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流失国外的文物不可计数请将你了解的相关资料记录在下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6 13:38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15:08
圆明园曾遭遇“四劫”:到底流失多少文物?
2015年07月10日13:43 北京晨报 收藏本文
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火烧圆明园后,圆明园四十景仍剩下超过13处的景观,山形水系也并未破坏。此后100多年,遭难的圆明园是如何历经火、木、石、土“四劫”,而彻底变为一片废墟的呢?
3D复原圆明园原貌
【探访】 圆明园到底流失多少文物?
“圆明园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没有精确的统计。”中国人民大学博导、圆明园研究专家王道成说。他说,根据档案记载,清漪园(颐和园旧称)留有详细的“陈设清册”,详细记载了勤政殿(现仁寿殿)、佛香阁等不同建筑的各种摆设,精确到了每一层楼、甚至每一张桌子,但圆明园的陈设清册没有留存下来,可能是在战火中毁掉了,因而失去了精确排查圆明园流失文物的依据。今天,我们对圆明园文物的盘点主要来源于众多文物专家的研究。
著名文物专家史树青先生曾在《圆明园——历史·现状·论争》一书中提到:1973年5月,史树青随中国出土文物展览代表团赴法。前往巴黎东南70公里的枫丹白露的一座行宫参观,法国人称为枫丹古堡。1863年,拿破仑三世在此另建中国馆,这里收藏着法国侵略军当年从圆明园劫去的大量珍贵文物。
中国馆门前有俩石狮,馆中收藏文物一千余件,展出了320件,全部是1860年从圆明园劫夺去的。中国馆室内金漆桌案及多宝格上,陈设有商周青铜器,明清官窑瓷器(重要瓷器有宣德青花莲花大碗,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五彩和粉彩瓶、罐、花盆等),明景泰蓝熏炉(宫熏)、尊、觚、吊灯,各种玉雕,各种如意、盔甲和丝绣等物,尚有成对大象牙、成对大犀角。
此外,尚有翡翠、玛瑙、珊瑚、水晶、文竹、黄杨木、象牙器、雕漆等工艺品。宫廷肩舆(辇)一抬,据说,此肩舆被劫运法国后,拿破仑三世的王后曾乘坐过。
1890年(光绪十六年),薛福成出使法国,在巴黎东方博物馆中国室见有圆明园玉印二方,一曰“保合太和”(青玉方印);一曰“圆明园印”(白玉方印)。1904年(光绪三十年),康有为游巴黎,在奇规昧博物馆曾见过中国内府珍物及玉玺等,并认为是圆明园文物。
部分圆明园回购文物
● 一只圆明园银铸兽面门环:
由我国已故著名文物鉴定专家秦公先生牵线,由中国历史博物馆购入成为该馆的馆藏之物。
● 一对乾隆银铺首(银铸兽面活门环):
于2003年在北京翰海秋季拍卖会被国内买家购得,此物原为圆明园长春园玉玲珑馆陶嘉书屋之物。
● 乾隆粉彩六方套瓶:
由北京文物公司斥巨资从香港拍卖会购回后捐赠给首都博物馆,现在首都博物馆馆藏之物。
● 四件兽首:
牛首、虎首、猴首、猪首等4件铜兽:由保利艺术博物馆购回。
● 霁蓝描金瓜棱粉彩花卉大瓶:
曾在北京翰海春季拍卖会中亮相,该拍品是圆明园陈设之物,其尺寸之巨在乾隆一朝同类品种实属罕见。
部分圆明园流失国宝
● 《女史箴图》
此画由东晋顾恺之根据西晋张华的《女史箴》一文所绘,宣扬宫廷妇女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全卷共12段,现存9段,每段后有“箴”文。《女史箴图》被誉为中国绘画史上的无上珍品。进入清代后,更成为宫中秘藏。圆明园成为继紫禁城的另一个*中心后,《女史箴图》珍藏于此。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时,《女史箴图》先被英军盗运回国,后经多次转手,现保存在大英博物馆中。
● 《四十景图》
“圆明园四十景”包括正大光明、勤政亲贤、方壶胜境、蓬岛瑶台等。四十景图由当时最知名的宫廷画师唐岱、沈源等历经十一年绘制而成。由乾隆御笔题诗,工部尚书汪由敦书写,盖有“圆明园宝”等99颗图章。绘工精美,书法飘逸。“这套四十景图采用西式笔法,完整真实地反映了圆明园的四十景面貌。”王道成评价说。1860年,这套彩绘图被盗运回法国,现藏法国国立图书馆。
