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04 02:30
共2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9-03 11:42
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蛛丝怎么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王警官通过大量蛛丝马迹,终于找到了破案的关键。
2、公安人员正在寻找罪犯犯罪的蛛丝马迹。
3、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他们终于发现了一些的蛛丝马迹。
4、王警官在案发现场发现很多可疑的蛛丝马迹。
5、从这些蛛丝马迹可以断定小偷是谁。
6、她和得加里失踪了,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7、透过这些蛛丝马跡的线索,我们可以约略想像原始人的生活。
8、警探凭凶案的蛛丝马迹,三天之内便把凶手逮捕了。
9、我们对此案的调查需要保证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
10、根据现场留下的蛛丝马迹,公安人员抓住了凶犯。
11、警方仔细地搜寻现场,希望能找到些有助破案的蛛丝马跡。
12、这个歹徒的作案手法高明,现场竟然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跡。
13、也有学者想要找出些蛛丝马迹正在地层中挖掘化石。
14、这个名侦探凭着一点蛛丝马迹,就找出凶手,令人佩服。
15、刑警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按图索骥,迅速将罪犯抓获归案。
16、警察根据现场找到的蛛丝马跡,进行分析追踪,终于抓到了抢匪。
17、细细琢磨罪犯留下的蛛丝马迹,运用逻辑思维仔细推敲,最终得出正确答案破案。
18、为了侦破案件,警方在刑案现场上不放过任何一点蛛丝马跡。
19、月亮出来了,一条条想蛛丝一样的银光,穿过房顶,倾泻在办公大楼后面的湖面上。
20、一个优秀的警察在办案中十分细心明察秋毫,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2、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3、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4、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5、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6、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1 20:59
【词目】蛛丝马迹
【拼音】 zhū sī mǎ jì
详细解释
1、沿着蛛网的细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按照马蹄的痕迹可以寻到马的去向。比喻细微的端绪或形迹。此为通常的解释。
2、从挂下来蜘蛛的所在,从灶马爬过留下的痕迹可以查出灶马的去向。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不明显的线索。语文出版社《通用成语词典》的解释:“蛛丝马迹”的“马”,指“灶马,一种穴居于柴灶旁的昆虫”。
(注:此处的“马”并非真正的“马”,而是昆虫中的“灶马”。故蛛丝马迹,也可写作“蛛丝虫迹”。清人夏敬渠《野叟曝言》七十九回:“蛛丝虫迹,屋漏蝙涎,不即不离,有意无意,其妙如何”。)。
3、也有只解释大意,于“蛛丝”“马迹”各自的含义只字不提,如《现代汉语词典》释作: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不明显的线索。
成语辨析
【反义词】 一望可知
【近义词】千丝万缕、千头万绪
成语典故
出处:清·王家贲《别雅序》:“大开通同转假之门,泛滥浩博,几凝天下无字不可通用,而实则蛛丝马迹,原原本本,具在古书。”
例句:机敏的*人员根据现场的~,很快找到了作案人的线索。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1 21:00
这些蛛丝马迹似乎都足以证实我最初的揣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