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基本原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2:30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31 17:59
自己慢慢看吧
日本动画制作幕后完全流程揭秘
日本动画制作幕后揭秘
1、策划
2、制作经费
3、动画前期一:脚本
4、动画前期二:导演的工作
5、动画前期三:分镜图和副导的工作
6、动画前期四:人物设计和人物设计师的工作
7、动画前期五:机械造型设计和背景设计的工作
8、动画前期六:色彩设计及色彩指定的工作
9、动画中期一:构图,原画和原画指导
10、动画中期二:动画师
11、动画中期三:着色/上色人员
12、动画中期四:特效及特效人员
13、动画中期五:摄影及摄影效果
14、动画后期一:剪接
15、动画后期二:音响1:配音及声优
16、动画后期三:音响2:音乐,效果音及合成
17、试映,宣传,行销
第一回 制前作业第一步的前一步
普通在进行所谓的动画制作之前,常有一段为时不短(或有点痛苦)的「制前作业」(英文:Pre-Proction 日文:准备段阶)。制前作业是指要开始制作的准备工作.但是制前的前面呢?
制前的前面是「策划」(日文:策划段阶)
「策划」又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在每一年度的策划会议里,动画公司的老板(英文:boss, excutive procer, 日文:社长, 策划)或有点伟大有点发言权的制作人看到一本颇有趣又出名的漫画或小说,觉得拍成动画应该会蛮赚钱的,于是就打电话给代理那本被相中的漫画或小说的代理商问问看是否拍成动画的权利已卖出,如果没有那就开始进行「有时长有时短有时痛苦有时快乐」的权利交涉。如果您在动画的片头一开始看到「原作」这两个字大都是属于这类型。
另外一种是动画公司旗下的导演(英文irector,日文:监督)或动画家们觉得自己天马行空胡思乱想不画画不按时交稿作白日梦的结果拍成动画应该颇有趣的就自己开始写策划书然后交给老板过目。幸运的,策划通过的话,就由老板或制作人四处奔波找金主...啊,不是,赞助商来一起响应伟大的策划。如果您在动画的片头看到「原案」二字大都是属于这类型。
交涉成功或策划通过后
让我们先谈原案企划通过的状况下动画公司的下一步骤。
动画公司基本上都没有独立制作动画作品(不管是TV或OVA)的经费,因此动画公司想要作原案作品时最重要的是提出企划给赞助商(*1)看他们有没有兴趣投资。如果赞助商对动画公司提出的新作品企划没兴趣或认为此商品(*2)没有市场价值,那么那企划100%不会再见天日。
相较于原案,原作(*3)的动画企划通常会比较容易通过赞助商那一关。因为原作基本上已有固定的顾客群(*4),赞助商们比较有心理上的保障而愿意投资将原作改编成动画而由贩卖相关产品来回收投资。
那么企划以什么样的形式提出给赞助商呢?
以美国的制作公司来说,他们会先制作Pilot Film。所谓Pilot Film是指作品的精华短片,那是提出给赞助商说服他们投资时的主要利器。但是在日本,动画公司通常没有制作Pilot Film的经费往往是以纸张形式的企划书或脚本呈交给赞助商。因此在制前作业之前可能脚本就已经完成了。因为越让赞助商了解原案作品的"有趣之处"就越能打动赞助商的心而得到制作经费。
第二回 如何计算制作经费
理论上的计算程序很简单。
假设某一家影视公司估计一部动画作品(指一部30分钟的DVD)可卖1,000套,再假设一张DVD卖4,000日币,
1000套 x ¥4000 = ¥4,000,000
那4百万日币就是制作经费。分给各制作部门的经费通通包含在这4百万日币中。例如我们之后会介绍的动画导演,人物造型设计师,分镜图人员,主镜动画师,基层动画师,音乐设计,色稿人员,编辑人员,包装设计...等等等等。
这样说来,计算经费好象很简单。但是实际上,如何估计一部动画作品可销售多少套那就要靠影视公司制作人的销售经验,动画导演的知名度,人物造型设计师设计人物的魅力和声优的热门程度。这些人为因素使得估计制作经费成为一件不是简单的事。例如某有名的导演导的动画电影每一部都成为日本电影票房纪录还会在国际影展中得奖,那幺赞助商给他的制作经费就会高出其它作品很多。制作经费充裕之下他就可以多加镜头的张数,请较有名的声优(或演员)和音乐制作群来提高商品的知名度和宣传效果。如果是一位没有「业绩」的新人,那幺经费就可能比较少了。因为影视公司没有比较的基准(新人的业绩)所以对这新企划的投资会比较谨慎。
第三回 动画前期一:脚本
