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0:33
共4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9-17 07:40
1、《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2、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懂视网 时间:2022-09-20 22:45
《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懂视网 时间:2023-02-08 05:09
1、《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2、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8 02:17
主要内容:在我小时候,最讨厌邻居衍太太,她的心眼儿坏、为人奸诈,还散布流言说我偷东西。后来,我愤然离开了家乡,去外地求学。但是学校里乌烟瘴气,都没有学到什么真才实学,当时办学的人都比较*,让人失望。尽管如此,我还是接触了一些新思想,比如说《天演论》。最后,我去日本求学,可是错信了前辈的话,赔了很多钱。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8 03:35
《琐记》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是《朝花夕拾》一书中第八篇文章,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文章从作者切身感受出发,写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影响。 第九段中说城中唯一的一所中西学堂也成了“众矢之的”。这也的确说明了封建旧思想的根深蒂固,人们对新思想的不了解、不认同。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8 05:10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朝花夕拾》写的虽然是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是对亲人和师友的缅怀、眷念,但同时又超越于此而表现了一个特定历史时代中国社会的面貌,提供了丰富、详实的文献资料。这是一般的回忆散文所不可企及的。《朝花夕拾》是一本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的散文集。这使它与同时期许多散文作家的作品明显地区别开来。它具有一种适性任隋、洒脱不羁的风格,想说就说,想骂就骂,心中的种种爱憎悲欢,任其在笔下自然流泻。
提问《朝花夕拾》琐记文中写了两部分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部分内容。
回答《琐记》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文章从作者切身感受出发,写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影响。 第九段中说城中唯一的一所中西学堂也成了“众矢之的”。这也的确说明了封建旧思想的根深蒂固,人们对新思想的不了解、不认同。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
提问《朝花夕拾,文中衍太太对孩子们做了哪些事情,她做的对吗?为什么?
回答衍太太是位专爱拨弄是非,教唆小孩子作恶,然后散布流言蜚语的两面派人物。衍太太经常这样教唆孩子们做坏事,并且把自己的责任推卸得干干净净。作者对衍太太这样的小人是十分憎恶的。随着岁月的流逝,对于衍太太之流的流言家,作者已经找到斗争的办法,那就是揭穿流言,抓住流言家的证据,给予无情的反击。
提问《朝花夕拾》除了琐记,衍太太还在《朝花夕拾》的哪一篇文章中出现过?结合文章分析衍太太的性格。
回答衍太太在鲁迅《朝花夕拾》的《父亲的病》、《琐记》中出现过,共记叙了五件事,分别为:《父亲的病》中:她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让父亲临终时也没能享受安宁。《琐记》中:1、怂恿孩子们比赛打旋子,在孩子们跌倒时却又故作姿态。2、鼓励小孩子吃冰;3、怂恿孩子看不健康的书籍;4、怂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还散布流言。
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恨的人。孩子们干坏事,事后又充当“老好人”,她挑逗孩子们看淫画还教唆鲁迅剧透自己的首饰变卖,然后歪曲事实,无中生有的散布流言。
她可以说是作者青少年时期的“噩梦”。衍太太是封建时期典型的市侩形象,她愚蠢、自私自利、心术不正,让人心生厌恶,也正是由于处在这样的环境下,作者才更加决定要外出留学。
提问《朝花夕拾》琐记中如何理解“仍然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一,有闲空,就照例地的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这句话
回答这边您要咨询的问题是哪一个呢
提问《朝花夕拾》琐中古诗“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出自唐代哪位诗人之口?作者引用它有何意?
回答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意思是:找遍九天之上寻遍九地之下,却还是茫茫不见所寻不得。《长恨歌》是中国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这首诗是作者的名篇,作于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时作者35岁,任周至县尉。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大家都很感叹。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一首长诗,请陈鸿写一篇传记,二者相辅相成,以传后世。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称那篇传叫《长恨传》。 当时长安妓女以“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而自夸,并因此身价倍增。
提问《朝花夕拾》琐记中结合《朝花夕拾》的文章,说一说鲁迅先生由开始的科学救国,到医学救国乃至最后的文学救国三阶段的心路历程?
回答 篇名:《琐记》,先就读于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后就读于矿务铁路学堂。《藤野先生》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后“弃医从文”。 《琐记》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一文中写了三件事,表达了对衍太太的不满。《琐记》当中,鲁迅通过衍太太在孩子吃冰、打旋时的“看热闹”的态度以及她劝说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去卖的事件写出了衍太太令人生厌的嘴脸。 《藤野先生》记录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作者并没有单纯地写到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学业的关心,对其生活的关照,也写了藤野先生不注重生活细节,不重视着装的生活习惯,作者通过这些细致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一个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但不拘小节的老师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