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20 03: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09:51
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期,他们对 故事 特别 爱好 ,生动有趣的地理故事,深受青少年青睐。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关于趣味地理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趣味地理故事篇一1994年3月26日晨,南非的德边维彻海滨,7岁的夏蒂随父母在散步。突然,夏蒂发现海边躺着一只晶莹的宝葫芦——一只漂流瓶。小夏蒂捡起漂流瓶,打开瓶盖,发现里面有一封中英文邀请信、一枚金光闪闪的“金钥匙”和一个用彩纸精制的小五角星,她高兴得跳了起来。
小夏蒂确实应该高兴,这只漂流瓶来历不凡,它来自于1994年上海国际少年 儿童 文化 艺术节的一项重大活动——“我托大海捎封信”。1993年年初,上海*亲手将200把象征上海城门的“金钥匙”授予少年儿童代表。孩子们就将这200把“金钥匙”和中外文邀请信等分别装进了晶莹剔透的漂流瓶里。1994年1月31日少年儿童代表登上海军舰船,将漂流瓶分别投进了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世界各地的哪一位少年儿童如果有幸收到这种漂流瓶,就会被邀请于这年7月份到上海来作客。
小夏蒂的父母将此事告知南非《每日新闻报》,《每日新闻报》很快刊出消息,引起了轰动。夏蒂应邀于7月23日来上海参加了少年儿童艺术节活动。
大海为什么会传送信件呢?这得归功于海洋里的“河流”——洋流。因为洋流运动可以把海域中的某种物质携带到别的海域中去。
洋流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首先,大气运动和行星风系的存在,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盛行风吹拂着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动,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风海流,如南北半球盛行西风和信风所形成的洋流。
其次,由于各地海水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从而导致海水流动,这叫密度流。如大西洋表层海水经由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地中海的海水由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大西洋。
第三,由于风力和密度差异而产生的洋流,使出发海区的海水减少,而由相邻海区的海水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补偿流,如秘鲁寒流。
在自然界中,洋流的形成,往往不是单独受一个因素的影响,而是同时受几个因素的综合影响。此外,地转偏向力以及陆地的形状突出,也迫使洋流的方向发生改变。
由于形成洋流的诸因素大多是有规律的,所以,世界洋流的分布也是有规律可循。如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的气旋型大洋环流;南极*外围形成的西风漂流;在北印度洋海区形成的季风洋流等等。这些具有规律性的海水流动,对其流经的*沿岸气候、海洋渔业,以及大洋航行等方面都有影响,这种影响又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由于洋流的作用,漂流瓶随波逐浪,在茫茫大海里漂流,成了海洋上的一位“信使”,传递了各种各样的信息,也引出了种种趣闻。
趣味地理故事篇二炎热的夏天,蝉儿不停地在树上高喊:“知了,知了,”树叶、小草被太阳照得低下了头,所有的生命都在无可奈何地忍受着。唯有池塘里、田野里、小溪里的小水滴不愿忍受,相聚在一起议论着到什么地方去避暑。其中一个小水滴说:“昨天下雨时,从天上来的伙伴说他们那里可凉快了,他们已经变成水汽又回去了。”不等他们商量好,小水滴们就被太阳烤得变成了水汽,踏上了到天上去避暑的征途。
一路上,小水滴们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有高楼大厦、茂密的森林、宽阔无垠的田野、连绵不断的高山,有一会儿象山,一会儿象群羊似的白云,还有从未见过的万里长城……他们又说又笑、高兴极了。突然,小水滴们觉得有些冷,停下来互相看看,伙伴们又变成了在池塘里、小溪里、田野里的样子。再往不远处一看,啊,原来白云里都是和大家一样的伙伴。小水滴们为一下子能有这么多的朋友感到高兴,忘记了旅途的疲劳,立即和新伙伴一起,追逐嬉闹,玩得开心极了。
不知过了多久,一个小小的水滴突然哭着喊:“妈妈,我要妈妈,我要回家。”听到哭声,小水滴们立刻停止了游戏,都感到又饿又累,想回家了,可谁也找不着回家的路,于是哭成一片。这时,一个小水滴说:“咱们的家就在脚底下,大家往下跳吧!”随即谁也顾不上大家,就急忙往下跳。可是一个也没有跳下去,因为下面有气流往上涌,而它们的身子又特别轻,跳来跳去,仍悬在空中。于是,这些小水滴因找不到回家的路又哭了起来,而且越哭越伤心。有一个聪明的小水滴没有哭,他仔细想了想,大声说:“别哭了,咱们想办法,人多力量大,你们在前面手拉手,我在后面推,我们合成一个整体往下跳,怎么样?”小水滴们觉得这位大哥的话有道理,就按他的说法去做,可是大家身上光溜溜的,谁也抓不住谁。那个聪明的水滴喊道:“小尘粒有粘性,大家都抓它。”于是小尘粒把大家连起来,三五成群的,满天都是,气流再也浮不住它们了,大部分小水滴都回到了家。
同学们,小水滴的旅行结束了,他们的旅行就是雨的形成过程。你明白其中的道理了吗?