从左边的分析图来看,我们已大致在前几回说明了制前作业之前几个重要的步骤。从这一回开始,我们将要开始逐一说明制前作业的流程。 如图可见,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步骤是「脚本」。所有的人物设计(*2),机械设计(*3)和美术设计(*4)及导演均要照着脚本来构图。因此在不管是什么样的企划,脚本在制作过程中占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我们在第二回中提过脚本可能在企划案阶段就已经完成。那样的情况下,企划通过后脚本是否再度修正呢? 这要看制作人和导演的意见。在左边的图中可见到制作人(*5)三个大字。负责一部动画作品成败与否是制作人。因此,如果制作人对脚本有意见(不够吸引人..)脚本作家(*6)就要修改脚本。当然如果导演对脚本有意见而制作人也赞同导演的意见时,脚本的修改也是必然的。再者,虽然导演不同意初步脚本而制作人认为没有必要修改的话,脚本就不会被修改。
一般的动画公司都没有专属脚本作家,大部分是请自由身分作家(这些作家们有的是作SOHO族,有的是和几位志同道合的作家成立工作室,如有名的Studio Orphy)来写稿。 不雇用专属作家的原因是因为脚本并不是一年到头都需要的部门。所以只要在有需要的时候和脚本作家签项目契约即可。 不过少数历史比较悠久的传统动画制作公司里仍然有专属脚本作家部门。
脚本的写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同于小说的是所有的人物动作及感情都需要以旁观者的身分详细描述,例如一个角色很生气, 由于每一个人生气的方法不同所以不仅要描述他如何生气也要非常详细地描述他的动作来说明角色的个性和特征(例如:太郎火冒三丈=太郎握紧了拳头,眼睛咪成一条线,额头的汗如何如何的滴下,头上的火如何冒三丈...)。 脚本特殊的写作方式使得一位小说家有时并不能成为好的脚本作家。而好的脚本作家也不多见。
第四回 动画前期二:导演的工作
导演是整个动画制作群的领队。日本动画业界里没有一定的基准来评断做导演的资格。目前出名的导演们成为导演的过程都不相同,有些是从电影业界转行,有些是从动画师做起,也有些是脚本作家兼导演,也有些是一开始就从事导演工作。大致上来说.动画初期时代的导演大部分是从制作管理(*2)参予动画制作多年后升格做导演或电影业转行开始。但随着时代的迁移,目前大部分的动画导演都是由动画师开始做起。做导演的魅力在于可以自己决定作品的方向。但是由于导演决定一切,工作繁忙且作品的成败大任也在于导演身上。因此并不是每个参予动画制作的人最终目标在于做导演。而有心想要成为导演的人不管从什么工作开始,只要有心,成为导演并不是困难的事。
以下为导演们实际工作的大略内容:
1、制前作业:
* 和脚本作家及制作人敲定脚本
* 分别和人物造型设计师、机械造型设计师、美术设计师开会将各设计案定稿
*制作分镜图(*3)(有时是副导演制作)
2、制作过程中要和副导演(*4)们谈每一集的制作方向
3、制后作业:
* 和剪接师编辑影片
* 指导声优们及音响导演制作出理想的效果
* 影像及音效合成。
4、参予所有的宣传活动
第五回 动画前期三:分镜图和副导的工作
以下为日本的分镜图(欧美多为横向的表格,您可以在美国的Cartoon Network网站中的Studio Tour的「Animation」项目中略知一二)。分镜图简单的来说是「以图像呈现的脚本」。画分镜图的时间靠制作日程表的不同而有长有短。平均26分钟动画的分镜图要花3个星期完成。分镜图不需要很正确的将人物造型画出来,只要能让之后的工作人员看的懂就可以了。尽管如此,分镜图师还是需要事先练习每一部作品人物造型和了解作品的特色才让原画师(*3)靠着分镜图正确的画出每一集副导演所需的镜头。
常常可以见到分镜图师和副导为同一人物。理由很简单。因为图面的设计人(分镜图师)通常是最了解每一个镜头需要的效果和声优演技来衬托出作品魅力的人。所以分镜图师大多兼副导的工作。
副导演基本上分担导演的重担。不管是集数较少的OVA系列或是26集的电视动画系列,导演一个人要顾全所有的制作细节是不可能的事。因此每一部动画系列都设了副导的位子来管理每一集的动画制作。而导演多半负责重要的第一集及最后一集。副导的工作内容除了不负责制前的脚本,设计稿和制后的宣传活动之外,基本和导演相同。但由于导演是整个作品的总指挥,因此在副导负责每一集的制作之前,副导所画的分镜图还是要经过导演的同意后才能正式分派工作给原画师进行制作。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第六回 动画前期四:人物设计和人物设计师的工作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动画制作是一个需要密切配合的团体活动。因此 一部好作品除了有好的脚本,经验丰富的导演,当然,具有魅力的人物造型是使作品更吸引人的重要因素。在本单元的第一回我们曾解说过动画作品有两种-原作及原案。人物造型的设计也因此而有不同。
