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19 21:1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05:12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三毛
你有想过这些问题吗:
读书到底有什么意义?
书对你来说是什么呢?
多久没有拿起一本书了?
拿起书后读了多久呢?
当下最该看哪本书?
说起读书你有愧疚和自责吗?
如何才能给后代一个好的读书环境?
读书对自己产生了什么影响?
凭什么去抵挡中年危机的到来?
长以此往,AI大范围来了怎么办?
……
生活的压力导致现在的我们对于读书变得越来越奢侈,即使读书也只愿选择图文并茂、只有图片、视频,内容还得幽默风趣、简单到6岁小孩子都能懂,而且还得简短,控制在3分钟内,最好是1分钟,甚至15秒。结果只是满足了自己“我在读、我有读”的心理幻想。长此以往,你的文字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专注能力都必将退化,变成没有思想的“空心人”。
馆长从豆瓣上精心挑选了21本和“为什么读书”相关的书籍,其中培根的《论读书》是一篇文章,因说的很深刻就放在了上面。书单如下:
《论读书》
《深阅读》
《好读书》
《读书疗法》
《读书的意义》
《为什么读书》
《阅读的乐趣》
《梁启超讲读书》
《为什么读经典》
《朱光潜谈读书》
《作为武器的读书》
《读书这么好的事》
《星云大师谈读书》
《读书是件好玩的事》
《季羡林读书与做人》
《阅读是最浪漫的教养》
《风雨故人来: 钱理群谈读书》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胡适谈读书: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读屏时代: 数字世界里我们阅读的意义》
《读书读书:你看过的书最后都会长成你的骨头和肉》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的高度是由一本本书垫起来的。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如吃饭穿衣,千人千法,但为什么读书,馆长认为就三种: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读书一境界:见自己
古希腊德尔菲神庙箴言:“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说:“我除了知道无知这个事实外,一无所知”。他把“认识你自己”作为哲学出发点,把先前哲学家重点关注自然的方向转回关注人本身。《孟子·离娄上》中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人生苦短,不如意事十之*,我们在世间不可能事事顺心,不如意一定会发生,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读书又和人生意义有什么关系呢?活在世间,第一步还是认识自己,自己的禀性、特质是什么,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认识清自己后为人处世才能更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书如其人,如一面面的镜子,看书时:单一主题or多主题;平静or焦虑;看轻松的or深奥的;读一半or坚持读完;读懂作者or不知所云;读了不会用or迁移运用……。在这个读的过程中自己的学习方式、沟通方式、思维模式、知识储备、毅力、灵活程度等都暴露无疑,只要稍一琢磨,就能品味出来自己处于什么段位。
读书二境界:见天地
庄子《秋水》开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佛家说千灯相照,我开一盏灯,那么这一盏的灯光就照耀在其他999盏灯上,如果把1000盏灯全开,那么每盏灯上都各自互有另外999盏灯的光芒。读书如站在黑夜中,站在一处,拿一盏灯看一副巨大的画作,每个人只能照亮有限的画面,要想看到完整的画面需要借助其他的灯光,一幅幅的去拼凑,才能看到那个完整的图景,见到天地的辽阔。
读书三境界:见众生
一行法师曾说:如果你是位诗人,你会清楚看到在这一张纸上飘着一朵云。没有云,就没有雨,没有雨,树无法成长,没有树,我们无法造纸。如果看的更深入,可以看到太阳、砍树的工人、做面包的麦子、他的爸爸和妈妈。没有这一切这一张纸无法存在。事实上,我们没办法指出任何一件不在这里的东西—时间、空间、地球、雨水、土中的矿物质、阳光、云、河、温度、人的心。一切就在这一张纸中同时并存。所以可以说纸和云“互为彼此”。我们不能单独存在,必须和万物“互为彼此”。
庄子的《齐物论》中所讲的天地一指、万物一马,也是此理。看到自己只是这个生态中的一份子,和其他万物同为一个整体,没有它们自己也就不会存在。这或许是读书的第三个境界吧,看到那个众生所组成的“一”,看到众生在“一”里面自得其乐,不役物,不被物役。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是什么意思
1、“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意思是见局限,见自身的渺小。超脱见天地时的局限,走出天地的牢笼,去看见众生。见自己的优势和弱势,见自己的心性和软弱。2、见自己:自我塑造。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面对自己,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见天地:社会定位。不看大地,永远不知道自己的...
