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欣赏中国古代人物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53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30 03:35
赏析的基本方法
中国画的鉴赏按科分,各有鉴赏重点
山水画:一看笔墨,二看大势,三看气韵。
人物画:一看笔墨,二看造型(形态),三看神韵。
花鸟画:一看笔墨,二看形神,三看赋彩。
中国画的鉴赏,如果按欣赏的距离说,要把握住近看笔墨,中看构图,远看气韵。
说得具体一点,可操作性一点,即:一二步看笔墨,四五步看构图(大势),*步看气韵。
看笔墨主要是看笔触美不美,笔力是否遒劲,力能扛鼎。墨色是否充盈华滋,是否浑然一体。
看构图主要看大势是否得体,有气势,是否新颖。
看气韵主要是看是否形神兼具,生动放逸。
扩展资料
中国画的特点
中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传统的中国画,依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评论:
讲究“气韵生动”,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讲究笔墨神韵,笔法要求:平、圆、留、重、变。墨法要求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讲究“骨法用笔”,不讲究焦点透视,不强调环境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的影响。
讲究空白的布置和物体的“气势”。
可以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
国画是要表现“气韵”、“境界”。
绘画的工具
“笔墨纸砚”是中国古代文人不可缺少的工具,号称“文房四宝”,其意义不止于书写绘画方面,中国文人对其给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感情,历代文人书画大家和笔墨纸砚相关的故事举不胜举。
笔
毛笔是中国所创,并影响到朝鲜,日本,等亚洲广泛地域的传统书写习惯。毛笔分硬毫,软毫和兼毫,硬毫以狼毫(黄鼠狼尾)为代表,软毫以羊毫(山羊须)为代表,根据写字绘画,种类,以及个人习惯的不同,用笔也不一样,羊毫柔软,狼毫刚健,兼毫柔中带刚。
中国的书法和绘画,都是与毛笔的使用分不开的。尤其以湖州(今浙江善琏)之湖笔,宣州(今安徽泾县)之宣笔,及江西进贤之笔为上。
墨
墨分“油烟”和“松烟”两种,油烟墨用桐油或添烧烟加工制成;松烟墨用松枝烧烟加工制成。古代徽州所产之墨,历来为文人所喜爱,徽墨有金不换之美称。
颜料有两种,使用起来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其一种是植物质的,如花青、滕黄、胭脂、牡丹红等,性能是透明、质细,但年久会褪色;另一种是矿物质的,如朱砂、朱漂、头青至三青、头绿至三绿、赭石、石黄、白粉等,性能是不透明,有覆盖力,年久不褪色。
纸
中国画用纸种类广泛,如宣州所产宣纸,四川的皮纸,河南禹县布纸、湖南来阳棉纸等等,推而广之,不但是纸,绫,绢等织物都是绘画的材料。
但宣纸种类多,产量高,品质好,其特性将国画要求的笔墨神韵能最好的发挥出来,且较绢等价格便宜,故宣纸几乎已成为国画用纸的代名词。
宣纸分生宣和熟宣两种。熟宣是用矾水加工过的,水墨不容易渗透,在上面可以工整细致地描绘,反复地上色,因此像绢织物一样,适合于画工笔画;生宣是没有经过矾水加工的,水墨容易渗透,落笔为定,无从更改,而且渗透开来,能产生丰富的笔墨变化,所以写意画多用生宣。
砚
砚是磨墨用的。要求细腻滋润,容易发墨,并且墨汁细匀无渣。砚以安徽歙县之歙砚,广东端溪的端砚,甘肃的洮砚、及山西的澄泥砚、最为名贵,号称四大名砚。常有古人为求一方名砚,不惜倾其所有。
除文房四宝之外,印章、印泥、笔架、笔洗、笔筒、文镇等相关绘画用具还有很多,广义的文房四宝也将以上所举列入其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30 03:35
初看国画,要欣赏的不是画面如此简单,还要看一下几项是否精美。
1、画工
画家作品,可表现出作者成就。画面的形象,就是画工的具体,我们往往主观批判该画的好与坏,就是受画工的影响最大。
