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06 14:0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3 05:58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的前半生或者因为出身显赫,或者因为功绩卓著,而位高权重、名声远扬,但在他们的晚年,因为发生一些事或者他们主动参与一些事,而导致晚节不保,要么身败名裂,要么家族覆灭,这样的事在历史上有很多。
比如三国时期,就有两位历史人物是晚节不保的,第一位就是于禁。
于禁是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之首,虽然不如张辽勇猛,但是于禁的地位远高于张辽,于禁原本是曹操生死之交的好友鲍信手下的将领,鲍信在曹操第一次率军与董卓交战时提供很大的支持,并且鲍信的弟弟鲍韬在这次战役中丧命,鲍信在曹操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中为了救曹操战死沙场,手下的将领于禁经将军王朗介绍给曹操,成为曹操手下的将军,这一年是公元192年。
于禁
于禁跟随曹操很早,随后在一系列的战争中显出过人的军事才能,跟随曹操打吕布、讨伐黄巾军刘辟、攻打袁术、降张绣,并在张绣反叛之时稳定了溃兵,平定了抢劫的友军青州兵,此外于禁还斩杀叛乱的
昌豨
,袭夺朱灵兵权,在曹军当中的形象是德高望重,并且对曹操是相当的忠心,可以不顾个人的感情斩杀曾经相识的人,也要维护曹操的法律尊严。
于禁在公元216年被曹操封为左将军,并且有假节钺的权力,这是曹操时代唯一一个假节钺的权力,这个时候的于禁就是曹营外姓将领之首,地位最高,并且于禁的职责最为重要,以当时的曹军部署来说,于禁是统帅曹魏*军保卫许都和洛阳的,这一地位如果不是信得过的将领,曹操是不会让外人来负责的。
于禁
于禁之所以地位高有三个原因:一是对曹操忠心。二是在曹军中德高望重。三是能力也不差。
公元219年,关羽北伐襄樊,征南将军曹仁与汝南太守满宠被关羽围困在樊城,于禁受命率领七军3万人的精锐*军救援襄樊,但由于指挥不当,再加上天降暴雨,于禁的七军三万多人连同于禁本人和立义将军庞德都被关羽俘虏,庞德誓死不降,被关羽斩杀,而于禁选择了投降。
于禁如此之高的地位和身份,与关羽在蜀汉的地位是相当的,但是于禁被关羽打得全军覆没,实在是一生最大的耻辱,而于禁选择投降是曹操都没有想到的事,所以曹操感叹:于禁与我相识相知已经有三十年,遇到险境,怎么会连庞德也不如呢?庞德因为誓死不降,他留在魏国的家人因此受到嘉奖,于禁因为投降,他留在魏国的家人被人看不起,包括于禁一生的英名付诸东流,导致晚节不保。
于禁与关羽
于禁在关羽被杀后,又被东吴所俘虏,孙权为了缓和与曹魏的关系,又把于禁送还给曹魏,这个时候曹操已经去世,曹丕当政,曹丕表面上没有责备于禁,却让于禁到曹操的陵墓那去祭祀,然后还在墙壁画上于禁当年投降的那一幕,曹丕的行为就是羞辱于禁,于禁羞愧难当,不久便去世。
在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每个人的选择都不相同,并不是说选择投降就是没骨气,就是晚节不保,关羽也不投降过曹操吗?投降在当时算正常的,于禁的晚节不保,主要在于襄樊之战中表现太差,指挥不当,导致3万多人被俘虏,这在曹魏看来是奇耻大辱,曹操自从打天下以来,从来也没有哪一场大战中导致3万人被俘虏,连赤壁之战都没有,于禁一次就损失了曹魏三分之一的精锐*军,这只能说于禁的能力与关羽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这也是于禁晚节不保的主要原因。
三国时期另一位晚节不保的历史人物就是钟会。
钟会
钟会出身颍川钟氏,名门世族,他的父亲是司隶校尉、太傅钟繇,他的哥哥是青州刺史钟毓,都是曹魏响当当的人物,钟会从小也是聪慧无比,成年后开始平步青云,出身+才能+聪慧是钟会升迁的根本原因,很快因为才能得到司马昭的赏识,并成为司马昭跟前的红人。
钟会帮助司马昭策划了粉碎魏帝曹髦在司马师去世后夺权的计划,并且协助司马昭平定了淮南三叛乱之一的诸葛诞叛乱,因功被封为司隶校尉,并且还能插手朝廷政令与人事安排,要知道司隶校尉只是京城附近地区的行政长官,对于朝廷中的*无权干涉的,钟会因为是司马昭的亲信,所以做着司隶校尉的官职却干着尚书令的事,在司马昭手下钟会能做到这个地位,是相当不容易的。
钟会与姜维