将原作漫画改编成动画时,因为人物及服饰已经定型,所以并不需要再多加设计。可是为什么每一原作动画还是标明了「原作人物设计」及「动画人物设计师」呢? 第一,漫画是静态的作品,因为格数少所以人物的线条及服饰可以复杂来加深作品的美感及印象。但是制作动画时,如忠于原作人物的线条会使作画的时间加长而延长制作时间(及更多的经费),所以需要将原作人物的线条简化。第二,漫画人物因为不必着色,所以不必将每一线条连结。但是动画需要着色,所以必须改良原作人物造型将所有的线条连结以便着色人员(*3)上色。第三,有一些原作漫画人物造型并不适用于动画作品。为了制作效率,着色上及动画造型上的理由,原作动画需要另外聘用动画人物设计师。
原案动画的人物设计是比较需要创意及困难的工作。原案人物的设计案在交给人物设计师设计时都只是文字及导演口头上的指令(*4)。所以设计师只有靠脚本及自己绘图的能力来凭空设计出能够衬托出作品故事魅力并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此外还要考虑到制作效率的问题而不能画出线条太复杂的人物。因此,就算资深的造型设计师也有可能花一段时间(*5)才能定稿。
制前作业的人物设计完成后的人物设计图(请参考「冥王计划」网站里所列出的人物造型设计)。将分发给原画师来进行每一个镜头的制图作业。一个人物的设计图分为三种:服饰设计图,脸部表情设计图及局部装饰设计图。所有的设计通常分为正面,侧面,背面,及特殊表情(生气,悲伤或微笑等等)以便原画师仿真。
如何成为人物设计师呢?根据AIC的资深设计师们的说法:「很简单啊。一直练习一直画就可以了!」...嗯...事实上不是那么简单。同样的一个人物,每一个人画出来的风格都不同,有些吸引人,有些就看来平淡无奇。实在要如同他们所说的需要一直练习和磨练才能显出不同的风格。而且光是女性角色或只有动物画的很好并不一定能作为动画人物设计师。人物设计师的重要条件是要能广泛的画好作品指定的每一种人物,也就是说设计师的绘画能力要很有弹性的能应付每一个作品的要求。如果能充分应付制作公司的要求,再加上自己设计的原创人物够吸引人,就能成为众所瞩目的动画人物设计师。
人物设计师们需要的工具可以由上的照片看出。制图桌,铅笔,橡皮擦和一叠白纸是最基本的配备(有点废话...^_^;)。另外镜子是必需配备,因为人物的动作及部位有时需要看镜子里的自己来素描。其它的参考书籍及制图工具完全看每个人物设计师的需求,在这里就不详细描述了。
第七回 动画前期五:机械造型设计和背景设计的工作
多年前还没有专门的机械造型设计师。大多是由人物造形设计师兼任或由比较擅长电器机械之类的动画师设计。从「宇宙战舰大和(Space Battle Ship YAMATO)」之后到「钢弹勇士(高达)GUNDAM」才真正定位专业机械造形设计师。
机械设计师在动画制作上必须考虑到很多因素来设计每一部动画要求的机械造型。第一要在平时做很多的功课以满足接踵而来的多样的设计要求。第二要考虑到制作的日期及进度而设计「适当」线条的机械造型。所谓「适当」线条是因为如果线条多的话,虽然机器人或宇宙船看起来很COOL, 但动画师们画好一个镜头的时间会相对加长。可是线条太少的话,机械人又看起来太简单没魄力,因此作设计时适当的线条是很重要的。最后是对每一个动画世界的考察而了解并设计出能满足导演要求的机械战士或宇宙船。
要作为机械造型设计师的条件是必须有工业设计方面的知识及非常非常喜欢机械(例如汽车,摩托车,飞机,船...只要是金属做的)。
背景设计师比起机械造型来历史相当悠久,早从黑白卡通草创时代开始就有专业的背景设计师。背景设计师基本上要画的「又好、又快、又美」。那是我在这个单元一再提到的原因,动画制作的时间有限没有很多时间慢慢画,因此受欢迎的专业美术背景设计室动作都很快而且能应付紧迫的交稿日期。如何成为背景设计师呢? 这和作人物造型,机械造型师相同,要很爱画画而且躺着画也能画的很好(有点夸张,但动画业的时间很紧凑,能够在任何情况下一次OK的设计师虽然很少但相当受欢迎)。至于技巧或工具方面,你可以在本网站的连结页里的背景设计公司「Corporation Kusanagi」里的「HowToPaint」专栏里找到绘制背景的所需信息。
第八回 动画前期六:色彩设计及色彩指定的工作
所有的人物造型及机械造型设计完之后,导演及造型设计师们必须和色彩设计师共同敲定人物的色彩(头发,各场合衣服或机器人外壳的颜色..等等)。色彩设计必须配合整篇作品的色调(背景及作品个性)来设计人物的颜色。色稿敲定之后由色彩指定人员来指定更详细的颜色种类。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多年前还没有使用计算机上色(*3)时,是使用水彩颜料在白纸上来进行色彩设计(如左图)。水彩颜料的色彩多半不由各制作公司自行调色,都按颜料公司提供的色卡和现成的色彩种类来设计。不自己调色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色彩设计之后要由着色人员们来上色,如果自己调色的话,要各上色人员调出一样的颜色是很困难的。