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的新理念下,校长应如何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21 17:2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9 06:04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无论是在应试教育的过去还是在新课改的今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始终是一切教育理念的落脚点和归宿点。课程的设置、课堂教学的实效、教师队伍的素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几个重要因素。因此,学校要想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就应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出好管理“牌”,高举科研“旗”,奏响特色“曲”,下活减负“棋”。
一、强化人本意识、实现课程设置科学化
课程是教育目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的直接体现物,是决定人才发展方向水平和素质结构的关键因素,也是教与学的依据,因而课程是教育的“心脏”。小学阶段是学生从童年到少年、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所受的教育对人的一生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一阶段,教育具有发展和掌握知识技巧双重功能。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研发校本教材,课程设置力争做到合理、全面。根据新课程规定,学校开齐开足了语文、数学、英语、品德、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之外,学校还开设了阅读、礼仪、公共意识、国防教育等课程,编写校本教材《小学生公共意识三字经》,创建了心理健康咨询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强化关键意识、实现教师素质精良化
教师是一本最现实的教科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很大程度地决定着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和办学质量的优劣。因此,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得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以教师的发展为本,进行民主管理,做到人人高兴愉快和谐做事,事事高效高质低耗完成。
为了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我校坚持“抓改革用能人、抓教育树师德、抓学习强素质、抓业务打基础”,倡导并树立“敬业、爱生、奉献、进取”的良好师德师风,学校开展“铸师魂,养师德,练师能,为师表”系列活动,开展师德师风培训,举办师德师风演讲,开展学科带头人“师徒结对”,举行“海韵杯”教学比武,开展党员岗位大练兵等等活动。几年来,我校十分重视师资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参加市级各种培训,创造一切条件选派教师外出观摩学习和参加教育教学研讨会,鼓励教师参加业余进修。在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学校为每名教师订阅教学杂志,每学期给予购书经费。
虽然待遇明显低于同类学校,但因为学校的人文管理和激励机制,老师们爱岗敬业、好学上进,逐步形成了一支有学识、有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蒸蒸日上的不竭动力。
三、强化中心意识、实现课堂教学有效化
1.抓细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学常规
教学常规是实现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程,必须抓细抓实。一抓常规的贯彻落实。每学期初以教研组为单位,重温学校“五认真”常规要求,不断使教师深化对“五认真”的认识,明确该怎么做该做到什么程度。二是抓常规实施过程。学校利用月考核,加强监控与督促的力度。依据月考核条例,通过随堂听课,检查备课、作业及课外辅导,对教师的教学常规进行定量评估,并与月奖金挂钩。
2. 抓牢有效教学的关键——课程改革
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整合课程资源、推进课程改革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一是加强校本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确立新课程理念,掌握适用课改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二是注重研讨,提高实践技能。通过课改研讨课、课改展示课、骨干教师引领课、“海韵杯”教师赛课等活动,强化课堂实践。三是加强备课和反思,每个年级组为一个备课组,备课组通过同伴互助和个人反思实现“一课两议”,即课前议和课后议。“一课两议”活动每单元针对一节课课前研讨教法,课后反思总结。把个人备课、集体研究、理论学习、公开课及听评反思结合在一起,把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全体教师的智慧火花、听评课后的反思和业务知识的学习融为一体,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