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把握好方向和目标,仍是前进的一种姿势 论点,求作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1:0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5 01:57
教你咋么写——唯有源头活水来
[考题动向]
遍观06年各地的中考作文命题,发现话题作文虽占半壁江山,但是材料题作文发展态势也很迅猛,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我们知道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对写作的立意、选材等都具有制约性,考生不能撇开“材料”而另起炉灶。请看2006年湖北省黄冈市的作文题:
题二:在水族大家族中,有一种有趣的现象。螃蟹是横着走路,河虾是倒着走路,这种怪异的走路姿势引起了其它鱼类的非议。
身体矫健的银鱼大声地嘲笑说:“螃蟹真笨呀,横着走路遇到障碍物不就过不去了吗?”
聪明的章鱼讥讽道:“河虾更蠢,向前走路多顺啊,可它偏偏倒着走,这岂不是给自己的行动造成不便嘛。”
螃蟹和河虾听了传言只是浅浅一笑。它们心里明白,选择什么样的前进方式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决定的。
只要自己把握好方向和目标,横着走路或倒着走路,仍然是一种前进的姿势。
请认真阅读上面的材料,以“走自己的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我们仔细阅读所提供的材料,从中不难归纳出作文的立意:只要自己把握好方向和目标,横着走路或倒着走路,仍然是一种前进的姿势。同时我们还可以深化引申为:不管我们选择怎样的道路,只要适合自己的路,只要坚持,就会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如果考生脱离材料,天马行空的想象,显然是不能得分的。
06年中考作文中的材料题作文,有的命题比较规范,有的比较宽泛,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考生的作文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材料”的*,这也是材料型作文区别于话题作文的根本所在。
山东省临沂市的作文题,它给了一段精彩话,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我们还注意到这些材料作文都直接或间接地要求考生写自己的“生活”,即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生活。都没考大家猜测公认的热门话题,而是考同学们所熟悉的身边生活。要想把这类作文写精彩,学生对生活的积累就要有一定的厚度、广度、深度。这说明中考作文已逐步转向强调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理解生活、表现生活的轨道上来。在很多市的作文材料中都明显突出了“生活”二字。如浙江温州 “花季如诗,生活如画,诗情画意,令人陶醉。”请以“陶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重庆“——改变了我的生活”;济宁“生活中没有常胜将军,你一定有过类似的经历。”请以“面对与自强”为话题。值得高兴的是,这种“生活”外延的变广,更有利于考生自主选材立意。
所以我们在准备2007年中考作文的时候,在引到学生注意自身生活积累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培养探究、发现的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要过分注重社会热点。当然,这并非是要引导学生不去关注现实、逃避道德的修养,这恰恰正是要让考生在关注和贴近自己生活的基础上,养成“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感悟生活”的习惯,引导他们观察、发掘、思考生活,探究、解决问题,培养深刻思考和创造探索的思维习惯,学会“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
[应考方略]
材料作文,最重要的是对材料本身内涵的把握,由于阅读者主观因素的差异,使得阅读者对材料的认识上产生多样性。那么,我们如何面对材料作文呢?
第一,吃透材料,准确领会材料的内涵。
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本身是松散的、不紧凑的,但只要我们仔细辨析,也不难发现其中的主线,即材料的中心。首先我们要熟读材料,对它的理解不能模棱两可,一定要准确,否则所提炼出的主题就有可能会片面,经不住推敲,显得勉强。要把原材料中那些有用的、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这些有用的、精华的东西就是主题。所以说,主题是内在的,不是游离于材料之外的东西。它是客观的存在,既不能拔高,也不能缩小。主题是对全部材料的思想意义的高度概括,是对材料的内涵及本质的正确开掘。材料对主题的确立有着客观的、不容更移的“制约性”。一般性材料的题旨和意图是比较容易分辨的,而寓义性材料的题旨和意图却不那么容易分辨,因为它的题旨和意图是隐含的、不外露的,只有更深一层地理解分析它的寓义,才能正确地把握题旨和意图。
第二,确定主题,正确选取表达的角度。
主题一旦确定后,就要选取一个角度用完整的形式来表现它。角度即材料表现出来的看问题的出发点。在不同的材料中,角度有时表现为材料所涉及的不同对象,有时表现为联系实际的立足点。有的材料只有一个角度,有的却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度。所以要根据你的实际需要,确定什么样的角度。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通常选一个较小的角度为切入口,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表现,反而比从大角度来得容易,更能全面而深刻地反映出问题的实质。
[精题展示一]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襛纤得衷,修短合度”(曹植《洛神赋》)
请你仔细阅读上面的古文选句,在弄清句意的基础上归纳一个中心,并以此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思路点拨]
从这则材料中我们不难总结出话题的核心“恰到好处”。材料中的“恰到好处”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所提及的“度”,就是要让考生思考什么是“度”,如何把握好做事处世的分寸,由此就可以引申。
我们可以用记叙的形式来用一则故事来说明这有主题。譬如做某一件事情,必须很有适度,才能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果做的过分,就会让人觉得多此一举。通过正反的事例一比较,得出凡事都有原则,言笑都有分寸,而其调节的杠杆便是恰到好处。
同时我们要区别“恰到好处”与“中庸”的内涵。“中庸”只是“恰到好处”的处世方法之一,如果在不该“中庸”的时候也“中庸”,那么,他就会无原则地去迁就别人,迁就事情。我们只有在处世中提升自己的品位,在交友中获得友谊和快乐,才是恰到好处的方法,而这一点,是不难掌握和做到的。
我们还可以用议论的形式来表达这一主题。比如损和益,增和减,它们是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既是对立的,又可以相互转化;或减或增,或减中有增,增中有减,或不增不减。如何取舍,如何抉择,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要依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在对立双方的变化中寻求一个恰到好处的度,是我们喜欢并擅长的思维方式和处世为人的态度。我们不能走极端,也不能抓住一方面紧紧不放。这让人不由自主联想到走钢丝:主旨是保持平衡状态,稳住不致掉下来;向左边斜了就往右一点,向右边歪了就往左倾一些,不偏不倚正是所需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