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如何防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0:38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6:20
1.不断完善建筑法:建筑物的用材,构造,以及特殊的防震耐震设备。
2.定期的避难演习:各大中小企业,甚至居民区都会定期的进行避难演习,规定每个人的避难路线,避难场所等。并鼓励每个家庭都准备好灾害时备用物品。 日本建筑物的防震方法:
1.不断完善建筑法:建筑物的用材,构造,以及特殊的防震耐震设备。
2.地基与建筑物之间安装隔震垫。
3.地基的深度与建筑物的高度必须相近或一致。
4.建筑物中安装阻尼器。
其他方法:
1.加强避难训练
2.准备好避难用品
3.加强紧急地震速报 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历史上地震对日本人民造成了巨大伤害。1923年9月1日发生的7.9级关东大地震造成99331人死亡,43476人下落不明, 103733 人受伤。房屋毁坏128266间,地震引发的火灾烧毁房屋447128间,东京85%的房屋被毁,横滨96%的房屋被夷为平地。地震又引发海啸,最大浪高超过12米。财产损失300亿美元。
关东大地震灾是20世纪世界最大的地震灾害之一。地震及其次生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前所未有的。它使日本民族得到了血的教训,对日本防灾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之后,日本采取了一系列防震减灾措施,使灾害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一、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通过对灾害认知程度的提高以及历次救灾得失的总结,日本逐步建立了一系列的抗震救灾法律体系,《灾害救助法》(1947年)、《建筑基准法》(1950年)、《灾害对策基本法》(1961年)、《地震保险法》(1965年)、《地震财特法》(1980年)、《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置法》(1995年)、《建筑物耐震改修促进法》(1995年)、《受灾者生活再建法》(1998年)等等。这些法律既是救灾工作的行动指南,又是救灾经验的总结,对救灾的及时性、成效性都提供了基本保障。
二、对建筑物抗震性能不断研究、逐步完善建筑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房屋损毁程度,从而有效降低地震的主要次生灾害。因为地震灾害多数是由其次生灾害房屋破坏造成的,只要房屋在地震中不破坏,少破坏,轻破坏,伤亡人数一定是很少的,损失程度也会减少很多。关东大地震之后,日本在历次地震中遇难人数均不及万,即使是在人口密集的阪神大地震中,遇难人数也不过6000余人。
三、建立平时全民逃生自救训练体系和避难措施、避难场所,从而有效降低灾害程度,更大程度地提高获救率。日本将关东大地震发生日定为全国“防灾日”,“防灾日”所在一周定为“防灾周”。每年在“防灾周”举行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综合防灾演练,以普及防灾知识和提高全民防灾意识。而日本的很多家庭都预备了“防灾应急箱”,在日本的各大公司,员工的办公桌下都有免费配置的“防灾应急箱”,这种“防灾应急箱”体积不大,内部配置略有差别,能最大限度地延长幸存人员等待救援的时间。
四、加大针对地震及其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利用各领域科研最新成果,提高地震灾害预防及施救的效率。根据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等高新技术所具有的特点,为防震减灾服务。如利用卫星、固定摄像、远距离小型图像传送仪、GIS、GPS等技术,确保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图像、影像、情报的收集及灾后搜救。
作为经常发生地震的岛国,日本在防震方面,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
除了应急箱,日本在防震的其他方面,也有较为充分的准备。例如,日本的房屋设计,对抗震有非常严格的标准,就在2007年,刚有建筑工程师因为忽视这种标准,尽管没有造成损失依然被判罪入狱;日本的电缆线路,为了避免地下管线在地震中容易损坏而难以维护的缺点,一律采用空中架线,因此电线杆林立,对市容颇有破坏也在所不惜;日本的居民区,都设置有固定的“防灾避难地”,多在开阔的学校操场,公园等地,旁边有醒目的标志提醒人们在地震发生时到此逃避。也有放置应急灯的,但大多数日本的应急箱放置蜡烛。这是因为蜡烛可以不怕潮湿影响,品质可靠,除照明外还可以充当火种和判断氧气含量。这种通过特殊处理的蜡烛,可以连续燃烧4.5个小时,比大多数应急灯能够提供的照明时间都要长。 5.超薄保温雨衣一件。这种银色的保温雨衣是高科技产品,整件雨衣折叠后和一条手帕的体积不相上下,重量极轻,却可以连头包裹一个壮年大汉。