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成若天性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23 05:0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0 16:55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是说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就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甚至就变成天性了,以至于以后所取得的成功、创造的奇迹,很多方面都是由小的时候,习惯所支配的。
近代英国教育家洛克在其《教育漫话》中说道:“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优秀是一种习惯”。
其实习惯性的行为,就是我们的大脑形成的一种内隐记忆。新生宝宝能够辨识父母的声音,是因为宝宝在还未出生时就已经在妈妈的肚子里熟悉了父母交流的声音,这些信息被编码为内隐记忆存入了他们的大脑。我们终生都在编码内隐记忆,而且在生命的头18个月里我们只能编码内隐记忆。一个婴儿编码的内隐记忆包括家和父母的气息、味道和声音,饿的时候肚子里的感觉,喝到热奶时的巨大幸福感,某位亲戚到访时妈妈的身体突然僵了一下……我们的知觉、情绪、身体感觉以及成长过程中诸如学习爬行、走路、骑自行车以及最终学习换尿不湿等行为,都编码进了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以过去的经验为基础,使我们形成对世界运转方式的期待,为我们建立某种特定的心理模式。
例如,每天起床,我都会跟孩子说:“早上好,宝贝,妈妈爱你!”她就会建立这样一个心理模式,醒来即要表达爱,于是,她醒来也会说:“我爱妈妈!”因为这代表着爱与联结。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其实就是诠释我们的一种行为已经编码为内隐记忆,从小,我会与孩子一起说礼貌用语十一字:您、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除此之外,见人有称呼,需要帮助说麻烦,这都是在两岁左右可以进行刻意训练并完全掌握的能力。当有长辈与我们说话时,立即起立,父母呼喊时能及时回应这种态度,孩子一旦习得,成为习惯,这将伴随他一生!试想,这样礼貌恭敬的孩子,哪有不受人欢迎的?在孩提时代形成的习惯,*后必定是自然流露而出,所以绅士淑女,绝不是临时练就,这是一种根植于大脑的隐性记忆做出的自然反应!
如果你希望孩子成年后拥有礼貌待人,诚实守信,恭敬谦虚等这些良好品质,那么,让他的大脑不断体验到这种正面的感受,这将帮助孩子在大脑中植入积极的内隐记忆。
然而有时候,内隐记忆也会有消极的,如果孩子在遇到困难时,父母总是冷漠生气甚至抱怨责怪,那么,孩子就有可能不断体验这种负面感受,形成大脑特殊的回路。当我们意识不到它的存在时,它就会成为一颗地雷,以一种严重的甚至是打击性的方式*我们。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得到,大脑都会记得这些痛苦的回忆,对我们造成深远影响。这能够解释为什么孩子(或大人)常常莫名其妙地对某些情境反应激烈。
就如同样遭受不公平待遇,习得恭敬谦虚品质,拥有正面积极内隐记忆的人会进行思考后运用有效的方式去处理。而在冷漠刻薄的环境中,拥有负面消极内隐记忆的人却会采用极端的方式去反抗,并且最可怕的是不假思索地快速回击!
“天性使然”,其实亦是环境影响与刻意练习的结果。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父母送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就是善良美好的“天性”,而孩子必将会回馈给你美好的人生轨迹,这将是你一生值得骄傲的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