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22 12:53
共1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22 17:15
防治方法 1每立方米水用0. 5克晶体敌百虫泼洒,消灭棘头虫在 池中的中间宿主如软体动物、甲壳类和昆虫等,破坏它的发育周 期,使它不能完成其生活史,不能繁殖后代。
2用晶体敌百虫与伺料1:50混合后投喂,6天为1疗 程,有驱虫效果。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23 19:43
棘头虫乳白色,长1~3厘米,寄生在黄鳝的肠道内。感染 率很高,一般在80% ~90%,感染强度也较大。棘头虫头部吻 上有吻钩,钻进肠黏膜,破坏肠壁引起发炎,严重时可造成肠壁 穿孔,肠管堵塞,鳝体消瘦,甚至死亡。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8 13:53
发烧病
发烧病主要在运输途中发生,主要是因为在运输过程中,密度过大,黄鳝分泌的黏液过多,积聚发酵,溶解氧降低造成的。该病的症状为:黄鳝互相缠绕,体表黏液大量脱落。在预防上,应严格控制装运密度;套运泥鳅,利用泥鳅上下蹿游特征,防止黄鳝相互缠绕;在运输箱中添加生姜片,每箱100g,需要及时更换新水。
发狂病
发狂病一般在初夏和晚春发生,主要是鳝苗刚下箱后,由于天气、环境等突变造成应激反应强烈,降低鳝苗体质,使其生理代谢紊乱,影响黏液分泌,使鳝苗体表的皮肤失去抵抗力,导致病毒侵袭感染而发病。病鳝没有食欲,常在箱内或缠绕在水草上似箭状快速游动,类似发狂;呼吸困难,头伸出水面,张口;身体以“S”和“O”状旋转挣扎,全身肌肉表现痉挛发抖;用手接触其身体,有僵硬感,体表没有明显外伤、溃烂,黏液少或无粘性黏液脱落.预防上,在运输中,保持水温稳定及水环境优良,以尽量减少环境变化造成的应激;为增强黄鳝体质,可将维生素C、复合*等拌入饲料中投喂,以降低应激反应。治疗上,可在箱内外全池泼洒速健V9 0.3 g/m³水体;然后在患病网箱内泼洒植物抗毒C 10 mL/箱.
出血病
出血病在苗种投放前期或成鳝入冬前易发,是由于苗种质量不好,或天气因素如连续低温、降雨等恶劣环境,造成黄鳝抵抗力降低,而使细菌、病毒交叉感染的一种综合征。病鳝晚上将身体部分露出水面,白天将头部露出水面,体表布满血斑,而且血斑的形状各异,偶尔全身有弥漫性出血症状,最明显的部位是腹部;*红肿,口腔、鳃部都有血样黏液,解剖肝脏肿大、黑褐色、无弹性,腹腔、肠道充血。预防上,可用聚维酮碘10 g/m³水体浸洗鳝体。治疗上,首先进行全箱消毒,可选用戊二醛,第2天全箱泼洒聚维酮碘1 g/m³水体;配合内服药物,如止血药物、抗病毒药物、大蒜素等,连服7 d;用菌毒净1 mg/L对全箱泼洒,同时在饲料中添加三黄粉3 g/kg、鳝康宝5 g/kg进行投喂.
白露症
黄鳝白露症的原因:每年9月前后,都会有部分养殖户的黄鳝因大量发病而不得不低价上市销售的情况发生。由于发病多集中在“白露”之后,所以很多养殖者也习惯将其称为“白露症”。其实“白露症”主要是肝脏出现病变(肿大、变白、变脆),所以严格地说属于一种肝脏疾病。引起黄鳝出现“白露症”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投喂蛋白质含量很高的饲料,黄鳝的肝脏负荷过重,从而发生疾病。 黄鳝白露症的预防方法主要有: 做好驯食工作部分养殖户对驯食工作没有做细致,养殖的黄鳝中经常只有部分吃食,从表面看黄鳝的采食量比较正常,其实往往是经常采食的黄鳝过多地在吃食,同一箱内的黄鳝大小差异非常明显。大条的黄鳝长期过量采食蛋白质含量很高的饲料,往往出现因肝脏病变而死亡。这就是养殖者经常发现有的网箱或鳝池专死大条黄鳝的原因。养殖者在驯化黄鳝采食时,对于投食后采食较慢、出来吃食的黄鳝较少的网箱或鳝池,应使用鲜料进行单独补驯,直到黄鳝采食鲜料的量在到黄鳝体重的4%以上才逐步加入配合饲料进行转化。 适当控制投喂在黄鳝采食量投苗质量的8%以上之后,最好每隔5天停喂1天,以缓解黄鳝的肝脏负荷,同时每隔15天在饲料中加喂1次“鳝宝保肝宁”(每千克料拌药3~5克)。进入秋季以后,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适当增加鲜料的比例。 选用脂肪含量较高的饲料在一些鲜料比较缺乏的地区,最好选用蛋白质含量稍低但脂肪含量较高的饲料来投喂黄鳝,这样可以比较有效地降低黄鳝发生“白露症”的可能。粗蛋白含量一般在36%以上,粗脂肪含量在6%以上的饲料就比较理想。 腐皮病
腐皮病常在夏秋季节发生,主要是放养密度大、苗种规格不一致、分箱操作不当、网箱浸泡有问题等因素造成鳝体受伤,使细菌感染所致。病鳝体表有黄豆粒大的圆形、椭圆形的红斑,呈点状充血发炎,最明显的部位是腹部两侧;病鳝头常伸出水面,游动乏力;挑选野生黄鳝苗的5个方法严重时其表皮腐烂,出现溃疡,严重的骨胳和内脏露出,偶尔可见肠道、*充血发炎。预防上,应尽量避免鳝鱼受到损伤;立秋后,控制水草面积,保持网箱内有15%的空水面;在白露前和寒露前,用生石灰30 g/m³水体遍撒网箱,连续撒3~5 d.治疗上,可用聚维酮碘1~2 g/m³水体进行消毒;将蟾蜍去头,在池中拖动.