2、书法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不同之处,其中一项就是书法。国画画面上常伴有诗句,而诗句是画的灵魂,有时候一句题诗如画龙点睛,使画生色不少,而画中的书法,亦影响画面至大。书法不精的画家,大多不敢题字,虽然仅具签署。亦可窥其功底一二。
3、印章
画面上常见印章有各方面使用:
画家的印玺、题字者私章、闲章、收藏印章、欣赏印章、鉴证印章等。而各种印章的雕工、印文内容、印章位置,都在评介之列。尤其古画,往往有皇帝、名家、藏家及鉴赏家的印鉴,可佐真伪。
4、装框
中国画装裱独具一格,常见有纸裱、绫裱两大类。纸裱较粗,绫裱较精。裱边的颜色、宽窄、衬边、接驳、裱工等都十分讲究。
5、功力
从事书画修养越久的人,他表现出的功力,是初学者无法掌握。尤其是书法,老手多仓劲有力,雄浑生姿。国画方面,其线条、设计、意景亦表现出作者功力。所以人生经验丰富的艺术家,其作品往往较年轻画家有不同表现,这就是功力。
6、布局
布局看来似是画面的设计,其实是作者胸怀中的天地,从画面布局中表现出来。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不同地方甚多,最明显之处就是"留白",国画传统上不加底色,于是留白甚多,而疏、密、聚、散称为留白的布局。在留白之处,有人以书法、诗词、印章等来补白。亦有让其空白,故从布局可见作者独到之处。
7、诗句
字画中的诗词,往往代表主人的心声。一句好诗能表现作者的内涵和学养,一句好诗,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明代画家张宏所作的《村径柴门图》,画家自题:“村径绕山松叶暗,柴门流水稻花香。”
描绘松林环抱,崇山拱卫的庭院山庄,高大葱郁的苍松分为两组,如同两把打开的摺扇,掩护着山坳中的村落。村前稻田临水,田园丰美,正有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词意。
8、印文
无论字或画,常有"压角"的闲章出现。所谓闲章就是画面或书法留白的角落。而印上的文字,有时影响字画甚大。从印文中也可看到者作者心态,或当时的环境。好的印文,配以好的雕刻刀法,盖在字画上,使作品更添光彩。
扩展资料
中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传统的中国画,依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评论:
* 讲究“气韵生动”,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 讲究笔墨神韵,笔法要求:平、圆、留、重、变。墨法要求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 讲究“骨法用笔”,不讲究焦点透视,不强调环境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的影响
* 讲究空白的布置和物体的“气势”。
可以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
国画是要表现“气韵”、“境界”。
绘画的工具
“笔墨纸砚”是中国古代文人不可缺少的工具,号称“文房四宝”,其意义不止于书写绘画方面,中国文人对其给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感情,历代文人书画大家和笔墨纸砚相关的故事举不胜举。
1、笔
毛笔是中国所创,并影响到朝鲜,日本,等亚洲广泛地域的传统书写习惯。毛笔分硬毫,软毫和兼毫,硬毫以狼毫(黄鼠狼尾)为代表,软毫以羊毫(山羊须)为代表,根据写字绘画,种类,以及个人习惯的不同,用笔也不一样,羊毫柔软,狼毫刚健,兼毫柔中带刚。
中国的书法和绘画,都是与毛笔的使用分不开的。尤其以湖州(今浙江善琏)之湖笔,宣州(今安徽泾县)之宣笔,及江西进贤之笔为上。
2、墨
墨分“油烟”和“松烟”两种,油烟墨用桐油或添烧烟加工制成;松烟墨用松枝烧烟加工制成。古代徽州所产之墨,历来为文人所喜爱,徽墨有金不换之美称。
颜料有两种,使用起来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其一种是植物质的,如花青、滕黄、胭脂、牡丹红等,性能是透明、质细,但年久会褪色;另一种是矿物质的,如朱砂、朱漂、头青至三青、头绿至三绿、赭石、石黄、白粉等,性能是不透明,有覆盖力,年久不褪色。
3、纸
中国画用纸种类广泛,如宣州所产宣纸,四川的皮纸,河南禹县布纸、湖南来阳棉纸等等,推而广之,不但是纸,绫,绢等织物都是绘画的材料。但宣纸种类多,产量高,品质好,其特性将国画要求的笔墨神韵能最好的发挥出来,且较绢等价格便宜,故宣纸几乎已成为国画用纸的代名词。宣纸分生宣和熟宣两种。
