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会无期》影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07 03:4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9 06:26
《后会无期》影评(含剧透)
——我们的文艺人生
2014年,韩寒的*作《后会无期》搬上银幕,当我在2020年的夜晚0点40分看完片尾时,我觉得,动笔写下这篇影评是我能给予这部电影的最大的崇拜。 韩寒的电影题材向来是男人,车,一段奇幻却又真实的旅程,相比于后来的《飞驰人生》以及《乘风破浪》,《后会无期》更像是一部纯粹的文艺片。三个男人,一个开头20分钟便无奈走丢的智障青年胡生,一个生活平平凡凡却自鸣得意的马浩汉,一个颓废却对生活包含希望的地理教师江河,一场跨越中国的旅行就在一张没有脸的合照下开始了。
胡生和浩汉的故乡在中国最东边的东极岛上,而江河则是一个被发配到东极岛上的青年教师。时光荏苒,东极岛的居民一个个离开去往*,去往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有一天江河被告知要去往中国最西边教书。在浩汉的动员下,岛上最后的三人决定自驾前往中国的最西端。而故事也从这里开始。
他们一路遇到了很多人,江河遇到了自己的爱情,却在恋爱开始时便无奈失恋。浩汉一路扮演着大哥的形象,但在自己魂牵梦绕的笔友面前,得知自己爱的人是自己的姐姐,爱情变成亲情,一个滑稽又压抑的玩笑在一句“喜欢是肆无忌惮,而爱是克制”里落下帷幕。
至于胡生,开头便走丢,故事里唯一的单纯与童真就这样潦草的遗失了。在西北,他们又遇到了阿吕,一个曾骑着摩托走遍中国的青年,向往着宇宙与遥不可及的未来。三人的友谊仿佛给这部昏暗的电影增添了色彩,可在最后,阿吕开着浩汉的车扬长而去时,生活又以现实告诉我们,友情变成了欺骗。,真情是最大的谎言。当片尾江河作为知名作家再回到东极岛时,只剩下胡生,奈何无法相认,而浩汉,早已被茫茫人世吞没无踪。一个面无全非的东极岛,一段慌乱结束的感情。
滑稽荒诞的旅程终归要结束,江河和马浩汉在边境旁做最后的诀别,一只途中捡来的小狗,马浩汉决定留给江河一个念想,而江河却想让马浩汉带走,最后二人决定让小狗自己选,但当马浩汉把小狗放到地上时,却扭头就走,马浩汉很清楚,我们也很清楚,平凡,永远是平凡,满天黄沙里,马浩汉一个人孤独的来,一个人孤独的离去,这次他要从西北荒漠去往哪里,我们不知道,他自己也不会知道。马浩汉说:“我中国遍地是朋友,我在哪里拉屎,都有人给我递纸。”他也在说:“我从来都是孤身一人。”我们爱的人是苏米,我们渴望的人设是江河,我们欣喜的是胡生,但我们兜兜转转,只会是那个矛盾着的,孤独着的马浩汉。
故事显得平淡,压抑,没有波澜,一如我们千篇一律的人生,就像最西端的荒漠,无意义的流动着,却又无意义的静止着。随手抓起一把黄沙,细碎的沙砾从指缝里渗出,回归茫茫大漠。韩寒塑造的三个人物也有他们自己的寓意,胡生,代表着我们从人生旅途一开始便要丢弃的童真。江河代表着我们在红尘人世里最后的理智与梦想。而马浩汉,就是我们,就是那个在人生岁月里飘零的每一个平凡人,是韩寒,是你,也是我。我很喜欢苏米的叔叔对马浩汉说的那句“我觉得你不是一个好人,但没想到你连坏人都不是。”是啊,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无法硬着头皮做一个好人,也无法放下良心做一个彻头彻尾的恶棍,只能是被生活蹂躏着,不敢恕,也不敢言。
余秋雨曾在《文化苦旅》一书的自序中将《文化苦旅》比作自己外出旅行的孩子,当他的孩子遍体鳞伤的回来时,余秋雨热泪盈眶。余秋雨也许只是想表达自己对《文化苦旅》的欣慰,感动,以及忏悔,但我在看《后会无期》时,总是不自觉的想起《文化苦旅》和余秋雨的这段自序。我并非是在标榜韩寒,也不是盲目崇拜所谓的文艺范。中国的现当代文学里,像韩寒这样子的人,不是少数,他们有着各自的人生轨迹,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但他们无一例外,爱那个烟雨蒙蒙的城市,爱那个灰头土脸的背包客,爱那个宛在水*的伊人。
人们痛批文艺青年无病*,浪费资源,但如果有一天中国文字没有了这含着淡淡的忧伤和痛苦的文艺氛围时,中国的文学总会少那么一丝味道。韩寒借由自己的人生经历,借由自己的文章与电影,无非是想告诉每个还在人世里或者懵懂,或者千锤百炼的我们,有一个地方,能在我们忧伤痛苦时,发泄自我,那个地方也许在东极岛,也许在西北荒漠,也许在浩瀚无垠的星空。但那个地方,永远不会后会无期……
2020.4.17
作者: 梦的司鸠
指导:无言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