这种雨衣采用了类似美国阿波罗飞船宇航员太空服的材料,可以有效隔热并有较好的韧性。在遭遇地震灾害时,很多人在废墟残骸中等待救援时面临体温下降的问题,这种雨衣可以有效地保存体温,增加生存的希望。必要时也可用它制成简易的储水器,来保存雨水以供饮用。 6.高强度尼龙携行袋一个,使用者可以用这种携行袋将箱内物品全部装入随身携带。在地震中,脱离危险地带后,往往当地还有无水无电交通中断的阶段。那时,随身携带应急箱中的食品饮水,就很有价值了。 有的应急箱中还有药品,绷带等,我们公司这类材料是集中放置的,所以个人的应机箱中没有。 这种应急箱会定时更换,以避免过期,而换下来即将过期的食品和饮水,因为没有回收价值则通常提供给员工免费食用。笔者也曾多次品尝过,对其口味不敢恭维,不过这并不影响我对这种防震措施的看法。感觉日本在防灾准备上,非常重视实用性和完备性。 这种应急箱很多日本家庭也有预备,象这样比较标准的售价在8,000日元左右,假如是较好的二十二件套应急箱,则售价在20,000日元左右,还带有逃生的绳梯等工具。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商场上这种最好的应急箱,却是中国制造。 除了应急箱,日本在防震的其他方面,也有较为充分的准备。例如,日本的房屋设计,对抗震有非常严格的标准
然而,在防灾方面,与中国相比,日本也不是处处领先。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日本Yahoo网站的新闻报道后面有这样一条留言 – “中国方面动作很迅速,日本*应该学习!”而且,这条留言还受到了很多日本人的赞成并引发讨论。
地震大国日本,为何对付地震反而提出需要学习中国呢?这并非夸大之词,其原因是按照日本*,在地震时如果需要出动自卫队救灾,须经国会批准,因此其救灾出动速度确实不如中国闻警即动的*迅捷。日本*方面已经有人提出需要建立独立于自卫队以外的救灾体系,来满足社会需要。
日本的房屋设计,对抗震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为了避免地下管线在地震中损坏、难以维护,日本的电缆线路一律采用空中架线,因此电线杆林立,即使对市容颇有破坏也在所不惜。日本的居民区都设有固定的“防灾避难地”,多在开阔的学校操场、公园等地,旁边有醒目的标志,提醒人们在地震发生时到此躲避。
在日本的各个大公司,员工的办公桌下都有免费配置的“防灾应急箱”,就是很有特色的对抗地震的手段。 用减振材料 竹子等 1...不断完善建筑法:建筑物的用材,构造,以及特殊的防震耐震设备。
2.定期的避难演习:各大中小企业,甚至居民区都会定期的进行避难演习,规定每个人的避难路线,避难场所等。并鼓励每个日本建筑物的防震方法:
1.不断完善建筑法:建筑物的用材,构造,以及特殊的防震耐震设备。
2.地基与建筑物之间安装隔震垫。
3.地基的深度与建筑物的高度必须相近或一致。
4.建筑物中安装阻尼器。
其他方法:
1.加强避难训练
2.准备好避难用品
3.加强紧急地震速报 家庭都准备好灾害时备用物品。 赞同0| 评论 本建筑物的防震方法:
1.不断完善建筑法:建筑物的用材,构造,以及特殊的防震耐震设备。
2.地基与建筑物之间安装隔震垫。
3.地基的深度与建筑物的高度必须相近或一致。
4.建筑物中安装阻尼器。
其他方法:
1.加强避难训练
2.准备好避难用品
3.加强紧急地震速报 赞同
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历史上地震对日本人民造成了巨大伤害。1923年9月1日发生的7.9级关东大地震造成99331人死亡,43476人下落不明, 103733 人受伤。房屋毁坏128266间,地震引发的火灾烧毁房屋447128间,东京85%的房屋被毁,横滨96%的房屋被夷为平地。地震又引发海啸,最大浪高超过12米。财产损失300亿美元。
关东大地震灾是20世纪世界最大的地震灾害之一。地震及其次生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前所未有的。它使日本民族得到了血的教训,对日本防灾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之后,日本采取了一系列防震减灾措施,使灾害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一、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通过对灾害认知程度的提高以及历次救灾得失的总结,日本逐步建立了一系列的抗震救灾法律体系,《灾害救助法》(1947年)、《建筑基准法》(1950年)、《灾害对策基本法》(1961年)、《地震保险法》(1965年)、《地震财特法》(1980年)、《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置法》(1995年)、《建筑物耐震改修促进法》(1995年)、《受灾者生活再建法》(1998年)等等。这些法律既是救灾工作的行动指南,又是救灾经验的总结,对救灾的及时性、成效性都提供了基本保障。
二、对建筑物抗震性能不断研究、逐步完善建筑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房屋损毁程度,从而有效降低地震的主要次生灾害。因为地震灾害多数是由其次生灾害房屋破坏造成的,只要房屋在地震中不破坏,少破坏,轻破坏,伤亡人数一定是很少的,损失程度也会减少很多。关东大地震之后,日本在历次地震中遇难人数均不及万,即使是在人口密集的阪神大地震中,遇难人数也不过6000余人。