【历史解密】 圆明园遭遇“四劫”方成废墟
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火烧圆明园后,圆明园四十景仍剩下超过13处的景观,山形水系也并未破坏。此后100多年,遭难的圆明园是如何历经火、木、石、土“四劫”,而彻底变为一片废墟的呢?知名圆明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专家王道成向本报揭示了历史*。
1860年:“火劫”
1860年,圆明园遭焚毁,建筑绝大多数被烧毁,花草树木也遭到严重损害。同治十二年,清廷调查后发现圆明园尚存13处景观。“比如方壶胜景、蓬岛瑶台都是建在水中的,英国人没有船,烧不到。”王道成说。1860年后,圆明园的中国园林部分并未成为一片废墟,有些建筑还保存得相当完整。但这场劫掠和焚烧,是这座名园灾难的开端。
八国联军入北京:“木劫”
王道成认为,目前并无史料证明八国联军曾进入圆明园劫掠,真正让圆明园遭受“木劫”的,是清王朝驻守西郊的败兵游勇和地痞流氓。这次的破坏主要是大量古树被砍伐,甚至烧成木炭拿出去卖。同时,残余的陈设被洗劫,幸存的建筑物被拆毁。这些劫掠和损坏,已无数字可考。从此,圆明园的古树破坏殆尽。但此时,圆明园的山形水系仍然没有遭到破坏。
北洋军阀时期:“石劫”
清王朝覆灭后,军阀、官僚、政客乘机对圆明园的石料巧取豪夺,民间也有人肆意取用了圆明园的石料。比如,军阀王怀庆把圆明园的一些石料拉走,修自己的达园。抚顺张作霖的陵墓也用了不少圆明园的东西,燕京大学的翟牧师从圆明园私拆走了一对华表,至今仍矗立在北京大学西门内。
1917年至“*”:“土劫”
1917年后,一些农民开始进入圆明园,山形水系开始遭到破坏。新中国成立后,进入圆明园的农民越来越多,破坏也越来越严重。据1980年统计,圆明园里共有7个生产队,农业人口2000多人,住户有270多家。农民进了圆明园后,为了种水稻,要挖山填湖,因为水深了水稻种不出来;为了建房屋,要挖山取土;为了在圈里养猪羊,要挖山垫圈。
“圆明园的山形水系,其实是近几十年才破坏的。”王道成叹道。
【学者追忆】 1975年圆明园初见印象
1975年,王道成应颐和园之约,为颐和园写书,考虑到三山五园的整体性,王道成提出去圆明园看看。
一辆吉普车载着王道成和三位专家来到当时的圆明园旧大门口,车子就没路可走了,王道成一行只好下车步行。商量着,先去看看福海,因为那里是圆明园的中心。
“那是一个夏天,我们走进去,触目所及,完全跟农村一样。”王道成回忆说,园子里到处是矮小的农民住房、瓜棚豆架,一幅鸡鸣犬吠的景象。“我们直奔福海,入目是一片稻田,边上几棵大柳树,耳边是田里青蛙的叫声,和柳树上的蝉鸣。”回想当年史籍对蓬岛瑶台神仙境界般的形容,王道成已无法想像此地原先的模样。
“故宫禾黍,人世沧桑。”王道成的脑海里只有这八个字。
【发现】 圆明园阁楼照片美国露面
发现地:美国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地下仓库
发现者: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 罗哲文
“这是圆明园烧毁当天的一张照片。”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翻出了一张已经泛黄的老照片。“这是我1999年去美国波士顿的一家很小的博物馆时翻拍的,好多老照片就堆在地下室仓库里。”罗老回忆说,当年他受邀赴美国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PEABODY ESSEX MUSEUM)整理来自中国的老照片。
罗老介绍说,从照片上看这个建筑造型奇特,是一座两层重檐的阁楼形建筑。屋顶是琉璃瓦黄剪边六角攒尖顶。最为奇特的是台基为六角星形平面,台阶置于星角之间。“我曾查考了圆明园现有的图像资料,尚未找出这一建筑的位置,因为没有焚烧之前的准确平面图纸。像这样六角星形的平面在圆明园中十分罕见。”照片背面的手写体英文显示,这张照片拍摄于1860年10月18日。而这一天,正是历史上记载的火烧圆明园的第一天。
“我很老实地告诉他们,这张照片的价值很大,建议他们以后结集出版。后来他们每天就只许我看一小时,又赶上感恩节和管理者放假,很快就没有时间(让我看)了。”罗老至今念念不忘那些无缘见面的老照片。
【思考】 圆明园文物为何难回归?