熟宣是用矾水加工过的,水墨不容易渗透,在上面可以工整细致地描绘,反复地上色,因此像绢织物一样,适合于画工笔画;生宣是没有经过矾水加工的,水墨容易渗透,落笔为定,无从更改,而且渗透开来,能产生丰富的笔墨变化,所以写意画多用生宣。
4、砚
砚是磨墨用的。要求细腻滋润,容易发墨,并且墨汁细匀无渣。砚以安徽歙县之歙砚,广东端溪的端砚,甘肃的洮砚、及山西的澄泥砚、最为名贵,号称四大名砚。常有古人为求一方名砚,不惜倾其所有。
除文房四宝之外,印章、印泥、笔架、笔洗、笔筒、文镇等相关绘画用具还有很多,广义的文房四宝也将以上所举列入其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30 03:36
一、欣赏国画作品要看神韵
就国画而言。看画一般要先看画面的整体气势,用中国术语来说就是先体味其“神韵”,或者是“神似”;然后再看她的笔墨趣味、画的构图、着色、笔力和线条等;最后才看她的造型,似像不像或形似。这种抓“神韵”的欣赏方法就是抓住了国画的实质。因为“神韵”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审美享受,她是中国画家们追求的目标。
当然,要从画中去体验到一种“神韵”并不是一种容易的事。它不但要求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也要具备一定的国画的基本知识和文化内涵,才能够更好的去欣赏国画。
二、欣赏国画作品要看笔墨
在传统“六法”中谢赫将“骨法用笔”排在第二位。“骨法”在中国画中指的是运用线条作为骨架进行造型的方法。它融合了汉字书法中用笔的规律和美学原则。体现了线条的力度、质地和美感。通过不同的线条去体现笔墨动态、势向、韵律和节奏。以写神、写性、写心和写意为目的。
中国画以线条构成,是与中国艺术家对线条的情有独钟和独特的感受是分不开的。古代绘画的先祖认为:以点作画易于零散和琐碎,以画作画易于模糊合平板,用线条最易于捕捉物体的形象及动感,最适宜发挥毛笔、水墨、宣纸和绢帛的特性。可以说线条是中国画家独到的艺术语言,是中国画的灵魂。
用于绘画的线条是有生命力的。千百年来,中国的艺术家们伏案笔耕,利用不同的笔法书写着粗细、曲直、刚柔、毛涩、疾徐、虚实、顺逆和繁简等不同质地,不同感受的线条。并用这些含情线条的渐变、排列、组合、交搭、分割、呼应等,在画面上构成诸多形式的造型,抑扬顿挫、疏密粗细、快慢虚实、浓淡干湿,无不显现众多画家的奇才和功底。
笔韵是国画家追求的最高境界。运笔时所表现出的一种内在节律、情感起伏,通过气与力的统一变化而形成。用笔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亦是国画家们的心弦拨动。笔力、笔气和笔韵是有机结合的统一,以气统力、统韵,以韵助气、助势。三者完美的结合,方称上佳的用笔。或浑厚苍劲、刚健挺拔,或含蓄内敛、简约空灵、飘逸洒脱。无不是国画家们的千锤百炼和用心血汗水浇灌的结果。
中国画以墨为主,以色为辅,是其基本特点。笔墨二字几乎成了中国画的代名词,如果说西方画是体、面、色的交响,那么中国画就是点、线、水、墨的协调。墨可分为:焦墨、浓墨、重墨、淡墨和清墨五大色阶。唐代张彦远论墨时说: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彩;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彩。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中国的画家深谙绘画要旨,认为画面太枯燥,则有燥气;画面太湿,则无生气。墨无变化则僵滞死板。因而数块浓墨必以淡墨破之,一片淡墨必以浓墨破之,一片枯墨必以湿墨润之,一片湿墨必以枯墨提醒。观画时往往尚未看清具体形态就已被画面笔墨中溢出的抽象意韵所感染,在欣赏国画时往往也从这里入手。
在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墨。用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泼墨法、积墨法、破墨法、宿墨法、渍墨法和蘸墨法等。好的国画无不在用笔、用墨、用线、用水等方面有高妙之处。在画面上显现出浓淡干湿变化。古人云:“干裂秋风,润含春雨”,就是这个道理。
三、欣赏中国画要看构图和形式
从古到今中国画的构图有诸多形式,自成章法布局。东晋顾恺之称之为“置陈布势”,谢赫则称之为“经营位置”。说法虽不一样,但其意相同。即画家将要表达的内容和形式加以组织、安排,构成一幅体现个性,呈现气势,和谐统一的整体画面。一幅作品的境界高地,奇特平庸,构图非常关键。