三、建立平时全民逃生自救训练体系和避难措施、避难场所,从而有效降低灾害程度,更大程度地提高获救率。日本将关东大地震发生日定为全国“防灾日”,“防灾日”所在一周定为“防灾周”。每年在“防灾周”举行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综合防灾演练,以普及防灾知识和提高全民防灾意识。而日本的很多家庭都预备了“防灾应急箱”,在日本的各大公司,员工的办公桌下都有免费配置的“防灾应急箱”,这种“防灾应急箱”体积不大,内部配置略有差别,能最大限度地延长幸存人员等待救援的时间。
四、加大针对地震及其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利用各领域科研最新成果,提高地震灾害预防及施救的效率。根据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等高新技术所具有的特点,为防震减灾服务。如利用卫星、固定摄像、远距离小型图像传送仪、GIS、GPS等技术,确保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图像、影像、情报的收集及灾后搜救。
作为经常发生地震的岛国,日本在防震方面,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
除了应急箱,日本在防震的其他方面,也有较为充分的准备。例如,日本的房屋设计,对抗震有非常严格的标准,就在2007年,刚有建筑工程师因为忽视这种标准,尽管没有造成损失依然被判罪入狱;日本的电缆线路,为了避免地下管线在地震中容易损坏而难以维护的缺点,一律采用空中架线,因此电线杆林立,对市容颇有破坏也在所不惜;日本的居民区,都设置有固定的“防灾避难地”,多在开阔的学校操场,公园等地,旁边有醒目的标志提醒人们在地震发生时到此逃避。也有放置应急灯的,但大多数日本的应急箱放置蜡烛。这是因为蜡烛可以不怕潮湿影响,品质可靠,除照明外还可以充当火种和判断氧气含量。这种通过特殊处理的蜡烛,可以连续燃烧4.5个小时,比大多数应急灯能够提供的照明时间都要长。 5.超薄保温雨衣一件。这种银色的保温雨衣是高科技产品,整件雨衣折叠后和一条手帕的体积不相上下,重量极轻,却可以连头包裹一个壮年大汉。这种雨衣采用了类似美国阿波罗飞船宇航员太空服的材料,可以有效隔热并有较好的韧性。在遭遇地震灾害时,很多人在废墟残骸中等待救援时面临体温下降的问题,这种雨衣可以有效地保存体温,增加生存的希望。必要时也可用它制成简易的储水器,来保存雨水以供饮用。 6.高强度尼龙携行袋一个,使用者可以用这种携行袋将箱内物品全部装入随身携带。在地震中,脱离危险地带后,往往当地还有无水无电交通中断的阶段。那时,随身携带应急箱中的食品饮水,就很有价值了。 有的应急箱中还有药品,绷带等,我们公司这类材料是集中放置的,所以个人的应机箱中没有。 这种应急箱会定时更换,以避免过期,而换下来即将过期的食品和饮水,因为没有回收价值则通常提供给员工免费食用。笔者也曾多次品尝过,对其口味不敢恭维,不过这并不影响我对这种防震措施的看法。感觉日本在防灾准备上,非常重视实用性和完备性。 这种应急箱很多日本家庭也有预备,象这样比较标准的售价在8,000日元左右,假如是较好的二十二件套应急箱,则售价在20,000日元左右,还带有逃生的绳梯等工具。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商场上这种最好的应急箱,却是中国制造。 除了应急箱,日本在防震的其他方面,也有较为充分的准备。例如,日本的房屋设计,对抗震有非常严格的标准
然而,在防灾方面,与中国相比,日本也不是处处领先。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日本Yahoo网站的新闻报道后面有这样一条留言 – “中国方面动作很迅速,日本*应该学习!”而且,这条留言还受到了很多日本人的赞成并引发讨论。
地震大国日本,为何对付地震反而提出需要学习中国呢?这并非夸大之词,其原因是按照日本*,在地震时如果需要出动自卫队救灾,须经国会批准,因此其救灾出动速度确实不如中国闻警即动的*迅捷。日本*方面已经有人提出需要建立独立于自卫队以外的救灾体系,来满足社会需要。//日本的房屋设计,对抗震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为了避免地下管线在地震中损坏、难以维护,日本的电缆线路一律采用空中架线,因此电线杆林立,即使对市容颇有破坏也在所不惜。日本的居民区都设有固定的“防灾避难地”,多在开阔的学校操场、公园等地,旁边有醒目的标志,提醒人们在地震发生时到此躲避。
在日本的各个大公司,员工的办公桌下都有免费配置的“防灾应急箱”,就是很有特色的对抗地震的手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6:20
日本建筑物的防震方法:
1.不断完善建筑法:建筑物的用材,构造,以及特殊的防震耐震设备。
2.地基与建筑物之间安装隔震垫。
3.地基的深度与建筑物的高度必须相近或一致。
4.建筑物中安装阻尼器。
其他方法:
1.加强避难训练
2.准备好避难用品
3.加强紧急地震速报 赞同
