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而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09 14:2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天前
中原焦点团队黄静2020-9-6中16坚持分享第418天
什么是顺势而为?顺势而为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做事要顺应 潮流 ,不要 逆势 而行。
细想一下,事情的成败原因可以归结为一个字,势,顺势而为,如顺水推舟,事半功倍;逆势为之,则逆水行舟,艰难险阻,功败垂成。
势是什么,就是一种趋势,一种方向,一种潮流。顺势而为,关键在于一个“势”字,要有一双慧眼,判明大势进退;要有一颗明亮的心,悟达通透。只有看得清,瞅得准,心如明镜,才会知晓大方向,大趋势,知进退。关键在于一个“顺”字,顺应,顺道,而不是悖逆,逆反。关键在于一个“为”字,只有作为才能成就事业,只有作为,才能通向未来。
庖丁解牛也是顺势而为,一名叫丁的厨工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所以解起牛来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作为咨询师如何顺势而为?
咨询师只有更好的把握势,才能帮助到人,帮助到自己。咨询师开始的时候容易用刀砍骨头,刀是技术,骨头是来访者的问题,往往骨头没砍断,刀也花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此时咨询师更多的只想怎么去改变来访者,不关注来访者的情绪,不去感受他的感受,不清楚来访者的脉络在哪儿,肌肉的纹理在哪儿,所以找不到合作的机会。硬碰硬不行,此时可以用云手,借力发力,顺势而为,找到来访者的脉络,进入来访者的世界,合作的机会自然到来。
咨询师可以在哪些方面顺势而为?
一.咨询前的顺势而为
不属于咨询范畴的,不属于能力范畴的,当事人不愿意的,最好不要接。这样不是顺势而为,是逆势而为,有的咨询师想突破自己,啥咨询都想接,啥咨询都敢接,可能费了很大的功夫,效果不好,还会出状况,出问题。
1.是否属于咨询范畴:有的明显不符合咨询范畴,违背咨询伦理。哪些能接哪些不能接,咨询师一定要知道,需要学习咨询伦理,学习症状学。有精神状况的不能接,效果差,或者没有效果。根据情况可以做些辅助工作。
2.是否属于能力范畴:超过你的能力,接的心惊胆战的,最好不要碰。可以做超出能力一点点的,做不了的不要碰。接纳我们的*,这不是在否定自己,每个人都是有的地方*,有的地方有能,把能做好的做好即可。
当然可以尝试去突破,如果试了之后感觉不好就做自己擅长的。做着做着感受发生变化,也许会出现新的能做的范畴。逆势会耗时、耗力、耗神、无效。先找到适合自己的咨询对象,再拓展。
3.当事人是否愿意咨询:做咨询助人一定看对方的意愿,一定让家长给孩子说清楚,征得孩子的同意。不要想着说不定可以呢,逆势而为,会很纠结,很难受。来访者并不想做咨询,何必强求呢?等内耗的差不多了,再来咨询效果会比较好。家长没有感觉你试图劝他咨询,他的感觉也会很好。永远不要比来访者更着急、更智慧、更努力,你急了,你就走的快了,走得快就把握不了他的脉络,拉着走,他就很难受,就不想和你一起走了。
二、咨询中的顺势而为
来访者愿意聊了,应该往哪个方向走由来访者决定。不是咨询师认为什么是来访者需要的,他哪个问题最严重,最需要解决,这是按我们的脉络走。只有找到来访者的脉络才能顺势走。就像我们喜欢吃河南烩面,别人非要请你吃扬州炒饭,估计以后你就不想和他在一起吃饭了。就像请熊猫吃鱼,东西很好,但是我不喜欢。
所以让咨询慢下来,不要比来访者能,不要比来访者厉害,不要觉得自己知道问题在哪儿,这样他就不愿意做更多的沟通。而要问他希望聊点什么?