当然导演要求及经费允许情况下,制作公司可以要求颜料公司制作出所需的颜色再瓶装分发给上色人员。由于颜色的种类在色彩设计过程之前已经由颜料公司指定了,因此多年前色彩设计师均兼任色彩指定人员。而许多动画的色彩也看起来都一样。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现在的动画色彩设计及色彩指定都使用软件来进行(如右图)。各公司使用的软件(日本较盛行的动画专用软件为animo和RETAS!PRO)都不同,只要是处理影像的软件都可以进行色彩设计。要注意的是,各软件处理色彩的方式不同因此在交付给上色人员时要指定同样软件来着色。也由于制作方式的数字化以及选色的自由,使得目前的色彩设定选择范围加大及定出更为细腻多变化的色彩。
色彩设计师和色彩指定师都由基层着色人员开始。经过一年到两年的时间(按个人资质能力不同)升格为色彩设计师或色彩指定师。色彩设计和色彩指定人员最大的不同在色彩设计只要设定基本颜色(普通日照下的颜色,如左图)。配色人员要另外和副导演详细设定出其它光线下和各集所需的颜色(黄昏,夜晚,特殊光线..等等。) 作为动画的色彩设计及色彩指定要具有影像处理色彩的知识。因为各摄影器材显示的画质色彩不同,不全盘了解之下作设计及指定的话,在电视屏幕上显示的颜色会和在计算机屏幕上的效果大不相同而减少作品的魅力。因此基层的上色人员要花一年到两年的时间熟悉实际作业过程后才能升格作色彩指定师进而成为色彩设计师。
到目前为止制前作业以大致介绍完毕,以后的单元将分次介绍制作过程中的原画,动画,及着色人员。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第九回 动画中期一:构图,原画和原画指导
在分镜图和所有的人物设计和背景备齐后,必须有人将所有的材料放在一起画出放大的详细分镜图以便后续动作。执行这项工作的是构图人员。
您可从我们之前介绍的分镜图看出,分镜图往往只是一个草图,交代一个画面的大略景物。例如:在一个镜头里出现「小明和杰西站在运动会场中说话」,构图人员就须按照分镜图的每一格的大略指示、人物造型表(例)及背景画出人物(小明及杰西)及背景(运动会场)的详细位置关系放大图(如下图1,多为A4大)。如果构图中指示的不清楚会影响到之后的原画作业。完成后的构图和人物造型设计表交给原画师们请他们开始按构图画出更详细的主镜画面(如本文最后的原画图例(*4)。您可从例图中看出小明渐渐往镜头方向跑近.最后完成如左边构图例一样的拿着毛巾开始和杰西说话的镜头)。
原画指导的存在是因为一部作品中大多聘请2到4位原画师(依作品不同而有多有少)。每一个原画师画出来的人物都可能依个人的画风不同(或绘画功力深浅)而有些走样。修正各原画师们画出的原画稿并统一画风使其忠于人物设计稿是原画指导的工作。
好的原画师及原画指导必须对摄影镜头有一番研究来画好每一格主镜。电影可以请演员站在适当的位置摆出导演要的姿态。但动画只能用笔画出理想的位置和人物动作。因此能力及资质好的原画师及原画指导亦指能够根据摄影及剪接的理念画出理想的主镜画面(正确的人物的姿态及动作)。而据编者所知,许多资深的原画师或原画指导都相当热爱电影并对电影有一番研究。
原画师及原画指导多从基层动画师做起。因为升格作原画之前必须要了解及熟悉动画的制作过程,所以新人一进动画公司作就从事原画工作是不可能的。资质好又很用功的动画人员要升格作原画师再进而作原画指导是很快的。资质不好又不努力的只好一直担任基层动画人员。
动画是一个能力导向的行业,不管从事哪个制作部分,只要够努力加强自己的能力一定会被周遭肯定的。
原址:http://www.cgtimes.com.cn/show.aspx?id=5601&cid=131
回答者:kwlq - 助理 二级 3-10 20:16
--------------------------------------------------------------------------------
动画由跑马灯而来(中世纪的一种玩具)
开始不是为了娱乐
是为了科学
是科学家在折腾这东西
之后就是物理学上的不断突破
才有了现在的赛璐璐彩色有声动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31 19:33
逐桢拍摄,连续播放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31 21:25
1、动画是将静止的画面变为动态的艺术.实现由静止到动态,主要是靠人眼的视觉残留效应.利用人的这种视觉生理特性可制作出具有高度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动画影片.
2、动画与动画设计(即原画)是不同的概念,原画设计是动画影片的基础工作.原画设计的每一镜头的角色、动作、表情,相当於影片中的演员.所不同的是设计者不是将演员的形体动作直接拍摄到胶片上,而是通过设计者的画笔来塑造各类角色的形象并赋予他们生命、性格和感情.
