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0:00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0 09:51
热门的教育话题无疑是:学渣和学霸。这个话题,最开始是由一位校长的讲话引起的。
这位校长在家长会上说:
“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慢慢养。有的孩子天生就有读书的资质,有的孩子没有。没有资质的孩子是来报恩的,因为读书特别好的,将来会去美国、英国、加拿大,见面只能靠视频,读书没资质的孩子,等我们老了可以常伴左右,今天载我们去吃牛肉丸,明天载我们去吃海鲜,想想真美好!”
第二个事情是:一位学霸妈妈发表了一篇教育心得《我的儿子是学渣》,突然刷爆朋友圈并上了微博热搜。
孩子爸爸是985的工科博士,孩子妈妈是985硕士,两人在最佳的生育年龄生下儿子;整个孕期连一次感冒都没得过,没在外面吃过一顿饭,生怕对孩子有半分不好……优生优育不可谓做得不好,就为了生下一个健康的宝宝。
但是,孩子上学以后,尽管妈妈精心地给孩子辅导,给他报了各种辅导班,孩子也很听话,所有的学习任务全部认真完成,但他的学习依然保持着”学渣”的水平。
后来妈妈终于接受了自己的孩子资质平平的事实,放下焦虑和攀比重新看待自己的儿子,也开始冷静思考学习的意义。她发现自己的儿子善良懂事、孝顺、乐于助人,即使成绩不好将来也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也有能力独立生存,不管是做什么样的职业。
虽然,这两个热门事件的刷屏,无疑让家长们对于“学渣”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但是,扪心而问,在当今中国的教育环境下,谁不想让孩子成长为学霸呢?
对于学渣和学霸的区别,很多人往往存在一些思维定势:
学霸就是天生的……他们的智商,一定甩普通孩子几条街...
可是,真的是这样么?学渣就是智商堪忧?学霸就是智商逆天?
今天,先给大家分享一段精彩的TED演讲,分析下学渣和学霸真正的差距究竟是什么。演讲嘉宾安吉拉·李·杜克沃斯(Angela Lee Duckworth)是一位华裔研究心理学家,她在27岁时辞去了纽约一份前途无量的工作—企业管理咨询师,选择到一所公立学校教七年级学生数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她意识到:智商(IQ)并不是将成功的学生和挣扎过但失败的学生,区分开来的唯一标准。
在演讲中,她解释了她自己的理论——成功的先兆是”毅力”!下面为大家选取了部分演讲原文的精彩内容:
“我发现,我最好和最差的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不仅仅是智商。有些非常优秀的学生,智商并非特别得高; 有些非常聪明的学生,学业也并非很好。
这引发了我的思考。于是,我离开了课堂,来到了研究所,成为了一名心理学家。我开始研究儿童与*处于各种艰巨挑战中的表现。在每次研究中,我关注的是: 谁会成功?为什麽会成功?
在各种非常不同的背景下, 我们发现有一个特质能够很好地预测成功。它不是社交能力,不是美丽的外貌,不是健康的身体,也不是智商,而是意志力。
意志力是面对长远目标时的热情和毅力。意志力是有耐力的表现。意志力是日复一日依然对未来坚信不已,不只是这周、不只是这个月,而是年复一年,用心努力工作来实现所坚信的那个未来。意志力是将生活看作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
我所知道的是,有才华不意味着就有意志力。我们的资料非常清楚地揭示有很多才华横溢的人并不能坚持到底,实现承诺。事实上,我们的研究发现,意志力通常与才华无关, 有时甚至成反比……”
在以上精彩的阐述中,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词:它是席卷美国教育界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那就是Grit。
Grit一词在古英语中的原义是沙砾,即沙堆中坚硬耐磨的颗粒。
在这里,Grit可译为“坚毅、毅力”,正如安吉拉·杜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在演讲中所说:
Grit是对长期目标的持续*及持久耐力,即便历经失败,依然能够不忘初衷,专注投入、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是一种包涵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整的性格特征。
如果你见一个人"能很投入地一直做一件事很久",这就是Grit。
如今,Grit已开启了性格教育时代,美国的很多学校都在修改和引进新的课程,更加注重性格教育。因为塑造坚毅的品格,将有助于学生将来在任何领域获得成功。
关于学渣和学霸的真正差距,并非智力高低之别,而是在面对挑战和冒险时,是否会选择迎难而上,能坚持下来的人往往更能获得成功。
如果孩子意志力差,总是坚持不下去,做什么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是一个人最终落得一事无成的最关键因素之一。
这样的孩子不管做什么都容易半途而废,很难坚持到底,很多成长和本事都是因为这些放弃而丧失的,这也是无数家长头疼的问题。
如何能让孩子更长久地坚持做一件事情?如何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呢?