钟会人生的转折发生在公元263年的伐蜀之战,在战争中,没有人支持司马昭伐蜀,除了钟会,之后钟会就被司马昭任命为18万伐蜀大军的总指挥,起初进展顺利,直到钟会大军被姜维堵在剑阁无法前进,钟会差一点就要退兵,但因为邓艾*阴平,兵临成都城下,直接迫降了蜀汉,刘禅投降,也正是这个时候,让钟会萌生了自立的野心。
之后,钟会诬陷邓艾,导致邓艾被司马昭下令囚禁,然后钟会夺取了所有大军的指挥权,手握18万魏军再加上投降的近10万蜀军,在钟会手下控制的军队达到28万人,超过了东吴全国总兵力,并且与司马昭也不相上下,这个时候的钟会膨胀了,企图反对司马昭获得自立,但是钟会太过于自负,虽然他很聪明,很有谋略,但是缺少威望与*经验,因为谋划不当,被手下的魏军乱兵所杀,钟会留在魏国的养子也被杀,但颍川钟氏只有钟会这一支被灭族,钟会原本就没有亲生儿子,灭的只是养子。
钟会
钟会如果急流勇退,或者规规矩矩听从司马昭的安排,前途不可限量,既是灭蜀的大功臣,又是司马昭的心腹之臣,但是偏偏在手握兵权之后就开始谋反,导致晚节不保、身死族灭,钟会的结局只能是他自己作死,完全没有估算到当前的*局势,要知道18万魏军的亲属全部在魏国,绝大多数人是不可能随着钟会反叛司马昭,况且钟会对军队的掌控力也非常弱,缺乏手段与经验,这也是钟会晚节不保的原因。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3 05:59
就有两位,一位是于禁,因投降被魏家人看不起;还有一位是钟会,手握兵权开始谋反还失败。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3 05:59
在三国晚节不保的人有两位,一个是于禁,一个是钟会。于禁跟随曹操许多年,最后投靠了蜀国。而钟会在将蜀国灭掉后想自立。最后被手下杀死。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3 06:00
贪色误国的唐玄宗,窃国大盗袁世凯,笃信佛教的梁武帝等等都是一生功名显赫最终却晚节不保。三国时期两位晚节不保的人物第一位是于禁,是曹操好友鲍信手下的将领,军事能力过人,在关羽北伐襄樊时全军覆没并投降,一生英名付诸东流,晚节不保;第二位钟会,是灭蜀的大功臣,也是司马昭的心腹,最后谋反。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3 06:00
历史上晚节不保的人物有李斯、王莽、唐玄宗、张廷玉等等,三国时期就有于禁和钟会两位。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3 05:58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的前半生或者因为出身显赫,或者因为功绩卓著,而位高权重、名声远扬,但在他们的晚年,因为发生一些事或者他们主动参与一些事,而导致晚节不保,要么身败名裂,要么家族覆灭,这样的事在历史上有很多。
比如三国时期,就有两位历史人物是晚节不保的,第一位就是于禁。
于禁是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之首,虽然不如张辽勇猛,但是于禁的地位远高于张辽,于禁原本是曹操生死之交的好友鲍信手下的将领,鲍信在曹操第一次率军与董卓交战时提供很大的支持,并且鲍信的弟弟鲍韬在这次战役中丧命,鲍信在曹操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中为了救曹操战死沙场,手下的将领于禁经将军王朗介绍给曹操,成为曹操手下的将军,这一年是公元192年。
于禁
于禁跟随曹操很早,随后在一系列的战争中显出过人的军事才能,跟随曹操打吕布、讨伐黄巾军刘辟、攻打袁术、降张绣,并在张绣反叛之时稳定了溃兵,平定了抢劫的友军青州兵,此外于禁还斩杀叛乱的
昌豨
,袭夺朱灵兵权,在曹军当中的形象是德高望重,并且对曹操是相当的忠心,可以不顾个人的感情斩杀曾经相识的人,也要维护曹操的法律尊严。
于禁在公元216年被曹操封为左将军,并且有假节钺的权力,这是曹操时代唯一一个假节钺的权力,这个时候的于禁就是曹营外姓将领之首,地位最高,并且于禁的职责最为重要,以当时的曹军部署来说,于禁是统帅曹魏*军保卫许都和洛阳的,这一地位如果不是信得过的将领,曹操是不会让外人来负责的。
于禁
于禁之所以地位高有三个原因:一是对曹操忠心。二是在曹军中德高望重。三是能力也不差。
公元219年,关羽北伐襄樊,征南将军曹仁与汝南太守满宠被关羽围困在樊城,于禁受命率领七军3万人的精锐*军救援襄樊,但由于指挥不当,再加上天降暴雨,于禁的七军三万多人连同于禁本人和立义将军庞德都被关羽俘虏,庞德誓死不降,被关羽斩杀,而于禁选择了投降。