3、动画片中的动画一般也称为"中间画".这是指两张原画的中间过程而言的.动画片动作的流畅、生动,关键要靠"中间画"的完善.一般先由原画设计者绘制出原画,然后动画设计者根据原画规定的动作要求以及帧数绘制中间画.原画设计者与动画设计者必须有良好的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动画片的制作.
4、动画绘制需要的工具一般有:拷贝箱工作台、定位器、铅笔、橡皮、颜料、曲线尺等.方法是:按原画顺序将前后两张画面套在定位器上,然后再覆盖一张同样规格的动画纸,通过台下拷贝箱的灯光,在两张原画动作之间先画出第一张中间画(称为第一动画),然后再将第一动画与第一张原画叠起来套在定位器上,覆盖另一张空白动画纸画出第二动画.依此方法,绘制出两张原画之间的全部动作.
动画影片制作的过程可分作六步:
1、由编导确定动画剧本及分镜头脚本;
2、美术动画设计人员设计出动画人物形象;
3、美术动画设计人员绘制、编排出分镜头画面脚本;
4、动画绘制人员进行绘制;
5、摄影师根据摄影表和绘制的画面进行拍摄;
6、剪辑配音.
在分镜头画面脚本绘制过程中,应养成填表的好习惯,在表格中注明画面的景别,画面景别使用的专业术语有:大特写、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全远景、纵深景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31 23:33
会想象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01 01:57
动画的发展历史很长,远古人类各种形式图象的记录,以显示出人类潜意识中表现物体动作过程的*。
法国考古学家普度欧马在1962年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二万五千年前石器时代洞穴画上就有系列的野牛奔跑分析土,这是人类试图用笔(或石块)来扑捉动作的尝试。其他如埃及墓画、希腊古瓶上的连续动作分解图画,也是同类性的例子。达·芬奇有名的黄金比例人体几何图上的四只胳膊,就边式双手上下摆动的动作。16实际西方还首次出现了手翻书的雏形,这和动化的概念也有相通之处。
在中国的绘画史上,艺术家一向有赋予静态绘画以生命的传统,如《六*》中主张的气韵生动,《聊斋》的《画中仙》中任务走出卷轴与人交往等,但这些大体上是以想象力来弥补实际操作的。真正使图画动起来的点睛工夫,还是从西方世界一步步发展出来的。
动化的故事(也是所有电影的)开始于17世纪阿塔纳斯珂雪发明的“魔术幻灯”。所谓“魔术幻灯”是个铁箱,里面放盏灯,在箱的以便开一个小洞,洞上覆盖透镜。将一片绘有图案的玻璃放在透镜后面,经由灯光通过玻璃和透镜,图案会投射在墙上。魔术幻灯流传、演变到今天,已经变成了一种放映工具----投影机。经过不断改良,到17世纪末,钟和斯桑落站了魔术幻灯的装置,把许多玻璃画片放在旋转盘上,在墙上出现了一种运动的幻象。18世纪末,魔术幻灯在法国风行起来,戏法越变越多,因为灯光的关系,影子可以互相融合,加上一些小道具,调整透镜就可以弄的满室阴气森森,鬼影憧憧。
到了19世纪,魔术幻灯的魅力不衰,在欧美等地大受欢迎。音乐厅、杂耍戏院、综艺场中,魔术幻灯表演仍是大家爱看的娱乐节目。由于大家爱看,便要加强娱乐性,于是出现了“活动画景”、透视画、印象强烈的巨画等。这种说故事的方式,犹如中国的皮影戏,其丰富的趣味长久地吸引着大家的注意力。
中国唐朝发明的皮影戏,是一种由幕后投射光源的影子戏,与魔术幻灯系列发明从幕前投射光源的方法、技术虽然有别,却反映出东西方不同国度对操纵光影有着相同的痴迷。皮影戏在17世纪,被引入到欧洲巡回演出,也曾经风靡一时,起影象的清晰度和精致感,不亚于同时期的魔术幻灯。
在进一步说明魔术幻灯和动画发展的关系之前,必须提到1824年彼得·马克·罗杰出版的一本谈眼球构造的小书《移动物体的视觉暂留现象》。书中提出如下观点:形象刺激在最初显露后,能在视网膜上停留若干时间。当多个刺激相当迅速地连续显现时,在视网膜上的刺激信号会重叠起来,形象就成为连续进行的了。
上述观念,就是作为动画基石的视觉暂留现象。而罗杰的书引起了一阵实验热,很多人针对潜在的欧洲和美国市场做了一堆动画短片,并利用视觉暂留发明了“哲学式”器物,如“幻透镜”与“西洋镜”(回转式画筒),在纸卷上画上一系列连续的素描绘画,然后通过细缝看到活动的形象。还有“实用镜”、“魔术画片”、“手翻书”,也都利用了旋转画盘和视觉暂留原理,得到了赏心悦目的戏剧效果。
