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懂得孝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05 23:5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22 14:16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起码规范,所以父母教育孩子懂得孝顺很有必要。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懂得孝顺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子懂得孝顺的方法
1.让孩子知道父母为孩子和家庭付出的辛苦
让孩子了解父母通过劳动给自己的一切是用心血汗水换来的,要百倍珍惜,并要有感激之情。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年龄,所提出的问题,决定让他们了解家庭经济问题到什么程度。家境困难的,使孩子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懂得生活应该俭朴,与父母共同克服困难;家庭富裕的要让孩子知道富裕更是父母辛勤劳动换来的,要在学习、品德上努力上进,珍惜父母的劳动所得。
2.父母要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父母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教育孩子。父母怎样对待长辈,孩子将来就会怎样对待父母。当孩子明白他有为家人的欢乐、幸福出一份力,并能自觉地为维护家庭利益而努力,甚至*自己的一些需要和愿望时,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就已经建立起来了。
家庭责任感是社会责任感的基础。社会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感情,它要求个人处理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对社会、对公共利益的影响,并自觉抵制违*公共利益的行为。
要把孩子的家庭责任感扩大为社会责任感,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榜样。比如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关心爷爷、奶奶、伯父、伯母、堂兄妹、表兄妹等亲属,当知道他们当中有人生病了,带上孩子去探望,当他们求助时,尽自己所能给以帮助。然后引导孩子尊敬老师、关爱同学、邻居,进而关心帮助社会上不相识的人。
3.让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教育孩子尽早学会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并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可以使孩子从中体验父母的辛苦,减轻父母的负担。
4.教会孩子同情、体谅和怜悯别人
父母要从小教育孩子眼中有人,学会理解父母,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权欢乐、幸福,孩子不仅应知道自己有需要和愿望,还应想到父母和亲人的需要和愿望。
父母要教会孩子对人有同情心,告诉孩子为了实现父母和亲人的愿望,可以适当地*或放弃自己的部分需要和愿望,比如父母应坚持让孩子把好吃的先让给长辈;与孩子一同上街购物,要求孩子帮助拎些东西;父母下班回家,应主动让父母安静休息,当家里条件不许可时,*自己的某些需要与愿望等等。
5.具体要求和训练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不是抽象的说教,而是有具体内容的训练。如教孩子学会根据性别年龄称呼“叔叔”、“阿姨”、“老爷爷”、“老奶奶"等;听父母说话时要认真,眼睛不东张西望,不插嘴;父母批评时不顶嘴,不任性;在家要当父母的小帮手;要知道父母的生日,主动为父母祝贺生日;有好吃的,先让父母尝等等。孩子从小事做起,天天训练,就可以形成习惯。
教育孩子懂得孝顺的方法
如何培养孩子孝顺的品质
第一、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了,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第二、要从小事入手训练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愁,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如关心家长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孩子应主动照护,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第三,要以身作则,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有一个故事是值得借鉴的。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孝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时,这对中年夫妇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可见,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现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仅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计“刮”老人们的财物,这给自己孩子的影响更不好了。因此,我们不得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决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一、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二、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三、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四、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五、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六、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七、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八、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九、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十、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
猜你喜欢:
1. 如何教育孩子善良感恩
2. 如何教育孩子懂得知恩图报
3. 如何教育孩子有感恩的心
4. 如何教育孩子成才心得体会有哪些
5. 家庭教育孩子十大方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22 14:16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起码规范,所以父母教育孩子懂得孝顺很有必要。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懂得孝顺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子懂得孝顺的方法
1.让孩子知道父母为孩子和家庭付出的辛苦
让孩子了解父母通过劳动给自己的一切是用心血汗水换来的,要百倍珍惜,并要有感激之情。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年龄,所提出的问题,决定让他们了解家庭经济问题到什么程度。家境困难的,使孩子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懂得生活应该俭朴,与父母共同克服困难;家庭富裕的要让孩子知道富裕更是父母辛勤劳动换来的,要在学习、品德上努力上进,珍惜父母的劳动所得。
2.父母要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父母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教育孩子。父母怎样对待长辈,孩子将来就会怎样对待父母。当孩子明白他有为家人的欢乐、幸福出一份力,并能自觉地为维护家庭利益而努力,甚至*自己的一些需要和愿望时,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就已经建立起来了。
家庭责任感是社会责任感的基础。社会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感情,它要求个人处理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对社会、对公共利益的影响,并自觉抵制违*公共利益的行为。
要把孩子的家庭责任感扩大为社会责任感,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榜样。比如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关心爷爷、奶奶、伯父、伯母、堂兄妹、表兄妹等亲属,当知道他们当中有人生病了,带上孩子去探望,当他们求助时,尽自己所能给以帮助。然后引导孩子尊敬老师、关爱同学、邻居,进而关心帮助社会上不相识的人。
3.让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教育孩子尽早学会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并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可以使孩子从中体验父母的辛苦,减轻父母的负担。
4.教会孩子同情、体谅和怜悯别人
父母要从小教育孩子眼中有人,学会理解父母,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权欢乐、幸福,孩子不仅应知道自己有需要和愿望,还应想到父母和亲人的需要和愿望。
父母要教会孩子对人有同情心,告诉孩子为了实现父母和亲人的愿望,可以适当地*或放弃自己的部分需要和愿望,比如父母应坚持让孩子把好吃的先让给长辈;与孩子一同上街购物,要求孩子帮助拎些东西;父母下班回家,应主动让父母安静休息,当家里条件不许可时,*自己的某些需要与愿望等等。