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副总干事牛宪锋曾到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零距离直面流失的中国国宝后,他感慨地写道:“只有与流失国宝面对面的时候,对于历史的回忆,残缺的艺术及其依旧微芒绽放的文化之光,才会有彻底的觉悟和生动的灵感,这不啻为一个悲喜交加的魂魄打击。”但是时隔100多年,如何让众多流散在世界各地的圆明园文物回归,却是一个十分困难的课题。
罗哲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文物外流一般来说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外国侵略者偷抢出去的,应依据《国际法》无条件还回来;一种是私下卖出去的,很难找回来,如果再倒手几次就更难要了,可以等时机合适时,以民间交流的形式要回来;还有一种是*赠送的,包括清*、北洋*等等,你就不能往回要了,除非两国文物相交换。
2003年,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从一位美国私人收藏家处寻访到火烧圆明园时流失海外的猪首铜像,经过艰苦的谈判,美国人同意转让,最后由澳门企业家何鸿捐资近700万元人民币购回。
牛宪锋告诉记者,虽然还有回赠和讨还两种方式,但目前文物回国较常用和直接的方式还是回购。由于流失文物大多散落民间,只有进入市场、拍卖会等流通渠道,文物才会露脸,才有可能被国人发现。目前,专项基金根据两个标准关注流通领域中的流失文物,一是有较高艺术、文化价值的流失文物;二是有特殊历史背景和含义的流失文物,如被抢夺和盗凿的文物。“比如2003年回购的猪首,既体现了当时的工艺技术,也有特殊的战争历史背景。”依据这两个标准,专项基金从2003年至今,已接洽了一二十件流失国宝,结果有成有败。
牛宪锋认为,目前一些“你抢了我的,就必须归还”的观点太过简单,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因为海外博物馆毕竟只是文物传承链上的收藏者,而非掠夺者。”但他强调,我们不能放弃观点和立场——希望海外博物馆承认中国流失文物属于中国文化范畴,与之展开协商,希望能回到原址保护。所持的依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在起源地保护文化财产”原则,文物不能脱离原属地的文化氛围和文明序列,否则将降低文化价值,尤其原址的破坏毁灭将不可挽回。但他也坦承,作为民间组织,专项基金目前所能做的还仅限于合作协商层面,比如将文物请回国举办展览等。(姜葳 王海亮)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16:26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1,清室史料表明,圆明园内当时仅陈列和库存的欧洲各式大小钟表即达441件,劫后幸存的只有一件大钟。
事后查缴被土匪抢走和侵略军“委弃道途”的一部分失散物件即达1197件,这充其量只不过是园内物件的千分之一二。
据当时《泰晤士报》一则通讯称:“据估计,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实际上,被英法侵略军抢走和破坏的物件,有很大一部分实属无价之宝。
二、流失文物介绍
1、十二兽首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
兽首由驻华耶稣会教士郎世宁设计,他以兽头人身的十二生肖代表一天的二十四小时,每座铜像轮流喷水,蔚为奇观。