后来,爱德华·穆布里治不断从事动作捕捉方面的实验,并有了具体的成果。自1873年开始,他拍摄了一套马在飞奔的微型立体幻影;1877年至1879年间,他更将马在奔跑中的连续照片翻直成回转式画筒的长条尺寸,将之搬上“幻灯镜”演出。他还尝试改良艾米尔·雷纳德的“实用镜”,大胆地将魔术的幻光影、西洋镜和摄影融于一体。
他发明的“变焦实用镜”,被称为“第一架动态影象放映机”。后来爱迪生在发明相关器材时,也受到了穆布里治的不少启发。而穆布里治拍摄的连续照片,后来被收集成两套摄影集《运动中的动物》(1899年)《运动中的人体》(1901年),成为后人的参考典范。1884年至1885年间艺术家汤玛斯·艾金斯亦假如他的行列,他们所建立的动作分析方式一直沿用与今日的生物学及人体学研究上。
早在1882年,发明“实用镜”的艾米尔·雷纳德就开始手绘故事图片,起先是绘制于长条的纸片上,后来改画于赛璐璐胶片上。他于1892年在巴黎蜡像馆开设“光学剧场”放映“影片”,现场伴有音乐与音效,引起相当大的轰动。虽然在1895年电影发明之后,“光学剧场”号召力每况愈下,但是就直接涂绘胶片这项技法而言,艾米尔·雷纳德可说是动画始祖。虽然他的“影片”如今都已经失传,他的历史地位亦颇受争议,但是他对后来“直接动画”技法的启示,却是不容否定的。
1888年,一部连续画片的记录仪器诞生于爱迪生的实验室。原本爱迪生只是想为他新发明的留声机配上画面,但他并不是用投影的方式,而是将图象先在卡片上处理好,然后显现在“妙透镜”上。妙透镜可是说是机器化的“手翻书”,爱迪生以一套手摇杆和机械轴心,使图象或影象得到延伸,产生了丰富的视觉效果。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受次公开放映电影,一群人能在同一时间看到一组事先拍好的影象。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电影机”,放映了著名的《火车进站》、《海水浴》等片,将电影带入了新的纪元。
在这里需要澄清的是,动画与电影的发展,虽然在技法和机械层面上有所交叉,即两者一样经过底片曝光,并且通常是投射在银幕上,但是动画的美学观与电影不同,甚至更为激进。
事实上,动画创作同时汲取了纯绘画的精致艺术以及漫画卡通通俗文化的精神。这种包含前卫精神与通俗文化的两极特性,一直都是动画吸引人的地方。
20世纪初,补莱克顿到爱迪生的实验市工作,他用粉笔素描雪茄和瓶子,拍了额称为“把戏电影”的《奇幻的图画》,内容是画家本人表演速写的题材。1906年是他对动画做出最大贡献的一年,他在黑板上做了《滑稽脸上的幽默相》,被公认是世上第一部动画影片。一开场是画家的才艺表演,接下来上一活动起来的画,并使用了“剪纸”的手法,将人的身躯和手臂分开处理,以节省逐格重画的时间。后来他又陆续做了几部短片,包括1907年公映的《鬼神出没的旅馆》,不仅使用当时流行的融叠、重复曝光的技巧,更将动画技巧运用到影片啊行,造成了轰动。但他后来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在“维它公司”的经营事业上,没有时间推动动画的发展,因此直到他去世也没有人认识到他作品的重要性。
科尔早年曾经师从*漫画家安德列·基尔,受基尔自由色彩的影响以及与基尔交往的绘画界朋友的启迪,而发展出学院派的,反理性、反中产的“不连贯”美学特质。科尔后来进入法国高蒙片厂工作,在编剧之余,制作出一张手绘的“幻影集”。1912年,科尔受邀前往美国加入“伊克莱尔”公司,展开另一阶段的动画制作。在公司的安排下,他将当时知名的通俗漫画家麦克·马努思的漫画画成动画。在1908年到1921年,科尔共完成250部左右的动画短片。他的动画不重故事和清洁,而倾向用视觉语言来开发动画的可能性,如图象和图象之间的“变形”和转场效果。他所秉持的创作理念是使动化成为自由发展的图象 ,并坚持个人创作的路线。此外,他也是利用遮幕摄影结合动化和真人动作的先驱者,因而被奉为当代动画片之父,他于1938年1月20日趋势,享年81岁。
另一位早期的伟大动画家是温瑟·马凯。马凯不是发明动画的人,但是却是第一个注意到动画的艺术潜能的人。他于1871年9月26日生于美国密西根,早年曾为马戏团、通俗剧团画海报,后来进入报社当记者和画插图。并成为知名的漫画专栏画家。他最著名的《小尼摩游梦土》首刊于1905年,其中对生活的细微关、幽默的趣味表现、丰富的 想象力和气派的空间调度,树立了作品的特殊风格。他从事动画的原由实出突然,他的儿子把每个星期天的连载漫画剪下做成指翻书,这个游戏启发了他,而且之前他也看国布莱克顿和科尔的动画短片。1911年,马凯作除了生平第一部动画影片,内容取自“小尼摩”漫画中人物的逗趣动作及其经历的怪事。他亲手一格格着色,动画从此有了颜色,五彩缤纷。此外,马凯更擅长在平面动画中营造三度空间的流畅动作,观众甚至以为他参照了真人演出的影片。1912年1月,马凯又完成了《蚊子的故事》,除了表现角色动作外,还具备了故事的结构。
