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口的面积有多大?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31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2:38
上海简称沪。全市面积6340.5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0.06%,南北长约120千米,东西宽约100千米。其中区域面积5299.29平方千米,县域面积1041.21平方千米。境内辖有崇明、长兴、横沙三个岛屿,其中崇明岛面积1041.21平方千米,是我国的第三大岛。
人口1674万(2000年)。2004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352.39万人。上海散居着39个少数民族及少数未识别的民族,约有5.3万人,占全市人口的0.4%。最多的是回族,其次是满族,最少的是佤族、拉祜族、毛难族、普米族、京族。
市*驻黄浦区人民大道200号,邮政编码:200003。
平均海拔高度为4米左右。
上海属北*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2004年,全年平均气温18.1℃,日照1929.6小时,降雨量1158.1毫米。上海位于北纬31°14’,东经121°29’。地*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
评论(1)|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2:39
上海金山港口,五代十国前,古金山港位于大、小金山附近。南宋时期,因海岸内坍而废。明嘉靖以后,漴缺成为海港。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曾在漴缺港设立海关,后因沙滩外涨,遂失去海港条件。半年后,海关迁上海。此后,境内以金卫、朱泾、张堰等内河港口为货物主要集散地。1985年,金山境内共有大小港口15个,其中以金山卫港(也称石化总厂港)和朱泾港为最大;大小码头120个,其中年吞吐量在万吨以上88个。总吞吐量804万吨。
金山卫港 宋元时期,浙水东流,松水南注,都通过青龙港入海,位于青龙港畔的篠官镇(即后来的金山卫)遂成为海港,入贡和行商的船舶,包括外国商船大多在此集散,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设金山卫,又兼为军港。明成化年间,青龙港堵塞,金山卫沿海逐渐形成滩地,失去海港条件,成为内河港口。清雍正四年(1726年),金山建县,设县治于金山卫,仍为县内粮、盐集散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移县治于朱泾镇后,港口进一步衰落。1972年,兴建上海石油化工总厂,金山卫港开始复苏,年吞吐量为7.75万吨。翌年,西门、北门、南门等内河装卸码头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吞吐量超过百万吨,1985年达到314.5万吨,创历史最高记录。港区内现有年吞吐量万吨以上的内河码头9处,码头岸线总长度2434.5米,泊位58个,其中百吨级泊位有26个。货物堆场有效面积为72698平方米,堆存量1O万余吨;其中仓储面积17020平方米,堆存量2万余吨。机械化程度达99%以上,为境内最大的内河港口。
朱泾港 朱泾镇东有掘石港,西有秀州塘,南有胥浦塘,北有小泖港,市河横贯东西,中官塘纵贯南北,水路交通便利,经济繁荣,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移县治于此后,朱泾港遂成为主要港口。*26年(1937年),日本侵略军侵占县境,该港顿为衰落。解放前夕,客运虽比抗战时期有所发展,但货运吞吐量甚微。
解放后,经济复兴,港口得以发展,装卸码头由自然缓坡或阶梯形改建为石砌驳岸和钢筋混凝土排桩结构。装卸操作逐步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1960年起局部转入机械化作业。1975年港口吞吐量为86万吨。1985年,港区有1个客运码头、20余个货运码头,岸线总长度2230.5米,泊位64个,货物堆场总面积12.2万平方米。年吞吐量139.4万吨,是1956年的14倍。
朱泾内河客运码头,位于金山大桥南、掘石港西侧。建于*9年(1920年),初为木质,年客流量6万人次。1963年改建为垂直驳岸码头,岸线长23米,占地368平方米。1986年3月新建候船室,占地92平方米,每天有8班客轮停靠,年客流量约9万人次,为县内第二大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2:39
3.94平方千米(相当于470个足球场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