《咏荆轲》诗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表达了对荆轲的崇敬与惋惜之情。宾王此诗,同陶诗交相辉映,但在意境的创造上更为含蓄有味。“今日水犹寒”中的“寒”字,寓意丰富,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首先,“寒”是客观的写景。此诗作于冬天,冬天北方的河水自然是寒冷的。其次,“寒”是对历史的反思。荆轲这样的古代英雄,虽然奇功不就,但也令人肃然起敬,诗人是怀着深切缅怀之情的。荆轲其人虽然早就不复存在了。可这位英雄疾恶如仇、视死如归的英风义概还在,作为历史见证的易水河还在。诗人面对着易水寒波,仿佛古代英雄所唱的悲凉激越的告别歌声还萦绕在耳边,使人凛然而产生一种奋发之情。复次,“寒”也是对现实的概括。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咏怀》)的骆宾王,有着远大志向,他愿洒满腔热血,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然而现实是“天子不见知,群公讵相识”(《夏曰游德州赠高四》),生不逢时,沉沦寂寞,诗人心中充满孤愤不平之气,如易水河一样,悠悠不尽。诗人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伟大孤独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倾诉难酬的抱负和无尽的愤懑。诗人感怀荆轲之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将别时对友人的一种激励。
  这首诗的中心在第四句,尤其是诗尾的“寒”字,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寒”字,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因意构象,用象显意。景和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情和意,是诗人对客观对象在审美上的认识和感受。正如古人所说:“象者,出意者也。”诗人在自然对象当中,读者在艺术对象当中。发现了美的客观存在,发现了生命和人格的伟大表现,从而把这种主观的情和意,转移到客观的景和象上,给自然和艺术以生命,给客观事物赋予主观的灵魂,这就是诗歌创作和欣赏当中的“移情作用”。“今日水犹寒”中的“寒”字,正是这种移情作用的物质符号,这是此诗创作最为成功之处。这首诗题为送别,可又没有交待所别之人和所别之事,全诗纯为咏史抒怀之作。但吟诵全诗,那种“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壮别场景如在目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所咏的历史本身就是壮别,这同诗人送友在事件上是相同的。而古今送别均为易水河岸,在地点上也是相同的。易水跨越古今,诗歌超越了时空,全诗融为一体。一古一今,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同时交待,最后统一在“今日水犹寒”的“寒”字上,诗的构思是极为巧妙的。
  这首诗以强烈深沉的感情,含蓄精炼的手法,摆脱了初唐委靡纤弱的诗风影响,标志着唐代五言绝句的成熟,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拓了道路。
  这首诗又名《于易水送人》、《于易水送别》,内容完全相同,是骆宾王的佳作之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5:48

易水送别一般是指《于易水送人》,翻译: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赏析:这首诗题目虽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读者送的是何许人。然而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

  《于易水送人》原文: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于易水送人》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前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作者送别友人的地点;后两句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作者的感慨。全诗构思巧妙,语言含蓄,寓意深远,感情强烈,笔调苍凉。

  《于易水送人》中诗人感怀荆轲之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将别时对友人的一种激励。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诗的构思是极为巧妙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5:49

《易水送别》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创作的一首诗。

《易水送别》翻译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昔日的英豪人已经长逝,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赏析

此诗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道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此时在易水边送别友人,想起了荆轲的故事,这是很自然的。但是,诗的这种写法却又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它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的内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这种破空而来的笔法,反映了诗人心中蕴蓄着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借怀古以慨今,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此刻之易水送人融为一体。从而为下面的抒情准备了条件,酝酿了气氛。

第二联“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这首诗的中心在第四句,尤其是诗尾的“寒”字,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寓意丰富,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寒”字,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因意构象,用象显意。景和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情和意,是诗人对客观对象在审美上的认识和感受。诗人在自然对象当中,读者在艺术对象当中,发现了美的客观存在,发现了生命和人格的表现,从而把这种主观的情和意,转移到客观的景和象上,给自然和艺术以生命,给客观事物赋予主观的灵魂,这就是诗歌创作和欣赏当中的“移情作用”。“寒”字正是这种移情作用的物质符号,这是此诗创作最为成功之处。

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诗人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历史孤独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倾诉难酬的抱负和无尽的愤懑。诗人感怀荆轲之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将别时对友人的一种激励。这首诗题为送别,可又没有交待所别之人和所别之事,但“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壮别场景如在眼前。所咏的历史本身就是壮别,这同诗人送友在事件上是相同的。而古今送别均为易水河岸,在地点上也是相同的。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轻一重,一缓一急,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同时交待,易水跨越古今,诗歌超越了时空,最后统一在“今日水犹寒”的“寒”字上,全诗融为一体。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诗的构思是极为巧妙的。