于禁如此之高的地位和身份,与关羽在蜀汉的地位是相当的,但是于禁被关羽打得全军覆没,实在是一生最大的耻辱,而于禁选择投降是曹操都没有想到的事,所以曹操感叹:于禁与我相识相知已经有三十年,遇到险境,怎么会连庞德也不如呢?庞德因为誓死不降,他留在魏国的家人因此受到嘉奖,于禁因为投降,他留在魏国的家人被人看不起,包括于禁一生的英名付诸东流,导致晚节不保。
于禁与关羽
于禁在关羽被杀后,又被东吴所俘虏,孙权为了缓和与曹魏的关系,又把于禁送还给曹魏,这个时候曹操已经去世,曹丕当政,曹丕表面上没有责备于禁,却让于禁到曹操的陵墓那去祭祀,然后还在墙壁画上于禁当年投降的那一幕,曹丕的行为就是羞辱于禁,于禁羞愧难当,不久便去世。
在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每个人的选择都不相同,并不是说选择投降就是没骨气,就是晚节不保,关羽也不投降过曹操吗?投降在当时算正常的,于禁的晚节不保,主要在于襄樊之战中表现太差,指挥不当,导致3万多人被俘虏,这在曹魏看来是奇耻大辱,曹操自从打天下以来,从来也没有哪一场大战中导致3万人被俘虏,连赤壁之战都没有,于禁一次就损失了曹魏三分之一的精锐*军,这只能说于禁的能力与关羽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这也是于禁晚节不保的主要原因。
三国时期另一位晚节不保的历史人物就是钟会。
钟会
钟会出身颍川钟氏,名门世族,他的父亲是司隶校尉、太傅钟繇,他的哥哥是青州刺史钟毓,都是曹魏响当当的人物,钟会从小也是聪慧无比,成年后开始平步青云,出身+才能+聪慧是钟会升迁的根本原因,很快因为才能得到司马昭的赏识,并成为司马昭跟前的红人。
钟会帮助司马昭策划了粉碎魏帝曹髦在司马师去世后夺权的计划,并且协助司马昭平定了淮南三叛乱之一的诸葛诞叛乱,因功被封为司隶校尉,并且还能插手朝廷政令与人事安排,要知道司隶校尉只是京城附近地区的行政长官,对于朝廷中的*无权干涉的,钟会因为是司马昭的亲信,所以做着司隶校尉的官职却干着尚书令的事,在司马昭手下钟会能做到这个地位,是相当不容易的。
钟会与姜维
钟会人生的转折发生在公元263年的伐蜀之战,在战争中,没有人支持司马昭伐蜀,除了钟会,之后钟会就被司马昭任命为18万伐蜀大军的总指挥,起初进展顺利,直到钟会大军被姜维堵在剑阁无法前进,钟会差一点就要退兵,但因为邓艾*阴平,兵临成都城下,直接迫降了蜀汉,刘禅投降,也正是这个时候,让钟会萌生了自立的野心。
之后,钟会诬陷邓艾,导致邓艾被司马昭下令囚禁,然后钟会夺取了所有大军的指挥权,手握18万魏军再加上投降的近10万蜀军,在钟会手下控制的军队达到28万人,超过了东吴全国总兵力,并且与司马昭也不相上下,这个时候的钟会膨胀了,企图反对司马昭获得自立,但是钟会太过于自负,虽然他很聪明,很有谋略,但是缺少威望与*经验,因为谋划不当,被手下的魏军乱兵所杀,钟会留在魏国的养子也被杀,但颍川钟氏只有钟会这一支被灭族,钟会原本就没有亲生儿子,灭的只是养子。
钟会
钟会如果急流勇退,或者规规矩矩听从司马昭的安排,前途不可限量,既是灭蜀的大功臣,又是司马昭的心腹之臣,但是偏偏在手握兵权之后就开始谋反,导致晚节不保、身死族灭,钟会的结局只能是他自己作死,完全没有估算到当前的*局势,要知道18万魏军的亲属全部在魏国,绝大多数人是不可能随着钟会反叛司马昭,况且钟会对军队的掌控力也非常弱,缺乏手段与经验,这也是钟会晚节不保的原因。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3 05:59
就有两位,一位是于禁,因投降被魏家人看不起;还有一位是钟会,手握兵权开始谋反还失败。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3 05:59
在三国晚节不保的人有两位,一个是于禁,一个是钟会。于禁跟随曹操许多年,最后投靠了蜀国。而钟会在将蜀国灭掉后想自立。最后被手下杀死。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3 06:00
贪色误国的唐玄宗,窃国大盗袁世凯,笃信佛教的梁武帝等等都是一生功名显赫最终却晚节不保。三国时期两位晚节不保的人物第一位是于禁,是曹操好友鲍信手下的将领,军事能力过人,在关羽北伐襄樊时全军覆没并投降,一生英名付诸东流,晚节不保;第二位钟会,是灭蜀的大功臣,也是司马昭的心腹,最后谋反。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3 06:00
历史上晚节不保的人物有李斯、王莽、唐玄宗、张廷玉等等,三国时期就有于禁和钟会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