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历史上地震对日本人民造成了巨大伤害。1923年9月1日发生的7.9级关东大地震造成99331人死亡,43476人下落不明, 103733 人受伤。房屋毁坏128266间,地震引发的火灾烧毁房屋447128间,东京85%的房屋被毁,横滨96%的房屋被夷为平地。地震又引发海啸,最大浪高超过12米。财产损失300亿美元。
关东大地震灾是20世纪世界最大的地震灾害之一。地震及其次生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前所未有的。它使日本民族得到了血的教训,对日本防灾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之后,日本采取了一系列防震减灾措施,使灾害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一、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通过对灾害认知程度的提高以及历次救灾得失的总结,日本逐步建立了一系列的抗震救灾法律体系,《灾害救助法》(1947年)、《建筑基准法》(1950年)、《灾害对策基本法》(1961年)、《地震保险法》(1965年)、《地震财特法》(1980年)、《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置法》(1995年)、《建筑物耐震改修促进法》(1995年)、《受灾者生活再建法》(1998年)等等。这些法律既是救灾工作的行动指南,又是救灾经验的总结,对救灾的及时性、成效性都提供了基本保障。
二、对建筑物抗震性能不断研究、逐步完善建筑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房屋损毁程度,从而有效降低地震的主要次生灾害。因为地震灾害多数是由其次生灾害房屋破坏造成的,只要房屋在地震中不破坏,少破坏,轻破坏,伤亡人数一定是很少的,损失程度也会减少很多。关东大地震之后,日本在历次地震中遇难人数均不及万,即使是在人口密集的阪神大地震中,遇难人数也不过6000余人。
三、建立平时全民逃生自救训练体系和避难措施、避难场所,从而有效降低灾害程度,更大程度地提高获救率。日本将关东大地震发生日定为全国“防灾日”,“防灾日”所在一周定为“防灾周”。每年在“防灾周”举行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综合防灾演练,以普及防灾知识和提高全民防灾意识。而日本的很多家庭都预备了“防灾应急箱”,在日本的各大公司,员工的办公桌下都有免费配置的“防灾应急箱”,这种“防灾应急箱”体积不大,内部配置略有差别,能最大限度地延长幸存人员等待救援的时间。
四、加大针对地震及其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利用各领域科研最新成果,提高地震灾害预防及施救的效率。根据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等高新技术所具有的特点,为防震减灾服务。如利用卫星、固定摄像、远距离小型图像传送仪、GIS、GPS等技术,确保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图像、影像、情报的收集及灾后搜救。
作为经常发生地震的岛国,日本在防震方面,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
除了应急箱,日本在防震的其他方面,也有较为充分的准备。例如,日本的房屋设计,对抗震有非常严格的标准,就在2007年,刚有建筑工程师因为忽视这种标准,尽管没有造成损失依然被判罪入狱;日本的电缆线路,为了避免地下管线在地震中容易损坏而难以维护的缺点,一律采用空中架线,因此电线杆林立,对市容颇有破坏也在所不惜;日本的居民区,都设置有固定的“防灾避难地”,多在开阔的学校操场,公园等地,旁边有醒目的标志提醒人们在地震发生时到此逃避。也有放置应急灯的,但大多数日本的应急箱放置蜡烛。这是因为蜡烛可以不怕潮湿影响,品质可靠,除照明外还可以充当火种和判断氧气含量。这种通过特殊处理的蜡烛,可以连续燃烧4.5个小时,比大多数应急灯能够提供的照明时间都要长。 5.超薄保温雨衣一件。这种银色的保温雨衣是高科技产品,整件雨衣折叠后和一条手帕的体积不相上下,重量极轻,却可以连头包裹一个壮年大汉。这种雨衣采用了类似美国阿波罗飞船宇航员太空服的材料,可以有效隔热并有较好的韧性。在遭遇地震灾害时,很多人在废墟残骸中等待救援时面临体温下降的问题,这种雨衣可以有效地保存体温,增加生存的希望。必要时也可用它制成简易的储水器,来保存雨水以供饮用。 6.高强度尼龙携行袋一个,使用者可以用这种携行袋将箱内物品全部装入随身携带。在地震中,脱离危险地带后,往往当地还有无水无电交通中断的阶段。那时,随身携带应急箱中的食品饮水,就很有价值了。 有的应急箱中还有药品,绷带等,我们公司这类材料是集中放置的,所以个人的应机箱中没有。 这种应急箱会定时更换,以避免过期,而换下来即将过期的食品和饮水,因为没有回收价值则通常提供给员工免费食用。笔者也曾多次品尝过,对其口味不敢恭维,不过这并不影响我对这种防震措施的看法。感觉日本在防灾准备上,非常重视实用性和完备性。 这种应急箱很多日本家庭也有预备,象这样比较标准的售价在8,000日元左右,假如是较好的二十二件套应急箱,则售价在20,000日元左右,还带有逃生的绳梯等工具。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商场上这种最好的应急箱,却是中国制造。 除了应急箱,日本在防震的其他方面,也有较为充分的准备。例如,日本的房屋设计,对抗震有非常严格的标准
