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工区区域材料投放有哪些基本原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0:23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1 18:28
(一)根据主题投放材料
区角活动中, 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的, 是与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紧密相关的, 将教育目标隐性地体现于材料之中, 是区角活动的一大特点。也就是说,为了更有效地发挥自然材料的作用,我们应根据主题活动有计划地投放游戏材料。比如在中班的美工区, 我们结合主题“红黄蓝绿”投放了许多乡土特色材料如: 种子、石头、树叶、瓜果等, 开展了种子粘贴、石头画、树叶印画、瓜果装饰等活动。通过幼儿对材料的操作使用体现本土材料带给自己的乐趣, 并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二)根据幼儿游戏的发展提供材料。
材料与游戏紧密相连,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直接感受到的内在生理体验,以及由这种经验引起的外在物理经验,其中既有同化,又产生顺应,以达到适应。不同时期产生的不同体验和经验,建构不同的知识,获得不同的发展。因此,应根据游戏的发展不断补充材料,以给予孩子尽可能多的选择机会。例如:在“我们的家乡”主题活动中,教师根据本地特色和幼儿的兴趣创设了“农作物之家”,并根据材料的特性,以及随着幼儿游戏的发展,使用同种材料在各个区角活动中创造出丰富的玩法。例如刚开始,在自然角中放一些玉米、花生、大豆等农作物让幼儿观察比较它们的不同特征。然后再在数学区中用花生进行分类、排序、数数等;在益智区用蚕豆做棋子;最后随着幼儿对农作物特性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在美工区中让幼儿用种子贴画,用花生叶拼图、装饰。综上所述,游戏的发展产生了对材料的需要,而材料的提供又反过来促进了游戏的发展。
(三)根据幼儿的兴趣提供材料。
合适的活动材料为孩子自主性探索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孩子们的探索水平和探索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活动区兴趣浓厚的幼儿,能力都在中上水平,兴趣差的幼儿,能力发展相应较差。因此,要培养幼儿的能力应从提高幼儿的兴趣入手,在积极肯定、鼓励其大胆表现的同时,一定要加以指导,才能促进幼儿的兴趣与能力的相辅相成,把活动区潜在的教育价值转化为素质提高的现实价植。因此,我们要以幼儿年龄特点为依据,首先挖掘同种材料在各个年龄阶段中的使用,充分让孩子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学习和获得发展。如在“趣味编织角”中小班幼儿利用芦苇叶打结、编手镯;中班幼儿利用芦苇叶编制糖果、小鱼等;大班幼儿则利用芦苇叶编制长颈鹿、麻雀、带鱼等。其次是多种材料在各个年龄阶段中的使用,如:小班投放种子、叶子、竹等让幼儿进行比较分类、排列数数、粘贴等;中班投放稻草、木块、蔬菜、瓜果等进行装饰拼图、折叠粘贴等;大班投放稻草、贝壳、竹、木片等进行编织、搓、锯等。
(四)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提供层次性材料。
幼儿的学习是一种个体性的学习,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幼儿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材料的投放不能一刀切,应该通过观察、评估每一个幼儿的发展状况,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如同样美工角,同一“做蔬菜”内容,有意投入两类范例供幼儿选择,一类是立体范例,一类是平面范例,不同层次的幼儿就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材料不再是一筐装,而是不同水平幼儿有适合自己的一小盘材料,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能到成功的体验。又如在语言区中,因同一班级的幼儿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就要对不同层次的幼儿提出不同要求,提供不同的材料,能力较弱的幼儿可提供录音机、磁带,让幼儿学习仔细认真地听故事,能力中等的可提供图书,让幼儿自己会看图讲故事,能力强的可提供故事的部分情节,让幼儿自己想象故事的发展并进行讲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1 18:28
美工区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他们会用橡皮泥做出各种点心,用剪刀剪出各种精致的作品,用画笔绘画出美丽的图案。可是,最近我发现每次区域活动,美工区就特别冷清,看来是孩子们对原有提供的材料已不感兴趣。
于是,在这次的区域活动时,我拿出两筐材料对孩子们说:今天,我准备许多材料,有吸管、糖纸、模具刀等,你们可以把这些材料和橡皮泥组合起来使用,可作新作品。活动刚开始,孩子们都拥到了美工区。充足的材料让每个孩子都拿到了自己喜欢的游戏材料,但他们的表现却出乎我的意料:辰辰拿模具刀切来切去,贝贝拿吸管在橡皮泥上戳来戳去 …… 大部分孩子都只停留在摆弄材料的层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