1914年,马凯推出电影史上著名的代表作《恐龙葛蒂》。他把故事、角色和真人表演安排成互动式的情节,一开始恐龙葛蒂随从马凯指示,从洞穴中爬出向观众鞠躬,表演时顽皮地吃掉身边的树,马凯像个驯兽师,鞭子一挥,葛蒂就按照命令表演,结束时银幕上还出现动画的马凯骑上恐龙背,让葛蒂载着慢慢走远。
这部动画史上的里程碑式的电影,用墨水和纸张所画的画超过5000张,整体感流畅,时间换算精确,显示了马凯不凡的透视力。
马凯对戏剧效果的掌握也有充分的认识。在创造了《恐龙葛蒂》之后,他接着做了电影史上第一*达20分钟的动画记录片《路斯坦尼雅号之沉没》(1918年7月)。它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战时的悲剧故事创作的,英国路斯坦尼雅号被一艘的国潜水艇撞沉,1198名乘客葬身海底。他 将当时悲剧性的新闻事件,在舞台上逐格呈现,特别是穿将沉入海中,几千人坠入海里小时在波涛中的画面,用动画表现,让观众十分震撼。为了重现当时的情景,他画了奖金25000张的素描,这在当时可说是创举。
总言之,在发展多重角色的塑造,结合故事结构和通俗趣味,以及暗示三度空间的画面美学风格上,马凯的努力是不可忽视;同时,他也是第一个发展全动画观念的人。而他以一个漫画家专业的素养为动画开辟的路线,也预告了一个美式卡通时代的来临。
大概也是此时,美国和欧洲动画的发展开始分道扬镳。
在美国,由于布莱克顿和温瑟·马凯的成功,动画片厂逐渐兴起。1913年,第一家动画公司在纽约设立。拉奥尔·巴利是加拿大籍法国画家和动画家(1874年1月29日生于蒙特利尔),发明了在画纸上打定位孔的方法,避免了桢幅转换时产生的跳动,从而形成了序列桢在序列桢中,一套北京只画一次。在前后两桢之间为角色的运动留出空间,插入纸张在此空间 中画出中间动作。这样,就可以逐步在纸上画出角色在不同时刻的运动形态。巴利发明的这种方法,解决了从开始就困扰着动画师们的一个问题:如何使处于某一特定环境下的角色运动起来,却不用每次都把角色和背景重新画一遍。1915年,巴利制作了动画《牢*满腹的追赶者》。约翰·伦道夫·布雷(1879年~1978年10月10日),生于芝加哥。20实际20年代末,布雷发行了《托马斯猫的初演》,这是第一部彩色动画影片(注:精确地讲,这是第一部使用彩色胶片拍摄的动画影片。因为在电影业发展初期,许多彩*是通过手工来上色、吸收和改色的)。正如片名所告诉我们的,这部电影的主角是一只小猫,首次表演追逐老鼠,但却在面对一直大老鼠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危险处境。这部电影很成功,但它所采用的技术(双色双底着色)的成本被认为过于昂贵。这种电影胶片极易受到刮划和磨损,因此无人再重复此类试验,直到十多年后才有人再次尝试制作彩色动画影片。其他影片方面,布雷工作室的主角是戏剧人物《上校希撒·莱尔》。早期有许多卡通是把流行连环漫画搬上银幕,譬如《马特和杰夫》、《疯狂的猫》,原本就是观众喜爱的卡通人物,现在动了起来,宛如真人,更增添了他的魅力。
1915年厄尔·赫的发现了塞璐璐胶片,取代了以往的动画纸,画家不用每一格的背景都重画,将人物单独化在塞璐璐上而把衬底背景垫在下面相叠拍摄,建立了动画片的基本拍摄方法。
这一年,在巴瑞公司工作的麦克斯·弗雷希尔(1883年~1972年)发明了“转描机”,这个装置允许动作实况连续场景转换为桢桢相连的绘画。他的合作这是他的兄弟乔·弗雷希尔和达夫·弗雷希尔。可将真人电影中的动作,一五一十的转描在塞璐璐片或纸上。他在1916年~1929年创作的《墨水瓶人》和《小丑可可》,就是利用转描机和动画技巧制作出来的。1921年弗雷希尔兄弟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一直到1942年这个工作室在美国和全世界是仅次于迪斯尼的第一个工作室。
1919年,加菲猫在派特·萨利文(1887年~1933年2月3日)公司的奥托·麦斯莫(1892年8月16日~1983年)的孕育下,在《猫的闹剧》中首次登台。加菲猫是米奇老鼠出现前美国动画中最重要的角色。受欢迎的程度足可以和后来的迪斯尼公司的卡通人物媲美,特别是在知识分子的观众群中也广为流传。
