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22 15:1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7 04:21
导语:当前我国大学生轻生事件的频发,与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有着紧密关系。缺失生命教育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生命教育本质上是关爱生命的教育,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当前高职院校生命教育状况不如人意,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推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高校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高校频发伤人伤己的恶性事件。由于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感情压力的影响,很多学生选择了自杀来结束生命;有的则因为与他人关系的不和谐,对他人生命造成了伤害,如复旦大学投毒的杀人案。种种案例表明,当前高校学生的生命意识薄弱,生命观念不强。部分学生对生活感到茫然、对未来很模糊,甚至有自杀的想法。很多学生虽然有珍惜自我生命的意识,但是对身边的其他生命却很冷淡,如虐猫虐狗这类行为也时有发生。
由此看来,高校学生对生命漠视的这一现状较为严重,对他们的生命教育不容忽视。很多高校并没有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几乎没有开展过生命教育,即使是在校园惨剧发生后,只是简单的通报,并没有系统的对学生展开生命教育。高校生活是人生中较为关键的一个阶段,但在实际的生活中,高校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人文教育往往不足,这样就使学生很难在生命中构建自我的价值观,很多人都处在一种迷茫的阶段。高校学生很需要这种生命教育来引导和帮助自己,生命教育可以指导学生热爱生命、关怀自己与他人。这种教育有助于学生构建健全的人格,正确的处理自己的情绪、态度,培养社会责任感,能经得起考验,真正在社会上立足。有些高校虽然开展了生命教育,但是却陷入了一个误区,把生命教育当作是学科教育,通过课堂的讲述展开教学,但是价值观的建立通过普通的教学是无法完成的。
生命系统理论的研究不足,缺乏实践,没有相应的体系都暴露了高校在生命教育中的不足。当前的形势下,由于应试教育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师生均面临着教学、考核压力,我国高校尚且不具备单独开设生命教育理论实践课的条件,生命教育理念相对滞后,生命教育的实践几乎没有机会在高校校园内展开。这种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导致很多学生不能够独立在社会上立足,对生命的尊重也不够。要想这一状况得到改善,就务必加强对高校学生的生命教育,这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二、高校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途径
(一)转变教育观念生命教育需确立以生命为核心的理念,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任何不尊重生命,违背生命理念的观点都应予以剔除和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把生命教育也当作一门学科知识进行传授,观念陈旧,不够深入。生命教育应该做到专门化,普通课堂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起到教育作用的,不能忽略其作用。更要在知识的传递中引入技能的传递,教会他们如何生存,给予他们生存技能与生命保护技能。生命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课上的时间,课下学校也应该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关注,让生命教育成为一种日常,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成为一种习惯,真正领悟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生命教育不能局限于学校的教育,学校也应该与家长及时沟通,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高校学生大部分离家在外,如果学校能及时地与家长沟通,对于学生的成长、身心的健康都是有多裨益的。高校生命教育还应该与社会相结合,与社会上的一些团体组织相沟通,展开合作,例如参观一些相关的博物馆等,多方合作,共同推进高校生命教育的展开。
(二)开展教育体验通过组织体验式的活动,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生命的不易,引发他们对生命、对生活的'思考。例如,让他们闭上眼睛,体会盲人生活的艰辛;组织他们观看类似《千手观音》这样励志的电视作品。只有亲身的体会,才能让他们切实地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在开展教育体验的过程中,参与者的多重感官会被调动起来,活动中会凸显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反映出他们最真实的一面。通过一种不设防的状态,体验生活,感悟行为,在反思中完成对生命的教育感悟,并通过交流探讨身边的真实案例,体会生命的教育。各种抗震救灾的视频、各种高校的案例,都应该被利用起来,学生在对生命的尊重与漠视的两种态度对比中,提炼出自己的感悟与理解,生命的教育本质上是在鼓励学生珍视、尊重生命,领悟生命的价值,依靠单纯的课堂知识输出是很难完成的,而体验式的教育却能带给他们更直观、更切实的感受。
高校学生作为社会中最具有生命力与创造力的组成部分,应该树立良好的生命观,珍惜自己与他人的生命,理解生命的内涵。就现实生活中频发的高校校园惨剧、生命教育在高校校园缺失的现状,高校的生命教育有很大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高校应对生命教育引起重视,通过讲座、实际案例、宣传活动等重要的途径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构建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