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04 22:5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6 10:03
“袋鼠族”,大学毕业以后,还要继续依赖父母生活。他们不仅在经济上接受父母的援助,同时还在心理等各方面仍然像个孩子一样,无法脱离父母的“袋囊”而独立。
“袋鼠族”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1998年法国新闻类周刊《快报》的一篇文章中。它用来比喻大学毕业后到了就业年龄,但以薪水少等理由仍依赖父母的那些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据报道,当时法国青年失业者中有80%依赖父母维持生计,于是文章就把那种在腹袋中吮奶,生长6个月至1年后才能独立的袋鼠的习性赐给了不愿长大的年轻人。
扩展资料
原因探究
对此专家们有太多的说辞,比如时下的社会生活成本太高,比如社会就业门槛太高,比如社会竞争太激烈……总之“袋鼠族”这种现象是可以理解的,孩子是没有错的,错在家长,错在学校,错在社会……因为家长曾经娇生惯养,因为学校没有教会生存技能,因为社会还不够和谐……更有人说,归根结底是中国教育*的问题,孩子们从小只知道为“分分分”奋斗,所以连基本的独立生存能力都不具备;也有人觉得,这只是一种现象,还不能称其为问题,潜台词是用不着大惊小怪。
对“袋鼠族”的批评声音说:“袋鼠族”是一种典型的寄生生存方式,到了应该独立的年龄却不独立,表明了一种心态上的不成熟,不负担转嫁到父母身上。而父母的溺爱该负一部分责任。“袋鼠族”折射出毕业生择业观的误区。
许多毕业生对自己期望值过高,不看降低身价来找一个能养活自己的工作。虽然这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对严峻,但找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还是可以的。这部分人群不肯吃苦,不肯脚踏实地。所以找不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