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5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06:23
意思是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
出自春秋战国庄子《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指人的技艺纯熟。
例句:他对这项工作掌握熟练,已经到达了目无全牛的境界。
扩展资料:
近义词:出神入化
意思是形容文学艺术或技艺高超达到了绝妙的境界,还形容超脱了神通达到了自由国度的境界。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我不曾出声,他连忙答应。金圣叹:‘真正出神入化之笔’。”(我没有出声,他连忙答应。金圣叹说到:“这真是绝妙。”)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文艺或技艺高超。
例句:不知道这位老画师是观察了多少的活虾,才能够画虾画得这样出神入化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06:23
意思是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
出处:
春秋庄周《庄子·内篇·养生主》: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译句: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无非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庖丁解牛这个寓言故事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它说明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迎刃而解。
文章叙议相间,层次分明。写宰牛时动作之优美,技术之高超;成功后的志得意满等,绘声绘色,如闻如见,引人入胜。语言生动形象,“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切中肯綮”“庖丁解牛”成语,即出自本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目无全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06:24
目无全牛,汉语成语,拼音是mù wú quán niú,意思是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出自《庄子·养生主》。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追求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
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
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06:24
目无全牛源自《庖丁解牛》:“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06:25
目无全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