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0:26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7:11
不属于端午节来源的是纪念楚庄王。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主要说法有以下四种:
1、源于纪念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后,屈原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到江边去凭吊屈原。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2、源于纪念伍子胥,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本为忠良,被吴王夫差赐死,死前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
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纪念孝女曹娥说,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4、纪念介子推说,介子推是寒食节与清明节由来传说的主角,可也有认为端午节的由来与介子推有关。据东汉时期蔡邕的琴曲著作《琴操》中说,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
扩展资料: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各地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等。
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端午文化已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端午节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端午节由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7:11
C.纪念楚庄王。
1、纪念孝女曹娥说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2、纪念伍子胥说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伍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伍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扩展资料
流传甚广的“历史人物纪念”观点,依据南朝梁人吴均的神话小说《续齐谐记》及宗檩的《荆楚岁时记》,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还有认为是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纪念介子推等。在历史发展演变中,传统节日大多数被附会上某些传说作为“起源”,但经实际考察,这些故事传说远远晚于节日诞生,是后世构建出来的。
因近代前对历史考证缺乏,导致各种牵强附会的起源说法甚多,也由于某些历史人物碰巧与该日有关联,于是便产生了“纪念说”,其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近代的史学家不断指出纪念屈原这说法的错误,因为早在屈原年代以前,端午节已经存在。
综览汉魏文献资料可发现,汉王朝经历四百余年历史,充满浪漫、*,保持南楚故地乡土本色的楚文化,而被誉满天下的楚文化传人屈原,在汉魏前时代的端午节活动没有留下只言片语记载,因而许多学者认为端午节与屈原无关。
在民间传说中,除了端午源于屈原说外,尚有纪念伍子胥、孝女曹娥、介子推、廉吏陈临、越王勾践等等说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7:12
C 纪念楚庄王追问确定?好像不是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