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这首诗题目虽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读者送的是何许人。然而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佗傺失志,身受*,爱国之志无从施展。他在送别友人之际,通过咏怀古事,表达对古代英雄的仰慕,也寄托自己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全诗以强烈深沉的感情,含蓄精炼的手法,摆脱了初唐委靡纤弱的诗风影响,标志着唐代五言绝句的成熟,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拓了道路。

原文

易水送别

骆宾王 〔唐代〕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释

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燕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地点。《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此地:原意为这里,这个地方。这里指易水岸边。
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这里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冠:帽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 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昔时:往日;从前。《东观汉记·东平王苍传》:“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亲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
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
没:死,即“殁”字。
水:指易水之水。
犹:仍然。

作品出处:《全唐诗》

作品体裁:五言绝句

作品别名:于易水送人一绝、于易水送人

名家点评

明·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似无味,然未尝不佳。

明末清初·毛先舒《诗辩坻》:临海《易水送别》,借轲、丹事,用一“别”字映出题面,馀作凭吊,而神理已足。二十字中游刃如此,何等高笔!

清·黄生、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因临易水而想古人,其水犹寒,侠气凛然,

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何作此变徵声……寓意深远,人卒未知也。

创作背景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则天,不久便被诬下狱。调露元年(679)秋,遇赦出狱;冬,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26—684后),唐代文学家。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作《讨武瞾檄》,兵败后不知所终,或说被杀,或说为僧。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诗文齐名,为“初唐四杰”之一。有《骆宾王文集》。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ef英语哪个好 EF英孚英语培训怎么样? 英孚英语好不好 EF英孚教育到底好不好 大佬们,麦芒7和荣耀10那个值得入手?2500以下的机子还有啥好推荐的么... 介绍几款2500元以前的手机 像素一定要高 其他的不做要求 近期想入手一部安卓手机,价格2200到2500左右…买HTC desire Z还是 三星... 笔记本忘记开机密码怎么办急死了 笔记本电脑屏幕开机锁忘记密码 怎么办?急死了 华硕笔记本电脑开机密码忘记了怎样找回?系统是Windows 7旗舰版... 古诗易水送别的意思 如何开班个人公司 注册一个单人公司加验资最低要多少钱 莲藕能无土种植吗 我是春节前结婚好,还是春节后结婚好? soul上语音匹配好友能看到吗 在农村,春节的时候结婚的人比平时多吗?为什么? 奥铃轻卡3.8米排半五十铃报价及图片 奥铃TX五十铃的现在什么价位? 新房装修,想找用材真的环保的装修公司,求推荐。 新房装修,有宝宝,想选环保非常好的装修公司? 注重环保品质的装修公司有哪些?哪家别墅装修公司好? 环保认证的装修公司有哪些? 有合作过的主打环保装修的装修公司推荐几家吗? 十大环保装修公司?哪家装修公司好? ...在yy搜索我自己的频道搜索不到。主播认证有什么用 为什么农村人结婚,大多数会选在春节这一时期? 脚脖子肿了而且站的时间长了脚脖子疼怎么回事 站立久了一放松下来脚脖子疼是怎么回事 dsd64与198khz哪个采样率高 劳利事的硒鼓好用吗?质量怎么样? 手机用什么卡比较省话费呀? 为什么说立春在春节前就是寡夫年,寡夫年结婚真的不好吗? 我的被封 了,怎么登都登不上,怎么办? 网友吐槽国庆放假要赶超5场婚宴,为何国庆扎堆结婚? 雅迪v20仪表盘尺寸多少 春节竟然是结婚旺季 春节有什么特别寓意吗 我的被永久封号了,怎么办? 被封了怎么办? 为什么电磁炉开启电源要认锅? 电磁炉为什么有时认铁锅有时不认是什么原因 电磁炉可不可以把普通的锅(不是配套的平底锅 或是饭盒 )放在上面_百... 慈溪哪家公司拍摄企业形象片,企业宣传片,专题片好点? 慈溪哪家公司拍摄企业形象片,企业宣传片,专题片好点 慈溪的视频 慈溪哪个影楼拍摄全家福最好? 那里有慈溪那个视频?谁告诉下谢啦! 被封怎么办 安卓中的fragment如何获取intent传给activity的数据? Android 用Gson解析的数据怎么传递i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