然而,在防灾方面,与中国相比,日本也不是处处领先。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日本Yahoo网站的新闻报道后面有这样一条留言 – “中国方面动作很迅速,日本*应该学习!”而且,这条留言还受到了很多日本人的赞成并引发讨论。
地震大国日本,为何对付地震反而提出需要学习中国呢?这并非夸大之词,其原因是按照日本*,在地震时如果需要出动自卫队救灾,须经国会批准,因此其救灾出动速度确实不如中国闻警即动的*迅捷。日本*方面已经有人提出需要建立独立于自卫队以外的救灾体系,来满足社会需要。//日本的房屋设计,对抗震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为了避免地下管线在地震中损坏、难以维护,日本的电缆线路一律采用空中架线,因此电线杆林立,即使对市容颇有破坏也在所不惜。日本的居民区都设有固定的“防灾避难地”,多在开阔的学校操场、公园等地,旁边有醒目的标志,提醒人们在地震发生时到此躲避。
在日本的各个大公司,员工的办公桌下都有免费配置的“防灾应急箱”,就是很有特色的对抗地震的手段。 赞同0| 评论 2012-1-31 12:44 幸福有晴天LTZ | 二级
1.不断完善建筑法:建筑物的用材,构造,以及特殊的防震耐震设备。
2.定期的避难演习:各大中小企业,甚至居民区都会定期的进行避难演习,规定每个人的避难路线,避难场所等。并鼓励每个家庭都准备好灾害时备用物品。
其他方法:
1.加强避难训练
2.准备好避难用品
3.加强紧急地震速报 赞同0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6:21
日本建筑物的防震方法:
1.不断完善建筑法:建筑物的用材,构造,以及特殊的防震耐震设备。
2.地基与建筑物之间安装隔震垫。
3.地基的深度与建筑物的高度必须相近或一致。
4.建筑物中安装阻尼器。
其他方法:
1.加强避难训练
2.准备好避难用品
3.加强紧急地震速报 赞同
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历史上地震对日本人民造成了巨大伤害。1923年9月1日发生的7.9级关东大地震造成99331人死亡,43476人下落不明, 103733 人受伤。房屋毁坏128266间,地震引发的火灾烧毁房屋447128间,东京85%的房屋被毁,横滨96%的房屋被夷为平地。地震又引发海啸,最大浪高超过12米。财产损失300亿美元。
关东大地震灾是20世纪世界最大的地震灾害之一。地震及其次生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前所未有的。它使日本民族得到了血的教训,对日本防灾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之后,日本采取了一系列防震减灾措施,使灾害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一、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通过对灾害认知程度的提高以及历次救灾得失的总结,日本逐步建立了一系列的抗震救灾法律体系,《灾害救助法》(1947年)、《建筑基准法》(1950年)、《灾害对策基本法》(1961年)、《地震保险法》(1965年)、《地震财特法》(1980年)、《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置法》(1995年)、《建筑物耐震改修促进法》(1995年)、《受灾者生活再建法》(1998年)等等。这些法律既是救灾工作的行动指南,又是救灾经验的总结,对救灾的及时性、成效性都提供了基本保障。
二、对建筑物抗震性能不断研究、逐步完善建筑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房屋损毁程度,从而有效降低地震的主要次生灾害。因为地震灾害多数是由其次生灾害房屋破坏造成的,只要房屋在地震中不破坏,少破坏,轻破坏,伤亡人数一定是很少的,损失程度也会减少很多。关东大地震之后,日本在历次地震中遇难人数均不及万,即使是在人口密集的阪神大地震中,遇难人数也不过6000余人。
三、建立平时全民逃生自救训练体系和避难措施、避难场所,从而有效降低灾害程度,更大程度地提高获救率。日本将关东大地震发生日定为全国“防灾日”,“防灾日”所在一周定为“防灾周”。每年在“防灾周”举行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综合防灾演练,以普及防灾知识和提高全民防灾意识。而日本的很多家庭都预备了“防灾应急箱”,在日本的各大公司,员工的办公桌下都有免费配置的“防灾应急箱”,这种“防灾应急箱”体积不大,内部配置略有差别,能最大限度地延长幸存人员等待救援的时间。
