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0:0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9 07:07
椭圆的轨道是地球对附近的天体引力的折中。仅有一个行星和一个恒星的系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早期的太阳系在形成过程中,原始的行星受到了小行星的撞击和其他一系列扰动,才导致椭圆轨道的形成。这叫行星徙动理论。
太阳在带着太阳系的所有行星,在宇宙中进行着运动。而任何物体都是有惯性的,这就导致了原本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圆形的轨道发生了变形,形成了所谓的椭圆形轨道。行星运行的轨迹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也就是地球自诞生那日起就没有回到过同一点上,不是简单的圆形或椭圆形轨道,而是更复杂的螺旋形轨道
扩展资料
搜寻系外行星方法:
1、天体测量法。天体测量法是搜寻太阳系外行星最古老的方法。这个方法是精确地测量恒星在天空的位置及观察那个位置如何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如果恒星有一颗行星,则行星的重力将造成恒星在一条微小的圆形轨道上移动。这样一来,恒星和行星围绕着它们共同的质心旋转。由于恒星的质量比行星大得多,它的运行轨道比行星小得多。
2、视向速度法。视向速度法利用了恒星在行星重力的作用下在一条微小的圆形轨道上移动这个事实,目标是测量恒星向着地球或离开地球的运动速度。根据多普勒效应,恒星的视向速度可以从恒星光谱线的移动推导出来。
3、凌日法。当行星运行到恒星前方的时候,恒星的光芒会相应减弱。光芒减弱的程度取决于恒星和行星的体积。在恒星HD 209458的例子中,它的光芒减弱了1.7%。天文学家用凌日法发现了恒星HD 209458的行星HD 209458b。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9 07:08
行星绕恒星运行的轨道之所以是椭圆而不是正圆是由于除了行星所绕行的恒星之外,其他天体的引力所致,拿地球绕太阳公转为例,地球除了受太阳引力的作用,还会受到其他天体,包括月球、其他行星以及小行星、太阳系外的恒星,以及其他一切可以产生引力的天体乃至整体宇宙的引力作用。
理想上二体运动,在不受其他引力影响的情况下,以任务一体为参照物,另一体都是绕其作匀速圆周运动,轨道也必然是正圆。但现实中,理想二体运动的状态是不可能成立的。因此,行星绕恒星的运行轨道不可能是完美的正圆,大多呈椭圆。
开普勒在1609年发表的伟大著作《新天文学》中提出了他的前两个行星运动定律。行星运动第一定律认为每个行星都在一个椭圆形的轨道上绕太阳运转,而太阳位于这个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行星运动第二定律认为行星运行离太阳越近则运行就越快,行星的速度以这样的方式变化: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连线在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十年后开普勒发表了他的行星运动第三定律: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它的运转周期越长;运转周期的平方与到太阳之间距离的立方成正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9 07:08
太阳吸引行星时,自己也在运动。因此太阳吸引行星的那一面在向前运动,行星就追击着那一面。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不能过远或过近,行星质量也不能太小。因为是追击,所以轨道就被拉长了。就像我手里拿着小球,每个小球都用长短不一的绳子连着,然后我原地旋转。画个图,太阳周围画上距离不一样的行星,然后每个行星与太阳用线连上。当太阳自转时,其它行星受引力牵引,也就是那根有形的线,然后转出椭圆轨道。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9 07:09
第三定律应为 行星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是一个常量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9 07:09
理想的二体运动也不一定是匀速圆周运动,这跟动能、势能、运动方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