5.具体要求和训练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不是抽象的说教,而是有具体内容的训练。如教孩子学会根据性别年龄称呼“叔叔”、“阿姨”、“老爷爷”、“老奶奶"等;听父母说话时要认真,眼睛不东张西望,不插嘴;父母批评时不顶嘴,不任性;在家要当父母的小帮手;要知道父母的生日,主动为父母祝贺生日;有好吃的,先让父母尝等等。孩子从小事做起,天天训练,就可以形成习惯。
教育孩子懂得孝顺的方法
如何培养孩子孝顺的品质
第一、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了,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第二、要从小事入手训练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愁,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如关心家长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孩子应主动照护,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第三,要以身作则,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有一个故事是值得借鉴的。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孝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时,这对中年夫妇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可见,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现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仅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计“刮”老人们的财物,这给自己孩子的影响更不好了。因此,我们不得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决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一、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二、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三、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四、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五、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六、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七、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八、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九、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十、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
猜你喜欢:
1. 如何教育孩子善良感恩
2. 如何教育孩子懂得知恩图报
3. 如何教育孩子有感恩的心
4. 如何教育孩子成才心得体会有哪些
5. 家庭教育孩子十大方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22 14:16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起码规范,所以父母教育孩子懂得孝顺很有必要。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懂得孝顺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子懂得孝顺的方法
1.让孩子知道父母为孩子和家庭付出的辛苦
让孩子了解父母通过劳动给自己的一切是用心血汗水换来的,要百倍珍惜,并要有感激之情。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年龄,所提出的问题,决定让他们了解家庭经济问题到什么程度。家境困难的,使孩子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懂得生活应该俭朴,与父母共同克服困难;家庭富裕的要让孩子知道富裕更是父母辛勤劳动换来的,要在学习、品德上努力上进,珍惜父母的劳动所得。
2.父母要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父母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教育孩子。父母怎样对待长辈,孩子将来就会怎样对待父母。当孩子明白他有为家人的欢乐、幸福出一份力,并能自觉地为维护家庭利益而努力,甚至*自己的一些需要和愿望时,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就已经建立起来了。
家庭责任感是社会责任感的基础。社会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感情,它要求个人处理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对社会、对公共利益的影响,并自觉抵制违*公共利益的行为。
要把孩子的家庭责任感扩大为社会责任感,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榜样。比如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关心爷爷、奶奶、伯父、伯母、堂兄妹、表兄妹等亲属,当知道他们当中有人生病了,带上孩子去探望,当他们求助时,尽自己所能给以帮助。然后引导孩子尊敬老师、关爱同学、邻居,进而关心帮助社会上不相识的人。
3.让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教育孩子尽早学会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并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可以使孩子从中体验父母的辛苦,减轻父母的负担。
4.教会孩子同情、体谅和怜悯别人
父母要从小教育孩子眼中有人,学会理解父母,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权欢乐、幸福,孩子不仅应知道自己有需要和愿望,还应想到父母和亲人的需要和愿望。
父母要教会孩子对人有同情心,告诉孩子为了实现父母和亲人的愿望,可以适当地*或放弃自己的部分需要和愿望,比如父母应坚持让孩子把好吃的先让给长辈;与孩子一同上街购物,要求孩子帮助拎些东西;父母下班回家,应主动让父母安静休息,当家里条件不许可时,*自己的某些需要与愿望等等。
5.具体要求和训练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不是抽象的说教,而是有具体内容的训练。如教孩子学会根据性别年龄称呼“叔叔”、“阿姨”、“老爷爷”、“老奶奶"等;听父母说话时要认真,眼睛不东张西望,不插嘴;父母批评时不顶嘴,不任性;在家要当父母的小帮手;要知道父母的生日,主动为父母祝贺生日;有好吃的,先让父母尝等等。孩子从小事做起,天天训练,就可以形成习惯。
教育孩子懂得孝顺的方法
如何培养孩子孝顺的品质
第一、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了,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第二、要从小事入手训练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愁,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如关心家长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孩子应主动照护,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第三,要以身作则,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有一个故事是值得借鉴的。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孝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时,这对中年夫妇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可见,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现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仅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计“刮”老人们的财物,这给自己孩子的影响更不好了。因此,我们不得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决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一、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二、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三、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四、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五、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六、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七、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八、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九、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十、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
猜你喜欢:
1. 如何教育孩子善良感恩
2. 如何教育孩子懂得知恩图报
3. 如何教育孩子有感恩的心
4. 如何教育孩子成才心得体会有哪些
5. 家庭教育孩子十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