01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之后就不轻易妥协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是,在可以选择范围内,尊重孩子的兴趣、意愿、性格和能力。比如报兴趣班,可以鼓励孩子尝试几种不同的,然后征求孩子的兴趣,一旦定下来学习哪一项,就不要轻易让孩子放弃。
其次,给孩子选择权利是为了让他清楚明白自己需要承担责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但是在多大程度上,给予孩子选择权,则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情形而定。比如,孩子可以选择坐公交上学还是走路上学,但是不能选择不去上学。孩子可以选择早餐吃什么样的,但是不能不吃早餐。
建议家庭可以通过开家庭会议的时机,共同制定孩子日常惯例表,制定好后,让孩子签名,并承诺,坚持执行计划,不轻易改变决定。比如,不要因为孩子玩一天累了,心疼孩子而改变每天睡前阅读的习惯,可以缩短时间,但是不要中断。同时,言传不如身教,以身作则,让孩子看到父母在事情上的坚持态度。
02区别情绪和动机,不要替孩子做决定
当孩子提出“我不想…了”,父母要注意区别话语背后的情绪和动机。
❶ 情绪性想法
有时候,孩子说“不想做…”了,可能只是一种情绪冲动的想法,是不满和抱怨,根本不需要做决定,需要的是父母的倾听和理解就可以了。
❷ 目标超过能力
如果父母期望过高,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孩子就可能因为无助,而导致放弃。目标的制定,最好是选择孩子跳起来能够得着的目标,并循序渐进做出改进。如果目标合理的前提下,孩子不愿意坚持,就需要检查孩子需要哪些帮助,最好家长能做到陪同和鼓励。
❸ 无法正确看待失败
如果孩子从小生活在充满表扬的家庭中,他们很难正确看待失败,可能因为一次挫折,而急于放弃。在这样孩子的眼中,价值感来源于他人的不断表扬和鼓励,错误则意味着自己不行,因此,不断尝试是有风险的,为了避免再次失败,他们宁愿选择逃避责任。
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要注意夸奖孩子的时候,尽量避免说“你真棒,你真聪明,你很有天赋”,而是要肯定孩子的努力、策略和选择。“我看到你非常努力。我注意到你学习很专注。你今天比昨天提前五分钟完成了作业,妈妈为你高兴……”等等。
同时,孩子遭遇挫折的时候,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遭遇失败、克服困难的例子,告诉孩子:“妈妈非常理解你,我也曾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想我们可以尝试坚持下,共同面对,一起让更好的结果发生”。
03允许孩子放弃,但不能在失败的时候结束
在Angela博士家里,执行着“困难任务规定”(Hard Thing Rule)。
➀ 家里的成员,都必须做一件困难的任务,即需要每天刻意练习的事。
➁ 其次,孩子有权自己挑选那件困难的事。孩子可以选择学习芭蕾、体操、田径、钢琴……
➂ 可以放弃,但要等到一个特殊节点,比如,她的小女儿Lucy先后换了六种困难任务,每一项的一开始她都充满热情,可学着学着她就不想学了。但是孩子都会坚持很长一段时间,克服活动的枯燥期之后,克服困难之后,才能放弃。
➃ 到了高中阶段,孩子必须投入一项活动至少两年。
孩子在成长阶段,会因为兴趣转移、时间精力、学业压力,而放弃一些活动,不过这个放弃的前提是,完成了阶段性目标才行。
教育中最重要部分是什么呢?是正确答案?智力开发?不输在起跑线上?
或许一句老掉牙的格言能给我们启发——失败是成功之母,不是要跑多快才够好,而是在摔倒之后站起来继续跑,哪怕是最后一名也坚持下去,这才是教育真正应该教会所有人的东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0 09:51
客观原因来说,学霸和学渣都是天生的。主观原因来说,学霸比学渣勤奋。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0 09:52
决定孩子的智商不是父母的智商,而且家庭的教育环境和身边接触的人,要从小培养孩子爱学习的精神,培养孩子遇到困难经过思考之后再问的一种精神,这种孩子往往都是比较聪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