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经济学家思考这句话给你的学习 将来的工作有何指导和借鉴意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0:17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5:01
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学的过程中会使用到多种思维工具以及分析方法,例如从微观至宏观分析法、理性人假设、收益-成本分析法、量化分析等多种方法,我认为经济学最重要的一种思维方法是从假设开始构建模型,最终得出结论的思维方法。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为了使问题能够被分析,往往会需要对现实中的复杂问题进行适当的抽象与简化。为了保证简化的合理性,必须先对简化过程中的重要假设进行检视。只有通过合理的假设构建起来的模型才能导出合理且有预测力的结论。例如,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估计一辆汽车的年均使用成本,往往假设其使用寿命等于同车型平均使用寿命。但是如果另一车型的平均寿命,这一假设就是不合理的,那么计算出的年均汽车使用成本就会极不合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5:01
思考和启示是:
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学的过程中会使用到多种思维工具以及分析方法,例如从微观至宏观分析法、理性人假设、收益-成本分析法、量化分析等多种方法,经济学最重要的一种思维方法是从假设开始构建模型,最终得出结论的思维方法。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为了使问题能够被分析,往往会需要对现实中的复杂问题进行适当的抽象与简化。为了保证简化的合理性,必须先对简化过程中的重要假设进行检视。只有通过合理的假设构建起来的模型才能导出合理且有预测力的结论。例如,在生活中,需要估计一辆汽车的年均使用成本,往往假设其使用寿命等于同车型平均使用寿命。但是如果另一车型的平均寿命,这一假设就是不合理的,那么计算出的年均汽车使用成本就会极不合理。
那么如何把经济学应用于生活,举几个例子:
1.协同效应:
简单来说就是“1+1>2”的效应。在工作中我们最常见的是指并购后的两家企业竞争力增强,比独立存在时有更高的业绩。协同的价值一般在于整合资源、成本降低、收入增长。同样,团队的力量要大于一个人的力量。
2. 格雷欣法则
即劣币驱逐良币,这是我们昨天刚刚讲的理论,但是昨天更倾向于道德方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在工作中的应用。
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会被人们贮藏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会充斥市场。在我们的工作中有这样的例子,工厂为了精简员工、提高效率,就让夫妻双方都是本厂职工的必须有其中一个下岗,工厂的本意希望能力强的留下,但事实上往往是有能力的人先离开了,而能力弱的留下了,因为能力强的人找到新工作的几率更大。
3. 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剩余
在经济学中,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举个例子
消费者剩余:就是同一个价格下,消费者的需求量超过生产者的供给量,这部分剩余的消费量x价格就是消费者剩余。比如说3元一斤的苹果,你想买5斤,而摊子上只有3斤,这(5-3)X 3=6就是消费者剩余。边际效用:多一个商品购买量导致的效用的变化量。比如,你吃100个馒头,在第22个馒头时,你的效用是36,而第23个馒头时,你的效用是18,我们就说在第22个馒头的边际效用为18-36=-18。
消费者剩余的例子:
比如说第二份半价,原理也是类似,由于再次购买商品的*降低,消费者愿意为商品花的钱变少了,而商家又希望最大限度地压榨消费者剩余,所以有了“第二杯半价”的营销方式。
4.棘轮效应
棘轮效应,是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尤其是在短期内消费是不可逆的,其习惯效应较大。这种习惯效应,使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即相对于自己过去的高峰收入。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于收入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
这一效应是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的。古典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消费是可逆的,即绝对收入水平变动必然立即引起消费水平的变化。针对这一观点,杜森贝认为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消费决策不可能是一种理想的计划,它还取决于消费习惯。这种消费习惯受许多因素影响,如生理和社会需要、个人的经历、个人经历的后果等。特别是个人在收入最高期所达到的消费标准对消费习惯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
其实这个经济学理论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5.边际成本
指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在生产管理中很常用,如生产一台汽车成本很高,但由于规模效应,生产第一万台汽车的成本会比只生产一台车低很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5:02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其实就是问自己为什么学习经济学。有的人觉得经济学不就是研究钱嘛,那你可能学经济学的目的是希望能通过学习经济学来赚大钱;有的人可能是听过一些经济学有趣的小故事觉得经济学很有趣,有的人则觉得经济学是一种观察世界的视角,它有助于你理解你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
有了学习经济学的初衷,希望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我们就会有一个预先的假设,经济学能达成我们的目的,经济学家的思考方式比我们常人的思考方式更好。
举个例子,小张原来上班时,年薪24万,去年辞职创业,一年下来赚了35万元,他认为自己创业是对的。因为年收入增加了,但是从经济学家的角度就不止考虑会计收入上的得失,还要考虑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东西),小张创业赚了35万的机会成本是什么?或者说放弃了什么呢?首先他每年年薪24万,其次还有许多隐性收入、福利等加起来每年大约6万左右,这是他放弃的;再者他创业时用自己50万的积蓄,如果放在银行一年5%的利息算的换,25000元;最后他以前工作时,下班较早晚上还可以做点兼职,一年下来也有个4万左右的样子,这样一算,他的机会成本是36.5万元,而收入之后35万,小于机会成本,单单从这一年来看,他创业时亏的。
我们解决问题时就是在利用自己的经验,套用过往中类似的方*,如果有可以直接复制过来用,如果没有就去发现新的方法,这个可以请教别人、读书等。经济学只是其中一种看待和解决问题的视角,我们应该学着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可以让我们做出的决策更理性,但是不要只用经济学家的视角思考,因为这样会变得片面。在考虑问题时,用到机会成本所做的决策会更明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应该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