1860年,十二生肖兽首被英法联军掠夺后流落四方,其中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铜像已回归中国,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马首铜像于2007年被澳门商人何鸿燊购得后捐献国家。
鼠首与兔首由法国皮诺家族无偿捐赠中国,入藏国博;截至2013年5月,据可靠消息龙首在台湾收藏;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则下落不明。
2、《骏骨图》
《骏骨图》是元代画家龚开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描绘了一匹饥肠辘辘的马,它瘦骨嶙峋,几乎抬不起头来,但仍可从其如炬目光中感受到不屈精神。
《骏骨图》右上角钤有“淳化轩图书珍秘宝”印和“淳化轩”朱文长方印,说明此画原藏于圆明园淳化轩内。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此画被人从圆明园掠出,后辗转到了日本,被阿部房次郎(1868—1937)家族收藏。
阿部房次郎是20世纪初日本的纺织业巨子,他深受当时关西汉学家内藤湖南(1866—1934)及长尾雨山(1864—1942)的影响,从日本和中国搜购书画。
1937年5月,阿部房次郎因病去世,临终嘱托家人其收藏来于社会,当归之社会。
1943年,其长子阿部孝次郎将160余件中国古代书画,捐赠给大阪市立美术馆,成为该馆早期的馆藏支柱。此画至今还保存在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3、圆明园四十景图
乾隆元年(1736年)正月,弘历即传旨如意馆画师冷枚:按康熙朝绘制的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为圆明园各“殿宇处所”起稿分景画样。其后不久又改令唐岱、沈源二人绘画。
由沈源画房舍,唐岱画土山树石。后来周鲲等人也参与了这套“圆明园大册”的绘制。起初这套图仅绘了33景。
乾隆六年增入方壶胜境、蓬岛瑶台和慈云普护3图,乾隆九年九月又增入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洞天深处和月地云居4图,从而最终成为《圆明园四十景图》。
因为圆明园所有建筑均已无存,《圆明园四十景图》便成为后人领略圆明园盛期风貌的最直观最形象的珍贵史料,也可以称之为国宝。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焚毁圆明三园,《圆明园四十景图》被法军上校杜潘(Du Pin)所得。
杜潘在回到法国后分别于1862年2月26日、27日、28日和3月1日在杜鲁欧拍卖行举行专场拍卖,其中就有这套《圆明园四十景图》。
4、金瓯永固杯
“金瓯永固杯”寓意大清的疆土、政权永固。“金瓯永固杯”是清代皇帝每年元旦举行开笔仪式时专用的酒杯。杯口边铸有“金瓯永固”、“乾隆年制”篆书。
根据清“内务府活计档”记载,乾隆对“金瓯永固杯”的制作十分重视,不仅要领用内库的黄金、珍珠、宝石等珍贵材料,而且在制作过程中的每道工序之前都要先精细地画图样呈览,直至皇帝十分满意方可。
根据华莱士典藏博物馆馆方资料显示:这对“金瓯永固杯”为法军上校杜潘(Du Pin)于1860 年从圆明园获得(著名《圆明园四十景图》就是此人从圆明园掠夺走的)。
5、《虞山林壑图》
《虞山林壑图》盖有“淳化轩”和“淳化轩图书珍秘宝”两方印章,并被收录于《石渠宝笈续编》淳化轩,证明其为圆明园淳化轩旧藏。
咸丰十年(1860年)圆明园遭劫掠,流散民间。此画一度被浙江宁绍道台顾文彬的过云楼收藏,后又被上海大收藏家谭敬(1911-1991)得到。
上海解放前夕,谭敬带着书画去了香港,任香港华商总会理事。因驾车出了事故,吃了一场人命官司,因此入狱服刑。
释保后预备出走澳门,为筹备资金,把手边的真品、精品都卖了,得款合当时金价600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