1.开场
在开场的时候,面对不同类型的来访者有不同的聊法。如果是游客型,我们就要接纳他是游客的状态,陪着走,一两次咨询没有效果很正常。如果着急,特别来访者是朋友的孩子,这个时候就容易着急。一着急就想去说服他,教导他,让他明白一些东西,这样就聊不下去了,他会感觉跟我们沟通不舒服。
严格来说,家长做不了孩子的咨询师,相对顺势而为,相对符合谈话的脉络,已经不错了。谈话时孩子还没有说完,我们就去打断,不等孩子的情绪出来,我们就去讲道理,就去要求、指挥、威胁、指责等,因为我们等不及。但是无需内疚,家长的角色就是这样。
如果来访者还是不想聊,就聊能聊的。安全与放松是敞开的前提。顺势而为,势是指规律。不以改变为目的才有改变的机会。理解人性,理解规律。来访者可能会想:不知道咨询师是不是妈妈请过来的间谍?会不会教育我?所以可能不愿意说。此时我们要明白:能说是难得,不说是正常。
当咨询师是和善的,是真诚的,对来访者不说也接纳,不*迫他说,讲保密原则,讲来做咨询是正常人,咨询不代表一定是心理有问题或者有病,并且不会告诉爸爸妈妈,这样来访者更多的话题就出来了。这就是规律,心里敞开的规律。如果不了解,上来可能就会说:我是专业咨询师,我听你妈说你在学校过的很不好,你妈一个小时给你花这么多钱,你还不赶快说吧。估计来访者更不愿意说。
当看到在他不愿意说的时候还能回应,不愿意来时还能来到咨询室,这都是很难得的,看到这些就能顺势。稳是改变的定海神针。稳下来,看到他的脉络,陪伴着他走。
不做咨询师,做家长也需要了解这些东西。逆势而为,经常和孩子碰撞,和先生内耗,鸡飞狗跳,家庭不幸福。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2.重要的点多停留
经过一系列的铺垫,在当事人愿意说的过程中,理解他在说什么,找到他的脉络。不是你认为对的就是对的,你认为他哪儿出问题了,就试着指出来。指出来不是不可以,指出来又可能怎么样呢?找到一系列来访者在意的,看重的,期待的,想要的,而非咨询师认为的。在他的世界里面是什么样的,他在意的,想改变的,还要花很多的时间探讨,而非急着去找目标。不要拉着走,在这些重要的点做更多的停留。
咨询师往往想更快的帮助对方,来访者刚说了一个点,咨询师就想往目标上走,这不符合规律,所以不知道怎么走时让咨询慢下来,在他想聊的点做更多停留,而不是想着可以往下一步走了。不用担心效果,咨询本身就是一个过程,暂时没有帮助很正常。
焦点解决一般不给来访者建议,有的咨询师就想给建议,想挑战权威。就像闯红灯,走夜路多了,难免出事。啥时间摔个跟头就知道啥感受了。规则在我们自己心中,按照大规律走,尽量不要违背规律。
找到在意的点,做更多的停留,保持足够好奇。如何才能做到?要心怀敬畏之心,尊重孩子,真正的尊重了,才能好奇、欣赏、接纳,才能停留,才能具体的详聊。没有敬畏之心,做不到好奇,做不到更多的停留。敬畏是很多人缺乏的。面对孩子,会认为他懂啥,他会啥。看到别人会想他算啥,他是老几,人家比他厉害多了。所以看不到更多的角度和面向。如果是我们处在那个位置,不一定有他们做的好。
当来访者父母责备出现状况的孩子时,希望咨询师怎么办?咨询师在跟家长谈的时候,脉络是什么,顺着规律来走。每个人在当下都尽了全力,每个人都希望孩子更好。虽然他们做的不好,也希望被看到。做咨询时要更理解、肯定、支持、相信家长。家长最烦的是咨询师对家长不耐烦,咨询师把家长吵一顿。
在和孩子沟通中,家长为啥停留不了?因为没有敬畏之心。最怕爸妈是学霸,学霸爸妈觉得自己很能,就不会对孩子好奇。所以双方互相斗争,都试图让对方认同自己。如果家长真的能,就会显得自己没那么能,而是让孩子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好奇、停留,怀着欣喜、赞赏、好奇的态度,让孩子更多的说,这样才能了解到很多东西。
家长或咨询师一旦评价对方又不想说了,因为说了也不被重视。沟通中的规律是每个人都需要被重视、被认可、被理解、被欣赏、被看到。你需要把我当回事,我在你这儿是重要的。焦点强调欣赏,相信每个人都想更好。当他感觉自己没有做好,还能被看到想更好的心,这就符合了人性的规律,他就愿意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咨询师不居功,顺应人性的规律走,来访者的力量就会出来。每个人在他的世界有他的道理,找到他的规律,找到他的道理,找到他看重的,何以如此看重?这一块能说的再多一些吗?做更多的探讨。了解在他的世界里的山川河流、花花草草是何种旖旎风光。
有的时候聊的过程中会用到焦点的很多技术,教了很多方法,给了很多建议,但来访者不领情。来访者只是想倾诉一下,并不想要建议,所以要避免用力过猛或火力不够。一定谨记不是按照我们的想法认为该怎么样?
焦点是一个尊重与希望的学派,在尊重与希望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帮助到对方。把握他的脉络,把握他的势,想走就走,想停就停,想哭就哭,不硬推硬拉,身后一小步引导。
生活中也是如此,孩子情绪不好时,能否先让情绪出来,还是讲道理、批评等,孩子已经烦死了,家长还在拼命说,孩子进屋了,把门踹开说,这就是逆势而为。弄得两败俱伤,头破血流。
3.主线
在意的点停留的足够长之后,可能会聊到其他地方,可以顺势扯回来。尊重才能顺势,来访者想聊的不让张口,可能主题也不想说了。所以不着急谈目标,目标自然而然出现之后,再聊其他的。在重要的点上顺势,如目标、资源、一小步。在咨询的大方向上走,聊到哪儿是哪儿。
关于资源,你真的好奇吗?真的看重吗?还是着急接下来做什么?资源没有聊透,可能说不出来接下来的行动。不要心怀如何更快改变对方的心。背负这些,就有压力,就不会顺势而为。不求不帮,来欢迎,去不留。
三.成长的顺势而为
许多咨询师专业的成长只停留在听课,听再多的课也不会做咨询。要想学会游泳,必须不断的在水里练才行。在岸上看再久,听教练说再多,还是学不会。所以必须实操跟上,持续浸泡;不经过那么多年,成长就是出不来。成长最大的捷径就是没有捷径。一急就断,一断就不想走了。战胜心中的怯懦,大量的实操,把握基本功,不然学再多的技术,也很难用上。
所以不管是在咨询中,还是在专业成长上,要把握更多的规律和人性的特点,尊重来访者的步伐和脉络,顺势而为,借力发力不费力,更好的助人助己。
(根据刘老师2020年9月6日集体大约练课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