读书三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第一境界:见自己。通过阅读,我们反思自我,认识内在世界。王阳明强调“定盘针”在于心,通过阅读,了解自身禀赋,影响个性。第二境界:见天地。深度阅读让我们跳出局限,了解自然规律,如四季更替、人生百态。阅读如同照亮世界之灯,不同知识带来不同视角。第三境界:见众生。万物互联,众生共存。阅读让我...
人生三见:“见自己”、“见众生”与“见天地”
人生旅程中,我们探索、成长、领悟,面对自己、他人与世界。人生三见——“见自己”、“见众生”与“见天地”,是必经的三重境界。“见自己”是自我认知与感受。面对欲望、情绪,理解本我与真我。深入反思,面对弱点与缺陷,发挥优势,改正不足。培养内在平静与宽容,珍惜当下,感恩成长机会。“见众生”...
什么是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1、"见自己":了解自己内心的欲望,自己的能力强弱,实现自己的价值。2、“见天地”:了解外面的世界、世界的运行发着,明白如何在世界立身。3、“见众生”:实现自我的价值之后,开阔格局,努力改变苍生的命运。4、“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出处:王家卫电影 《一代宗师》。5、《一代宗师》里宫二说,...
见自己 见天地 见众生什么意思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一、明确答案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是一种对人生境界的描绘,代表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和对世界的认知提升。二、详细解释 1. 见自己 这一阶段主要关注的是个人的自我认知和觉醒。人们开始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白自己的欲望和追求。这个...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具体分别指什么?
见众生,指的是以教化他人为目的,将自己的知识、经验分享给他人,启发他人思考,引导他人成长。这是个体价值的体现,也是社会互动的重要方式,通过帮助他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见自己”是自我觉醒,是内省的过程;“见天地”是探索世界,是对外界的接触和理解;“见众生”是分享知识,是对他人的关怀...
人生的三次觉醒: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人生是一场觉醒的旅程,常被外在迷惑,困于得失,迷于名利,陷于成败。觉醒,是打破虚相,提升内在境界,回归自然本真,领悟自然之道。人生有三次觉醒: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认识局限,开始反省。一个人,知道自己的无知,是明智的;发现自身的局限,不断自我反省,突破小我,走向觉醒。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分别是什么意思?
1、"见自己"意思是:见自己的优势和弱势,见自己的心性和软弱。2、“见天地”意思是:见局限,见自身的渺小。3、“见众生”意思是超脱,超脱见天地时的局限,走出天地的牢笼,去看见众生。“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句台词出自电影 《一代宗师》;《一代宗师》里宫二说,她这一辈子只见到了天地,...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具体分别指什么?
探秘「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深意首先,面对自我,见自己意味着诚实无欺,直面内心深处的局限和狭隘,接纳七情六欲的复杂。诚实地与自己对话,这不仅是对他人的诚实,更是对自身的挑战。明心见性,意味着剥去自我蒙蔽的面纱,洞察真实的自我,这一过程无疑需要超凡的勇气和智慧,仿佛攀登一座无形的...
人生的三重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从见天地到见众生是一个不断向下走的过程,也是内敛锋芒的一个阶段。渐渐地懂得了卑微,慢慢地将自己的身段降低,甚至根植到泥土里去。这个阶段的人所散发出来的气场,是谦和、淡然而又深邃的;说出来的话让你感受不到丝毫的压力,放心而又不受束缚。所谓的见了众生,便是没有了自我的感觉,学会了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