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三章 陈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25 16:5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01 09:19
《梅岭三章》它们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作者坚定*的信念及甘愿为人类美好事业献身的*生死观。三首诗都以小序中“虑不得脱”四字自然生发出来,以“断头”为基本意象,但显示出的却无一丝一毫悲切伤感的情调,而是一派“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慷慨豪壮之气。吟咏之际,不觉使人热血沸腾,斗志倍增。
1、学习陈毅同志为*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2、坚定的节操表示出的情操美和远大的理想表示出的思想美。
1.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首诗
(1)“断头今日意如何”这句诗在第一首诗歌中起什么作用?倒装句式的使用有什么作用?
“断头今日”即“今日断头”的倒装,前置强调“断头”,表现出诗人感觉到了必死的险恶处境,并且能够英勇地面对。 整句诗用了一个设问句,问自己在必死的险恶处境中“意如何”即“想什么”,而下面三句都是诗人的回答,所以这句诗统领整首诗。
(2)分析下面三句诗:三、四句用了“阎罗”、“泉台”等迷信传说,起一个什么作用?
“创业艰难百战多”追忆自己的战斗生涯,内含着对自己面临死境、尚未彻底打垮敌人的憾恨。所以诗人说即使自己牺牲了,到了阴间,也要招集旧部下的英魂,和阎罗战斗到底。 “泉台”、“阎罗”虽是迷信中阴间的事物,却把作者要*到底的思想形象化了,表现出继续战斗、虽死不渝的*精神。
(3)“旌旗”原意是旗帜,诗中指部队,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4)总结第一首诗英勇面对险境——继续战斗,虽死不渝。
2.分析第二首诗
(l)“南国烽烟正十年”表述出回首十年的*战争,其中所含的感情和第一首中的“创业艰难百战多”大致相同,即虽然经历了十年的激烈战斗仍未打败敌人的憾恨。
(2)“国门是”的典故运用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第二句用了春秋时的典故,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他先劝吴王乘打败越国之机灭掉越,未被采纳;后又劝吴王攻越,要他警惕越王勾践复仇,吴王听信谗言,*他自杀。伍子胥临死前说:“把我的眼珠挖出来挂在吴国的东门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国灭吴。”后来吴国果真被越灭了。 陈毅用这个典故,表现的是自己关心*、死不瞑目,要亲眼看着同志们取得战斗的胜利,敌人怎样失败。
(3)三、四两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这两句诗激励同志们英勇战斗,奋勇杀敌,诗人热切地盼望胜利,盼望战友们频传捷报。
(4)“烽烟”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它原指边境报警的烟火,诗中指战争。
(5)小结第二首诗。 回首*战争——死不瞑目,激励后死者奋勇杀敌,频传捷报。
3.分析第三首诗
(l)一、二两句诗的含义。 表现作者把全部身心献给了*——投身*即为家。 “血雨腥风”指反动派对*的*,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诗人预言反动派的统治应该有个尽头。
(2)“取义成仁”表现出诗人在险恶的处境下决心为真理为*而英勇牺牲。“人间遍种自由花”。诗人预言*理想终将实现,表现了坚定的*信念。 (3)第三首诗中用到的修辞方法。 “取义成仁”是“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缩语,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 “自由花”是作者虚构的花名,用借喻的修辞方法,表现*理想的实现及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