构图的法则有其自身规律,最主要的规律就是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凡符合对立统一规律的作品,就耐看,就有美感,就有吸引力。反之,美的因素就会大打折扣。构图的来源是生活、是眼界、是修养、是格调。构图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因为中国画使用独特的散点透视法,用这种透视法来展现绚丽多彩多姿的世间万物,给绘画家们带来极大的自由空间和灵活性。它不受时间和地点的*,不求物体具象,只求构思和形象入理。
中国画讲究稳中求奇、险中求稳、着意对并、打破对称,形成一个富有节奏的协调整体。大多采用“三七停”起手法则,把主要物象放置在三七点上对打破均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易于形成韵律节奏,给观画者以视觉美感。
中国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她融诗书印于一炉。宋人邓椿说:“画者文之极也”,画到极致谈何容易。能创作几幅与众不同,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作品并非易事。因循守旧不行,不师古人不行,师古不化也不行,不师自然、不师心也不行,走捷径,搞旁门左道更不行。
绘画有高有低,因而就有了不同时代的品评标准。张怀瑾提出了“神、妙、能”三品,朱景玄提出了“神”、“妙”、“能”、“逸”四品,黄修复则强调“逸”、“神”、“妙”、“能”四格。张彦远定了“自然”、“神”、“妙”、“精”、“谨细”五品级。不论是神先逸后,还是逸先神后,都说明中国画家始终追逐着高品位。充满着美学意识,自我意识,在借鉴传统的基础上艰难探索,力求创出个人高雅的风格,力争呈现出更加自然的气息。
看画还要远观其势,近取其质。利用不固定的视距、观其物象。远看大势气韵,近看点线质量。“六法”精论,千古不移,是画学传统的金科玉律。在中国绘画史上这一理论具有无法撼动的深远作用。也是时下评价、品赏中国画的根本法则。凡属画人必受这一法则的约束和检点,用这一法则鉴赏,评价中国画作品,其高低自可辨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30 03:36
山水画:一看笔墨,二看大势,三看气韵。
物画:一看笔墨,二看造型(形态),三看神韵。
画家张砚钧是著名的人物山水画家,传几幅他的作品,以图说明。
张砚钧 山水画作
山水画:一看笔墨,二看大势,三看气韵。
人物画:一看笔墨,二看造型(形态),三看神韵。
张砚钧 作品
请张砚钧 山水画作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张砚钧 作品
张砚钧 作品
张砚钧 作品
张砚钧 作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30 03:37
一、欣赏国画作品要看神韵
就国画而言。看画一般要先看画面的整体气势,用中国术语来说就是先体味其“神韵”,或者是“神似”;然后再看她的笔墨趣味、画的构图、着色、笔力和线条等;最后才看她的造型,似像不像或形似。这种抓“神韵”的欣赏方法就是抓住了国画的实质。因为“神韵”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审美享受,她是中国画家们追求的目标。
当然,要从画中去体验到一种“神韵”并不是一种容易的事。它不但要求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也要具备一定的国画的基本知识和文化内涵,才能够更好的去欣赏国画。
二、欣赏国画作品要看笔墨
在传统“六法”中谢赫将“骨法用笔”排在第二位。“骨法”在中国画中指的是运用线条作为骨架进行造型的方法。它融合了汉字书法中用笔的规律和美学原则。体现了线条的力度、质地和美感。通过不同的线条去体现笔墨动态、势向、韵律和节奏。以写神、写性、写心和写意为目的。
中国画以线条构成,是与中国艺术家对线条的情有独钟和独特的感受是分不开的。古代绘画的先祖认为:以点作画易于零散和琐碎,以画作画易于模糊合平板,用线条最易于捕捉物体的形象及动感,最适宜发挥毛笔、水墨、宣纸和绢帛的特性。可以说线条是中国画家独到的艺术语言,是中国画的灵魂。
用于绘画的线条是有生命力的。千百年来,中国的艺术家们伏案笔耕,利用不同的笔法书写着粗细、曲直、刚柔、毛涩、疾徐、虚实、顺逆和繁简等不同质地,不同感受的线条。并用这些含情线条的渐变、排列、组合、交搭、分割、呼应等,在画面上构成诸多形式的造型,抑扬顿挫、疏密粗细、快慢虚实、浓淡干湿,无不显现众多画家的奇才和功底。