四、加大针对地震及其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利用各领域科研最新成果,提高地震灾害预防及施救的效率。根据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等高新技术所具有的特点,为防震减灾服务。如利用卫星、固定摄像、远距离小型图像传送仪、GIS、GPS等技术,确保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图像、影像、情报的收集及灾后搜救。
作为经常发生地震的岛国,日本在防震方面,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
除了应急箱,日本在防震的其他方面,也有较为充分的准备。例如,日本的房屋设计,对抗震有非常严格的标准,就在2007年,刚有建筑工程师因为忽视这种标准,尽管没有造成损失依然被判罪入狱;日本的电缆线路,为了避免地下管线在地震中容易损坏而难以维护的缺点,一律采用空中架线,因此电线杆林立,对市容颇有破坏也在所不惜;日本的居民区,都设置有固定的“防灾避难地”,多在开阔的学校操场,公园等地,旁边有醒目的标志提醒人们在地震发生时到此逃避。也有放置应急灯的,但大多数日本的应急箱放置蜡烛。这是因为蜡烛可以不怕潮湿影响,品质可靠,除照明外还可以充当火种和判断氧气含量。这种通过特殊处理的蜡烛,可以连续燃烧4.5个小时,比大多数应急灯能够提供的照明时间都要长。 5.超薄保温雨衣一件。这种银色的保温雨衣是高科技产品,整件雨衣折叠后和一条手帕的体积不相上下,重量极轻,却可以连头包裹一个壮年大汉。这种雨衣采用了类似美国阿波罗飞船宇航员太空服的材料,可以有效隔热并有较好的韧性。在遭遇地震灾害时,很多人在废墟残骸中等待救援时面临体温下降的问题,这种雨衣可以有效地保存体温,增加生存的希望。必要时也可用它制成简易的储水器,来保存雨水以供饮用。 6.高强度尼龙携行袋一个,使用者可以用这种携行袋将箱内物品全部装入随身携带。在地震中,脱离危险地带后,往往当地还有无水无电交通中断的阶段。那时,随身携带应急箱中的食品饮水,就很有价值了。 有的应急箱中还有药品,绷带等,我们公司这类材料是集中放置的,所以个人的应机箱中没有。 这种应急箱会定时更换,以避免过期,而换下来即将过期的食品和饮水,因为没有回收价值则通常提供给员工免费食用。笔者也曾多次品尝过,对其口味不敢恭维,不过这并不影响我对这种防震措施的看法。感觉日本在防灾准备上,非常重视实用性和完备性。 这种应急箱很多日本家庭也有预备,象这样比较标准的售价在8,000日元左右,假如是较好的二十二件套应急箱,则售价在20,000日元左右,还带有逃生的绳梯等工具。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商场上这种最好的应急箱,却是中国制造。 除了应急箱,日本在防震的其他方面,也有较为充分的准备。例如,日本的房屋设计,对抗震有非常严格的标准
然而,在防灾方面,与中国相比,日本也不是处处领先。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日本Yahoo网站的新闻报道后面有这样一条留言 – “中国方面动作很迅速,日本*应该学习!”而且,这条留言还受到了很多日本人的赞成并引发讨论。
地震大国日本,为何对付地震反而提出需要学习中国呢?这并非夸大之词,其原因是按照日本*,在地震时如果需要出动自卫队救灾,须经国会批准,因此其救灾出动速度确实不如中国闻警即动的*迅捷。日本*方面已经有人提出需要建立独立于自卫队以外的救灾体系,来满足社会需要。//日本的房屋设计,对抗震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为了避免地下管线在地震中损坏、难以维护,日本的电缆线路一律采用空中架线,因此电线杆林立,即使对市容颇有破坏也在所不惜。日本的居民区都设有固定的“防灾避难地”,多在开阔的学校操场、公园等地,旁边有醒目的标志,提醒人们在地震发生时到此躲避。
在日本的各个大公司,员工的办公桌下都有免费配置的“防灾应急箱”,就是很有特色的对抗地震的手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6:21
作为经常发生地震的岛国,日本在防震方面,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
除了应急箱,日本在防震的其他方面,也有较为充分的准备。例如,日本的房屋设计,对抗震有非常严格的标准,就在2007年,刚有建筑工程师因为忽视这种标准,尽管没有造成损失依然被判罪入狱;日本的电缆线路,为了避免地下管线在地震中容易损坏而难以维护的缺点,一律采用空中架线,因此电线杆林立,对市容颇有破坏也在所不惜;日本的居民区,都设置有固定的“防灾避难地”,多在开阔的学校操场,公园等地,旁边有醒目的标志提醒人们在地震发生时到此逃避。也有放置应急灯的,但大多数日本的应急箱放置蜡烛。这是因为蜡烛可以不怕潮湿影响,品质可靠,除照明外还可以充当火种和判断氧气含量。这种通过特殊处理的蜡烛,可以连续燃烧4.5个小时,比大多数应急灯能够提供的照明时间都要长。 5.超薄保温雨衣一件。这种银色的保温雨衣是高科技产品,整件雨衣折叠后和一条手帕的体积不相上下,重量极轻,却可以连头包裹一个壮年大汉。这种雨衣采用了类似美国阿波罗飞船宇航员太空服的材料,可以有效隔热并有较好的韧性。在遭遇地震灾害时,很多人在废墟残骸中等待救援时面临体温下降的问题,这种雨衣可以有效地保存体温,增加生存的希望。