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简说红楼之宝钗扑蝶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07 20:3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8:48
为突出人物特点,《红楼梦》作者对书中的每一个关键性人物均有重点阐述,并且为每人独家订制了不同的经典场景,如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湘云醉卧芍药丛等等。
如果要评说《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薛宝钗的话,除了要全方位介绍她的容貌、才能、贤德的特点之外,还有一个关于宝钗的经典场景是必须要详细解说的,那就是“宝钗扑蝶”。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宝钗扑蝶”这个片断,不仅仅是因为其具有画面动感与美感,主要是对塑造宝丫头的性格特点至关重要。
在解说宝钗扑蝶之前,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先概括介绍一下宝钗的为人处事风格,使首次看到简说红楼系列文章的读者在心中对宝钗有个粗略的概况,以便于更准确地理解这个精彩的片断。
凡是详细研讨《红楼梦》的读者应该是知道的,宝钗不仅容貌出众,艳冠群芳,而且满腹经纶,才华横溢,最让人叹服的却是贤良淑德,品位高雅。如此卓而不群的女子,的确是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也许正是基于此,曹雪芹才在书中多次将宝钗喻为杨贵妃,而杨贵妃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其花容月貌是妇孺皆知的,诗仙李白曾经有诗云,“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宝钗虽然长得鲜艳妩媚,拥有羞花之容貌,但性格内敛,不事张扬,行事端庄大方,素有“停机之德”,令人望而却步。当然,也正是因为她是儒家思想的拥趸者,所以一直以来饱受诟病,被世*加鞭策,更有反对儒家思想之人,以此为口实,借机对宝钗大肆攻击,混淆视听,让不明*的读者对其产生诸多误会。加之《红楼梦》后四十回中高鹗违背曹公之原意的续写,让宝钗与大病中的宝玉结婚,并且黛玉因此而命丧黄泉,更是让读者对宝钗深恶痛绝。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与冤案,不过今天不详解这件事情。
宝钗扑蝶是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这个回目画面虽美,却也是让宝钗备受指责的一回,很多人断言宝钗嫁祸于黛玉,指责其心机颇深,用心不端。对于这样的解读,我很是不以为然,因为如果细读《红楼梦》文本,设身处地地去做个换位思考,这样想的人未免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何以见得?我们来看书中的描写。
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巧姐、大姐、香菱与众丫鬟们在园内玩耍,独不见林黛玉。迎春因说道:“林妹妹怎么不见?好个懒丫头!这会子还睡觉不成?"宝钗道:“你们等着,我去闹了他来。”说着便丢下了众人,一直往潇湘馆来。
从这一段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宝钗本来就是要去找黛玉的,后来为什么没进去呢?是因为刚想进去时,看到宝玉进潇湘馆了,宝钗是个心细如发的人,觉得宝玉刚进去,自己再接着跟进去恐有不便,也怕黛玉生疑。正想走开时,忽然看见前面有一双大如团扇的玉色蝴蝶,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宝钗觉得十分有趣,便想扑了来玩耍,于是从袖中取出扇子,向草地下来扑。但是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准备过河去了。宝钗便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也正是在这儿,宝钗听到了红玉与坠儿的对话。因为两人怕有人听到她们说话,准备打开窗户,性急之下,宝钗只得使用一个“金蝉脱壳”之计,一边问她们见到黛玉了吗,一边离开了。
如果我们不存偏见的话,很容易理解宝钗为什么这么说,并不是有意栽脏黛玉,实属人之常情。因为宝钗当时的确是去找黛玉的,在当时那种紧急情况下,脱口而出叫了黛玉的名字也是正常的,根本谈不上刻意嫁祸。我觉得如果宝钗当时是去找探春的,口中肯定叫的是探春的名字,如果当时是去找湘云的,那叫出来的也就是湘云的名字。我们只要是不带立场,中肯地做个换位思考,就很容易想清楚这件事情。
再有,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层面来想,当时宝钗只有十五六岁的样子,尽管她比其他的女孩子成熟些、稳重些,但毕竟是一个青春期的少女,心态是阳光的,还没有我们成年人的那种复杂思维,我们不应该用久经江湖的阴暗心理和倍受摧残的扭曲心态想宝钗,并把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到她身上。如果这样的话,恐怕就真的拂了曹公用情之深意了。
宝钗扑蝶,生动形象地呈现了人物活动的场面,展现出了少女宝钗天真活泼的情趣,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副唯美的图画,生机盎然,成为《红楼梦》中永恒的经典画面之一。
NO:2018-32
于2018.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