笔韵是国画家追求的最高境界。运笔时所表现出的一种内在节律、情感起伏,通过气与力的统一变化而形成。用笔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亦是国画家们的心弦拨动。笔力、笔气和笔韵是有机结合的统一,以气统力、统韵,以韵助气、助势。三者完美的结合,方称上佳的用笔。或浑厚苍劲、刚健挺拔,或含蓄内敛、简约空灵、飘逸洒脱。无不是国画家们的千锤百炼和用心血汗水浇灌的结果。
中国画以墨为主,以色为辅,是其基本特点。笔墨二字几乎成了中国画的代名词,如果说西方画是体、面、色的交响,那么中国画就是点、线、水、墨的协调。墨可分为:焦墨、浓墨、重墨、淡墨和清墨五大色阶。唐代张彦远论墨时说: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彩;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彩。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中国的画家深谙绘画要旨,认为画面太枯燥,则有燥气;画面太湿,则无生气。墨无变化则僵滞死板。因而数块浓墨必以淡墨破之,一片淡墨必以浓墨破之,一片枯墨必以湿墨润之,一片湿墨必以枯墨提醒。观画时往往尚未看清具体形态就已被画面笔墨中溢出的抽象意韵所感染,在欣赏国画时往往也从这里入手。
在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墨。用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泼墨法、积墨法、破墨法、宿墨法、渍墨法和蘸墨法等。好的国画无不在用笔、用墨、用线、用水等方面有高妙之处。在画面上显现出浓淡干湿变化。古人云:“干裂秋风,润含春雨”,就是这个道理。
三、欣赏中国画要看构图和形式
从古到今中国画的构图有诸多形式,自成章法布局。东晋顾恺之称之为“置陈布势”,谢赫则称之为“经营位置”。说法虽不一样,但其意相同。即画家将要表达的内容和形式加以组织、安排,构成一幅体现个性,呈现气势,和谐统一的整体画面。一幅作品的境界高地,奇特平庸,构图非常关键。
构图的法则有其自身规律,最主要的规律就是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凡符合对立统一规律的作品,就耐看,就有美感,就有吸引力。反之,美的因素就会大打折扣。构图的来源是生活、是眼界、是修养、是格调。构图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因为中国画使用独特的散点透视法,用这种透视法来展现绚丽多彩多姿的世间万物,给绘画家们带来极大的自由空间和灵活性。它不受时间和地点的*,不求物体具象,只求构思和形象入理。
中国画讲究稳中求奇、险中求稳、着意对并、打破对称,形成一个富有节奏的协调整体。大多采用“三七停”起手法则,把主要物象放置在三七点上对打破均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易于形成韵律节奏,给观画者以视觉美感。
中国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她融诗书印于一炉。宋人邓椿说:“画者文之极也”,画到极致谈何容易。能创作几幅与众不同,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作品并非易事。因循守旧不行,不师古人不行,师古不化也不行,不师自然、不师心也不行,走捷径,搞旁门左道更不行。
绘画有高有低,因而就有了不同时代的品评标准。张怀瑾提出了“神、妙、能”三品,朱景玄提出了“神”、“妙”、“能”、“逸”四品,黄修复则强调“逸”、“神”、“妙”、“能”四格。张彦远定了“自然”、“神”、“妙”、“精”、“谨细”五品级。不论是神先逸后,还是逸先神后,都说明中国画家始终追逐着高品位。充满着美学意识,自我意识,在借鉴传统的基础上艰难探索,力求创出个人高雅的风格,力争呈现出更加自然的气息。
看画还要远观其势,近取其质。利用不固定的视距、观其物象。远看大势气韵,近看点线质量。“六法”精论,千古不移,是画学传统的金科玉律。在中国绘画史上这一理论具有无法撼动的深远作用。也是时下评价、品赏中国画的根本法则。凡属画人必受这一法则的约束和检点,用这一法则鉴赏,评价中国画作品,其高低自可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