趣味地理故事篇三16世纪初,西班牙已经成为西方各国的霸主,尤其是其不可一世的强大武装之一——西班牙海军,更被吹嘘为“无敌舰队”。到16世纪后半期,随着英国实力的增强,英国为了自身巨大的经济利益,在诸如贩卖黑人、掠夺殖民地等方面,同西班牙屡屡冲突,在这种背景下,导致了大西洋海战。
1588年4月25日,西班牙海军誓师征讨英军,以梅迪纳?西多尼亚公爵为统帅的西班牙舰队刚驶出特茹河口,突然狂风大起,波浪滔天,整个舰队无法开航,经过数小时的搏斗,整个舰队进入了大西洋。没过几天,舰队再次遭到罕见狂风的袭击,旗舰“圣马丁”号*躲进附近的泊锚地, 其它 舰只散的散,沉的沉,水手们疲惫不堪,两次狂风使“无敌舰队”的装备和战斗力损失10%以上。
“无敌舰队”经过短时期整顿,恢复队形,列开阵式,扑向英国海军基地——朴茨茅斯港。令人不解的是,港外海面却没有遇到任何来自英国人的抵抗。西多尼亚下令乘风鼓帆的西班牙舰队停止前进,疑惑地观察起来。
原来,英国人也早作出应战准备,发誓要将西班牙军队拒于国门之外。不幸的是,英国舰队离开朴茨茅斯基地后,遭到了和西班牙海军同样的厄运——狂暴风浪的袭击,英国海军不能出航,因而除留下几艘轻型帆船监视海峡外,主力舰队躲入港内,这便出现了上述一幕。
由于西班牙海军的疑虑、迟滞,丧失了对英军一举而胜的战机,英国主力舰队,在德雷克率领下,利用夜色做掩护,从西班牙舰队侧翼包抄到其后方,抢占了上风向,船借风势,风助船威,首战重创“无敌舰队”,西班牙海军*退往加来。
加来距英国很近,利于登陆,但此处海峡最窄,形成风道,风力比外海还大。加之西班牙舰只庞大,在狭小的水域不利周旋,英军决定用火攻作为大决战的序幕。决战开始,英军趁夜放出十几艘火船,随风势冲入西班牙舰队,西班牙海军用小船加以堵截,由于风力太猛而无济于事,倾刻间烈焰腾腾,火光一片,西班牙海军船舰拥挤,相互碰撞,被烧溺而死的水兵有1000多人,损失惨重。
西班牙军队斗志全无,望风而逃,海上忽然一阵狂风暴雨,西班牙海军扯起风帆向南逃去。忙中出错,由于风力太大,战舰失去控制,马上要在浅滩搁浅,狂风忽然改了方向,强劲的北风使面临绝境的“无敌舰队”摆脱了灭顶之灾。狂风一直将舰队向北吹去。西班牙将士要想回到祖国,只有向南,再次经过英吉利海峡,这无异于自投罗网。为不使舰队全军覆没,只有绕过英伦三岛向西再向南,从茫茫的大西洋返回祖国。这是一段艰苦的航程,大西洋上的飓风不断的袭击,使本已破损不堪的一些战舰沉没在无底深渊,另外一些舰船被爱尔兰外海的礁石吞噬,生还者廖廖无几。经此役,西班牙海军损失战舰70多艘、将士9000多人,从此一蹶不振,失去西方霸主的地位。
综观整个战役,西班牙人始终没有摆脱一个凶恶的敌人——风暴。那么,使“无敌舰队”濒临灭亡的大西洋风暴是怎样形成的呢?
早春4月,亚欧*上仍残留着势力较强的蒙古高压,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逐渐减弱。气压的急剧变化,使大西洋沿岸的风力大增,且方向不变,西班牙海军选在4月出征,正遇此类天气。经过激战,败退的西班牙海军经过数月颠簸,又碰上了大西洋飓风,这是由低气压而形成的热带气旋,由于中心气压低,四周气流向中心汇聚,并辐合上升,之后,在北半球逆时针旋转,在南半球顺时针旋转。如果中心气压很低,旋转的气流强度就会很大,有时超过12级,并且上升的气流会冷凝成雨。西班牙舰队几度遭到飓风的袭扰而疲于奔命,再与以逸待劳的英军开战,焉有不败之理。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趣味地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