必要时也可用它制成简易的储水器,来保存雨水以供饮用。 6.高强度尼龙携行袋一个,使用者可以用这种携行袋将箱内物品全部装入随身携带。在地震中,脱离危险地带后,往往当地还有无水无电交通中断的阶段。那时,随身携带应急箱中的食品饮水,就很有价值了。 有的应急箱中还有药品,绷带等,我们公司这类材料是集中放置的,所以个人的应机箱中没有。 这种应急箱会定时更换,以避免过期,而换下来即将过期的食品和饮水,因为没有回收价值则通常提供给员工免费食用。笔者也曾多次品尝过,对其口味不敢恭维,不过这并不影响我对这种防震措施的看法。感觉日本在防灾准备上,非常重视实用性和完备性。 这种应急箱很多日本家庭也有预备,象这样比较标准的售价在8,000日元左右,假如是较好的二十二件套应急箱,则售价在20,000日元左右,还带有逃生的绳梯等工具。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商场上这种最好的应急箱,却是中国制造。 除了应急箱,日本在防震的其他方面,也有较为充分的准备。例如,日本的房屋设计,对抗震有非常严格的标准
然而,在防灾方面,与中国相比,日本也不是处处领先。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日本Yahoo网站的新闻报道后面有这样一条留言 – “中国方面动作很迅速,日本*应该学习!”而且,这条留言还受到了很多日本人的赞成并引发讨论。
地震大国日本,为何对付地震反而提出需要学习中国呢?这并非夸大之词,其原因是按照日本*,在地震时如果需要出动自卫队救灾,须经国会批准,因此其救灾出动速度确实不如中国闻警即动的*迅捷。日本*方面已经有人提出需要建立独立于自卫队以外的救灾体系,来满足社会需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6:22
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历史上地震对日本人民造成了巨大伤害。1923年9月1日发生的7.9级关东大地震造成99331人死亡,43476人下落不明, 103733 人受伤。房屋毁坏128266间,地震引发的火灾烧毁房屋447128间,东京85%的房屋被毁,横滨96%的房屋被夷为平地。地震又引发海啸,最大浪高超过12米。财产损失300亿美元。
关东大地震灾是20世纪世界最大的地震灾害之一。地震及其次生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前所未有的。它使日本民族得到了血的教训,对日本防灾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之后,日本采取了一系列防震减灾措施,使灾害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一、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通过对灾害认知程度的提高以及历次救灾得失的总结,日本逐步建立了一系列的抗震救灾法律体系,《灾害救助法》(1947年)、《建筑基准法》(1950年)、《灾害对策基本法》(1961年)、《地震保险法》(1965年)、《地震财特法》(1980年)、《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置法》(1995年)、《建筑物耐震改修促进法》(1995年)、《受灾者生活再建法》(1998年)等等。这些法律既是救灾工作的行动指南,又是救灾经验的总结,对救灾的及时性、成效性都提供了基本保障。
二、对建筑物抗震性能不断研究、逐步完善建筑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房屋损毁程度,从而有效降低地震的主要次生灾害。因为地震灾害多数是由其次生灾害房屋破坏造成的,只要房屋在地震中不破坏,少破坏,轻破坏,伤亡人数一定是很少的,损失程度也会减少很多。关东大地震之后,日本在历次地震中遇难人数均不及万,即使是在人口密集的阪神大地震中,遇难人数也不过6000余人。
三、建立平时全民逃生自救训练体系和避难措施、避难场所,从而有效降低灾害程度,更大程度地提高获救率。日本将关东大地震发生日定为全国“防灾日”,“防灾日”所在一周定为“防灾周”。每年在“防灾周”举行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综合防灾演练,以普及防灾知识和提高全民防灾意识。而日本的很多家庭都预备了“防灾应急箱”,在日本的各大公司,员工的办公桌下都有免费配置的“防灾应急箱”,这种“防灾应急箱”体积不大,内部配置略有差别,能最大限度地延长幸存人员等待救援的时间。
四、加大针对地震及其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利用各领域科研最新成果,提高地震灾害预防及施救的效率。根据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等高新技术所具有的特点,为防震减灾服务。如利用卫星、固定摄像、远距离小型图像传送仪、GIS、GPS等技术,确保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图像、影像、情报的收集及灾后搜救。
还望楼主采纳^_^~~~~
日本发生7.4级的地震,当地有哪些抗震措施?