赤皮病
赤皮病在春末夏初高发,大多数是捕捞或运输造成外伤,从而使细菌侵入皮肤而引起的。病鳝体表局部有出血发炎症状,鳞皮脱落,特别是腹部和两侧比较严重,呈块状脱落。预防上,可用漂白粉1 g/m³水体,对水全池均匀泼洒。治疗上,可将病鳝放入2.5%食盐水浸洗15~20 min;或者用2.5%~10.0%的食盐水擦洗患部。
细菌性肠炎
细菌性肠炎病在夏季最为流行,主要是黄鳝吃了*变质的饵料或饥饱不均,使肠道有寄生虫寄生等所致。病鳝行动比较慢,没有食欲,体表特别是头部发黑,腹部有红斑,*红肿,轻压腹部*会流出*或红色的黏液,肠内无食物,局部或全部充血发炎。在预防上,平时投喂时拌入少许大蒜素投饵,不投喂*变质饵料,及时清除残饵,防止水质恶化;用生石灰30 g/m³水体,清池消毒。治疗上,以内服与外用药物相结合为原则,每5 kg黄鳝用磺胺噻唑5 g或呋喃唑酮1 g拌饵投喂,连喂3~5 d;每5 kg黄鳝用大蒜素3~5 g拌饵投喂,每隔5~7 d连续投喂3d;每10 kg黄鳝用地锦草、辣蓼或菖蒲500 g煎汁,拌入饲料内投喂,连续喂3 d;外用药物常用生石灰10 g/m³水体,或漂白粉1~2 g/m³水体,或禽用红霉素溶液2~3 g/m³水体,浸泡黄鳝10~15 min。
烂尾病
烂尾病在高密集养殖池和运输途中比较易发,黄鳝常见疾病的防治且不容易治疗。其是由产气单胞菌中的一种细菌引起的疾病。病鳝尾部充血发炎,然后肌肉坏死溃烂,严重时尾柄或尾部肌肉腐烂,只有尾椎骨露在外面。预防上,应加强黄鳝池的水质与环境卫生管理,避免细菌大量繁殖。治疗上,可用聚维酮碘1~2 g/m³水体进行消毒;用呋喃唑酮0.24 g/m³水体,全池泼洒;用金霉素0.25 U/mL浸洗消毒患病黄鳝;将蟾蜍去头,在池中拖动。 棘头虫病
棘头虫病主要是棘头虫的头部钻入黄鳝肠壁黏膜后,破坏组织,常裹在胸壁黏膜内形成包囊,使肠中其他致病菌进入肠壁,引起发炎所致。病鳝几乎没有食欲,体色变青发黑,*红肿。解剖后可以看到肠内有白色条状蠕虫,体长8.4~28.0 mm,可以收缩,吻部牢固地钻进肠黏膜内,从而引起肠道充血发炎,严重时可造成肠穿孔。预防上,可用90%晶体敌百虫0.05 g/m³水体,全池泼洒。治疗上,每100 kg黄鳝用甲苯咪唑和左旋咪唑0.2~0.3 g,拌饵投喂,隔2 d后再用同样方法投喂1次;每50 kg黄鳝用90%晶体敌百虫40~45 g混于饲料中投喂,连喂6 d.
毛细线虫病
毛细线虫病主要是毛细线虫的头部钻入肠壁黏膜层,通过破坏组织,使肠中其他病菌可以侵入肠壁,引起组织发炎溃烂。病鳝腹部向上,头伸出水面,体色发黑,*红肿;解剖后可以看到后肠内有乳白色、细小如线、体长2~11 mm的毛细线虫。预防上,可以用90%晶体敌百虫0.05 g/m³水体,全池泼洒。治疗上,可以用水浸泡兽用敌百虫片(0.5 g/片),然后碾碎,按0.1%的量拌饲料进行投喂,连喂6 d;每50 kg黄鳝用90%晶体敌百虫5.0~7.5 g拌饲料进行投喂,连喂6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