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0:0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02:07
矛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直刺和扎挑的长柄格斗兵器。矛也是古代军队中大量装备和使用时间最长的冷兵器之一。矛的历史久远,其最原始的形态是用来狩猎的前端修尖的木棒。后来人们逐渐懂得用石头、兽骨制成矛头,缚在长木柄前端,增强杀伤效能。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常发现用石头或动物骨角制造的矛头。奴隶社会的军队,已经使用青铜铸造的矛头。商朝时,铜矛已是重要的格斗兵器。
石片打制成型,矛头呈三角形,刃经磨制,扁蒂柄,加工较粗糙。从商朝到战国时期,一直沿用青铜铸造的矛头,只是在形制上,由商朝的阔叶铜矛发展成为战国时的窄叶铜矛。从战国晚期开始,较多使用钢铁矛头。直到汉代,钢铁制造的矛头才逐渐取代青铜矛头。随着钢铁冶锻技术的提高,矛头的形体加大并更加锐利。
秦式铜矛(战国—秦)
小矛首前锐后宽,锋、刃特别加厚,血槽深陷。长骹如柱,自锋至圆銎口,上有对穿。刃、骹交接处形成尖角倒刺,颇具杀伤力。
矛的结构与功能
矛是一种纯粹的刺杀兵器。其构造简单,只有矛头、矛柄两部分。矛头分为“身”和“骱(jiè)”两部分,“身”就是包含“脊、叶、锋、刃”的部位;“骱”就是“脊”和“骸”相接的地方;“骸”是用来连接矛身的直筒,下粗上细便于装柄。矛身中部为“脊”,脊左右两边展开成带刃的矛叶,并向前聚集成锐利的尖锋。有的脊两侧带凹槽,称“饮血”,为矛头刺入人体时出血进气,以减少阻力。为防止拔矛时矛头脱落,有的矛矟两边铸有环状钮,可用绳穿过把矛头牢牢绑缚在柄上。
矛柄有木柄和积竹柄两种。“积竹柄”是用细竹做柄,打通竹节,竹芯内填充木条,然后用绳裹扎起来涂上漆。积竹柄坚韧而富有弹性,不易折断,性能优于木柄。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主要功能是刺击,由矛头,柄和柄末端的激组成,它与戈、戟、殳、弓、矢并列为“五兵”。
秦式铜矛(战国—秦)
小矛首三角形,锐尖,中脊起棱刃锋利,末端同两翼刃,有倒刺。扁圆骹銎,粗短有穿。
车战时代,两阵相对极远,非长兵不能及;故利用*矛以为进攻之具,而佐之箭弩,矛之所以长丈八者,亦由于是。矛的出现在*之前,和戈一样年代久远,是战车士兵的主要装备。用法和戈类似,也比较单一,所以,在战车没落以后,把锋尖部分改为铁的,用来装备步兵和骑兵。后来,由于刺杀力更强的*这种兵器的出现,矛也逐渐不时兴了。但是,迟至明代还能看到一种改良型的蛇矛仍在继续使用。
矛的分类
古人根据矛的长度和形态将矛分为蛇矛和长矛。蛇矛是矛的一种。蛇矛通体铁制,由矛头、矛柄、矛鐏三部分组成。矛头长二尺余,扁平,弯曲如蛇形,两面有刃,故称蛇矛。因刃部分呈游动如蛇状,故此为名。全长达 5.6米左右,木柄,矛尖部分用铁制成,长约25厘米。矛尖部分采用这种形状,是为了增加刺杀的深度,加大伤口愈合难度,给予敌人致命伤害。
蛇矛的用法与一般的矛大致相同,主要架式为刺、挑、戮、划等,具有一往直前的突击能力。使用者的臂力愈大,蛇矛愈有把攻击对象穿透的强力效果。蛇矛的最大特征,在于其矛头的金属位置形如弯曲的蛇体,有着波浪式的曲线。矛尖形如蛇舌吐信,加强刺穿对象的威力。 在中国小说中,最常见的蛇矛种类是“丈八蛇矛”。
长矛
矛头长七八寸,形如*头,呈棱形。其下与柄相接,矛柄也可硬木制,粗如盈把,长一丈六余有余。矛鐏是柄的饰物,也有铜制者,呈锥尖形,可使矛插地而不倒。中国的长矛是人们所熟悉的一种古代冷兵器。随着古代战争方式由车战到骑战再到步战的演变推进,矛可说是三代元老。
铜矛(春秋战国)
柳叶形长矛,叶刃较薄,末端收为圆弧刃。中脊细突棱,自刃末变为圆柱骹渐粗,圆銎,有箍、穿。
矛首似匕首,截面菱形,中脊呈两面坡突起,锋刃与銎的界限不明显,圆銎有穿孔。此类矛首均属小型,疑为短矛之 ,近战兵器之一,装短柲可戳可击。三国时张飞用的“丈八蛇矛”,孙权部将程普持的“铁脊蛇矛”正说明在冷兵器时代,矛堪称为武将们得心应手的一种利兵器,自然也是军队长期装备的主要兵器。
但是长矛也有短处,它的刃部较长,刺杀不够灵便,所以唐代以后逐渐被*所取代。此后,矛虽然不再是军队的常规兵器,但仍用于作战,后来的历次农民*,及大*时期的工农武装,仍主要以大刀长矛为武器。
另外,在中世纪还有一种长矛,前头成圆锥形后面有小木棍的,这样加大了长矛的力度,也使其在冲锋过程仲击败对手,因此长矛也是骑士喜爱的武器。
铁矛(秦汉)矛首超过骹长,尖锋直刃,窄长,基本等宽,身中起脊,刃末收为骹柱,无杀角,圆銎口,有对穿。
秦式兽纹铜矛(战国—秦)
短剑式矛首,形制、工艺均极似前述秦式矛,扁菱截面,中脊起突棱有刃,两从铸出细密的斜线菱格纹,锋、脊、锷刃均经特殊加强,刃末端有尖角。下连扁圆柱形骹,饰一独角兽面似龙形。弯月形椭圆銎口,附一小环钮。此矛当属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