3. 日本的建筑多采用木质结构,即使是高层建筑也采用了防震地基设计。4. 日本还建立了先进的地震监测网和预警系统,能够在地震发生前提供几秒的预警时间。5. 作为一个岛国,日本不仅资源有限,还位于地震带上,频繁遭受地震及其次生灾害的困扰。6. 例如,2011年的福岛核电站事故就是由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
日本防震措施有什么?
3、平时经常做的地震演习(日本人从小学幼儿园就开始)。日本公司新人上班优先发地震急救包,里面有应急食品和防寒保暖的雨衣等物品。日本家庭也会有地震应急包,里面装一些贵重物品等,在提前预警后可以拿起来就跑。4、一旦发生大地震,日本人优先自救,然后在帮助周围的邻居。在发展到帮助更远的民众。在...
日本人抵御地震有哪些措施
3.有先进的抗震建筑。日本高层、特高层大楼每隔数层会有一层防震措施,就像我们垒积木一样,我们垒一个完整的“高楼”容易倒,但是我们可以把几个小积木垒接起来,用“胶”粘连,下层建筑震动会在粘结处震动被化解一部分,对上层的影响就变小了,这是常见的防震措施。此外,传统民居多是用质地较轻的建...
日本是如何防震的
1.不断完善建筑法:建筑物的用材,构造,以及特殊的防震耐震设备。2.定期的避难演习:各大中小企业,甚至居民区都会定期的进行避难演习,规定每个人的避难路线,避难场所等。并鼓励每个家庭都准备好灾害时备用物品。
抗震设计日本抗震设计
日本还采用橡胶材料提高抗震性能,如东京的免震公寓使用高强度16层积层橡胶,能在6级地震中减少受力。超高层建筑采用类似橡胶的黏弹性体,减轻风阻和提升抗震能力。一种名为“局部浮力”的抗震系统利用水的浮力支撑建筑,减轻地基压力,延长固有振荡周期,提高抗震效果。对于独户建筑,通过滚动式支撑结构,如...
日本人为什么就不怕地震呢?
因为日本地震比较多(一年平均3000多次),所以日本人的防震意识比较高,住的房子等都是轻材料,在建筑技巧上也尽量使它抗震,一年的抗震演戏也比较多
日本频频上演地震零伤亡奇迹 看看日本人是如何抗震防震的?
日本人地震前准备措施三、妥善的前期防范措施 第一,不将物品放在门口、过道和楼梯。第二,不将沉重或者易碎物品放到高处。第三,保证家具安全以及电视机、计算机、立体声音响等重物遇到地震的时候不易滑落。第四,如果有东西需要放在高处,一定要保证安全,下面的物品要防滑。第五,电器用完后要拔掉插头。...
日本作为一个多地震的岛国,他们是如何防范地震的?
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就做防震训练,使得民众可以做到临危不乱,有序对应。日本的建筑大部分采用框架结构,可以有效抵御,通常的标准记得是7级。去过日本的人或许对日本到处都有的小公园会有印象,其实它也是地震对策的重要环节,避难,地理位置通常在远离建筑我的空旷地带,可以作为避难所。深入全社会的系统的...
应对地震,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
1:日本房屋设计有严格抗震标准采用较轻的建筑材料。2:开展全民防震教育,定期开展避难演习。3:使用先进的地震预警系统。4:配备防震应急箱。希望有帮助。 浔子哟 | 发布于2014-04-23 举报| 评论 26 2 如需编辑回答或插入图片,请点击标题到问题详情页他们的房屋一般不高。而且学校经常有防震演习。你去日本看看...
日本又有地震侵袭,为应对地震他们想出了哪些办法?
还有在家中,能固定的物品他们基本都会固定住,防止地震来临时,这些物品倒塌,对人们造成二次伤害。地方适合地震来临时,暂时性躲避,这些日本人民都一一清楚,在地震真正来临时,不会抱头鼠窜。有目的性的自救,躲避。其次公民防震意识很强,因为从幼儿园开始,学校就总是组织地震演练,并且教给学生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