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23 10: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20:02
灵活: línɡ huó 1.敏捷﹔不呆板。2.善于应变﹔不拘泥。 第一:这是一个描述个体存在状态的形容词,与一个名词或动词结合后成为一种命名事物的存在状态。如:灵活的人;头脑灵活;灵活选择的余地。例句:人们最常用的无疑是自己灵活的头脑。因为再也没有一种活动比人脑的思维活动更自由也更灵活的了。灵活的思想成为头脑神经系统的主要内容,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能让人体现出一种灵活的生命状态。<BR> 状态描述:1.敏捷而不呆板。反证:形容大脑反应迟钝的人为呆若木鸡,木头脑袋。学而不思的人为书呆子,死读书而不会用。而不善于学习与思考的人是无知者,只能胡思乱想。2.善于应变而不拘泥。反证:不善于使用互联网交流信息的人们还在使用传统的书信形式,这种人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的变化了。传播知识的人如果还在依赖使用书本为信息载体的方式来教书的话,属于是不够灵活的人,还在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及至影响外部世界)起决定性作用。思维方式表面上具非物质性,象人的思想一样,无色无形,不可捕摸,它主要由后天环境(文化及教育的)影响所致;思维方式其实又具物质性,大脑皮层对相同事物的反映,会引起皮层“突触”产生某种化学反应和物理(生物电)脉冲,并按“既定路径”来变化传递,在大脑中形成一定的观念(思想)。这种非物质性和物质性的交相影响,“无生有,有生无”,就能够构成思维方式演进发展的矛盾运动。 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几千年特有的文化密不可分。中国文化具两个根本特点,一是崇圣性。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实际是*与反*的历史。*上的统治是*的。各种内讧、*、战争,起因在于推翻一种*,但不管成功与否,目的仍然还是建立另一种*,以至一直延续着绵绵古国的超稳形态。*既内涵于文化,*又高居文化之上,它驾御着文化老车,使之循规蹈矩地沿其旧辙。**须“忠君”,治下文化便少不了“一言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当成必然逻辑。后来,经无数打压、围剿、杀戮,如火如荼如血,“异端”近乎赶尽杀绝,中国人“崇圣”的“既定路径”思维终成了主脉。 中国人崇圣、狭私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极深层次的社会现象,是一种系统性的客观存在,它不可能在较短时期内得到大面积的改观,认清这个特点,对我们正确地推进中国整体改革是有帮助的(容另文分析)。但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毕竟不是铁板一块,思维的个体能动性质和群体攀摹性质都迫切要求我们研究清楚这个课题,特别是改进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要“怎么改”的问题。对此,我暂谈谈自己的初步想法(结成三句话),供同仁们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