加菲猫的影片包含了很多表现动画特性的视觉趣味,梅斯麦沿袭了马凯创造葛蒂的诀窍,赋予加菲猫独特的个性,并设计了好几款的表情和姿势,使得加菲猫在众多动画角色中脱颖而出,成为美国连续10年最受欢迎的卡通角色,加菲猫玩具、加菲猫唱片、加菲猫贴纸以及琳琅满目的商品,一个以儿童为对象的新市场,一套有创意的电影销售模式,也因此建立起来。
这段时间卡通动画可说是人才济济,出现了许多响亮的名字,如麦克斯和戴夫·弗莱雪、保罗·泰利、华尔德·兰兹(1900年4月27日~1994年3月22日),兰兹曾制作了系列剧《小傻瓜》和《幸运兔奥斯华》等。而20世级20年代到30年代创造出来的动画人物,如大力水手波派、乌乌啄木鸟,即使在今日仍然脍炙人口。
在二次大战期间,美国的卡通动画不但成为年轻艺术家钟爱的行业,更是最受大众欢迎的娱乐形式。而卡通明星贝蒂布鲁在原画家的精心设计和修饰下,在1932年成为观众心目中的*象征,声势不亚于好莱坞巨星。
这段时间,欧洲动画家的景况和美国大相径庭。除了偶尔零星的活动外,很少能像美国一样发展成动画工业模式。而从美国输入到欧洲的卡通动画片,又使费用较为高昂的本地动画片相形失色。
斯坎德纳维亚半岛的动画家维克多·柏格大于1915年曾拍过一部9分钟的动画片《Trolldrycken》,是关于酒精作用的故事。这部影片的评价和票房都不错,但它所引发的热潮,在瑞典也只是维持了几年而已,到了1920年就逐渐冷却了。1926年,华尔泽·罗特曼与洛特·蕾妮洁合作制作了世界最早和欧洲最早的动画故事片之一的《阿克麦德王子历险记》,使用的拍摄技术涉及到一种特殊种类的剪纸动画片(那些剪影是从黑色的纸上剪下来的),也叫“中国皮影戏”,影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贺国的社会变迁,虽然刺激了真人实物拍摄的电影,进入电影主流的地位,但同样的环境并没有惠及卡通动画。再说*的电影工业也是从20年代中期才开始,这是也才出现了一些动画工作者及表现优异的作品。包括亚历山大·巴斯克金、亚历山大·伊凡诺夫、布拉姆帕格姊妹和伊凡诺夫·瓦诺。布拉姆帕格姊妹在1925年完成《中国烽火》后,就保持每年一部创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很久。而过的动画家很快就发现它们国家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寓言、神话和传统木偶剧,都是非常宝贵的创作素材。
20世纪20年代战后的欧洲,各种思潮云涌。电影创作者关心的是如何重塑电影的形式。他们尝试引进新的美学观念更甚于技术的开发。抽象艺术运动的旋风;写实主义电影和印象主义电影分道扬镳;蒙太奇理论的发展;重叠、溶接的运用;以及对于非平衡式构图的去向,这些都对视觉艺术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包括对动画电影的制作。
这个运动也受包豪斯设计学院理念的影响,其主旨在改变和统一艺术的规则,包括设计、建筑、戏剧和电影。抽象的前卫动画在此运动下相应而生。这次运动的先锋,包括芬兰的花架舍维吉、瑞典的维京·伊果林及德国的奥斯卡·菲斯辛格、汉斯·瑞希特、华特·鲁特曼等,都是运用动画追求形式的画家。
同步声音的发明给欧洲和美国的动画发展带来显著的区别。在美国声音主要用来改进角色的特征和个性。而在欧洲,声音却是用来做实验的原始素材,影片中的音乐、动作的影像和因校之间的关系被探索到极致。如奥斯卡·菲斯辛格以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1931年)为主旋律表现的抽象动态图案,和音乐中的特定元素产生同步对位的效果。
当欧洲的动画往前卫的方向发展时,一个完全不同的运动却在美国崛起了。早期动画在性格塑造和技巧方面的实验开花结果,进入了所谓的“美国卡通的黄金时代”。
20世纪30年代最显著的特色是从文化和知识的伪装下解放,不故作玄虚,一切的目标都为追求快乐,发展个人在视觉表现上的才能。无疑,这段时间最著名的动画片厂是沃尔特·迪斯尼片厂。迪斯尼片厂崛起成为国际知名的卡通动画中心,同时也意味着它将成为未来许多年轻有潜能的艺术家的摇篮。此时,沃尔特·迪斯尼的名字,以及他所创造的卡通角色,特别是领先的米老鼠,几乎家喻户晓。当然,这都要归功于动画媒介本身。
从1920年以来,迪斯尼片厂就开始致力于发展大众化的卡通动画。由于天时地利人呵,动画艺术家有充足的时间、足够的空间作绘画训练、体裁讨论、大众娱乐电影分析。大量的付出和努力,产生了举世公认的成效和影响。现代动画所使用的每一项技术,大多是那是发明出来或想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