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17 23:50
共1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18 04:12
1、教师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中间,教师转变成组织者、启发者、激励者,教师变成了学生的朋友,引导同学们积极探究,启发认真思考,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情绪低落时,通过鼓励性评价,激发上进心和求知欲,调整齐学习状态;
2、培养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的学习意识;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各科课程标准都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各科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4、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自主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改进;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00:48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每一个数学老师期望的。所谓表述全面、简洁、清晰、准确主要是便于学生迅速把握和了解。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构建高效课堂的做法,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1、用爱心对待学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心里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走的特征。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认为给学生关爱,就是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只有用这种情感去感染学生,才能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学生对教师才不会有畏惧感,才会喜欢你,愿意接受你,并对学习产生一种自然的热爱心里,让学生学习知识始终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2、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持久的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和容易接受这一要求,使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并运用生动形象,具体鲜明,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把学生学习数学的艺术美、科学美的感受得到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持久的兴趣。比如:要拓展学生的视野,在课堂不便拓宽的,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课下思考;要让学生尝试亲自动手的,在教学中给学生留有余地,让学生课余时间操作,从而体验数学的趣味;也可以采用数学故事演讲比赛法、数学一题多解竞争法的方法。
3、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的智力生活的一般境界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精神修养和兴趣,取决于他的知识渊博和眼界开阔的程度,还取决于教师到学生这里来的时候带来了多少东西,教给学生多少东西,以及他剩下多少东西。对一个教育者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人们常说: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得有长流水,一点儿也不错。就如我们教数学的而言,有的知识会牵引到语文,你就要对语文知识懂得一二;有的知识会牵引到科学,那么你要对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等知识,也得有较深的了解。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及时点拨,适时抛砖引玉,放得开收得拢,对课堂教学有了极强的驾驭能力。也只有这样,再加上教师善良的心灵,豁达的心胸,学生才能真正尊重教师,重视这门课程,喜欢这门学科,往往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
当今社会发展快,学生接触社会面扩大,很多新鲜词语、事物进入他们的生活,那么作为现代的教师就应该恰当地接受并适时地运用到课堂上,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思想的先进,教师思想与时代同步,与学生产生共鸣,有共同语言,拉近距离,让教与学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中进行。素质教育的课堂不再单单是学生听教师讲,学生看老师表演,而是培养能力,展示才华的芳草地。教师要用新鲜质优的思想浸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如同树苗一样,得到充足的阳光、水分和营养,让他们在学习的大舞台上充分发挥,激发其创新思维的能力。这样的课堂有生机、有氛围,民主、和谐,发展平衡、前景广阔,更有利于学生潜能的释放,价值唤醒,获得生命意蕴。
5、教师课堂上要有幽默的语言。
轻松的氛围才能使课堂活起来的,而教师恰当地运用幽默语言能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想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的教师很多,真正能活起来的课堂却很少,原因是多方面的。当课堂面临陷入“一潭死水”的尴尬境地时,也许,一句恰当的、与课堂内容有联系的幽默用语,就能让课堂“起死回生”。因为幽默能让学生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让课堂缓和一下沉闷的气氛,也可能让一部分眉头紧锁的同学“豁然开朗”,提出自己独到的、新颖的见解,找出问题的“症结”,让一部分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开始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从而让课堂真正、全面的活起来。
1、创设有效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只要有了学习数学知识的需要和愿望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实践证明,精心设计数学问题情境,提供新知识的现实背景,有利于良好的数学活动氛围,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同时也可以诱发思维,引导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不应简单地给出“问题”,而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认识吨”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个苹果的重量是150();一箱苹果的重量是15();一卡车苹果的重量是4()。要求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学生很快便在前两个括号里分别填上了克、千克,但是在解答第三题时便遇到了“障碍”。克与千克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但是很明显,填在第三个括号里都不适合。此时,学生便会发现并提出这样的问题:有没有比千克更大的质量单位呢?4吨究竟是多重呢?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发展创新思维,让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引起思考,才能引发创新的*。任何创造发明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能够质疑问题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所不可缺少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使学生学会质疑问题,即使学生提出一些离奇的问题也不要紧,教师要及时给予的鼓励,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要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解答,从而激发学生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热情。
教学“分数化小数”时,我通过挖掘知识本身的特点,设置了这样的数学情境“金城化肥厂第一天生产化肥12.50吨,第二天生产化肥134/5吨,两天共生产化肥多少吨?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生产化肥多少吨?”学生在这个数学情境中相继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
(1)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能直接相加减吗?
(2)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不是应先统一成分数或着小数的形式?
(3)分数怎样化成小数?小数怎样化成分数?
(4)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统一成分数形式好,还是统一成小数形式好?
然后,我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解决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很快,学生通过辩论、争议得出结论:“由于分数、小数的计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只有在统一成同一种形式时,计数单位相同了,才能进行加减。”
因此,课堂上,我们教师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为他们提供很多具有丰富内涵、具有弹性和开放性的题目,为学生提供“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佳境,只有这样,孩子就会敢提问、会提问,以自己独特的见解解决问题,从而成为一个会主动学习的好孩子。
3、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创造性的解决数学问题。
学生探索创新过程,必须有充分的时间保证。教师在设计活动或提出问题后,应让学生有充分的在新的情境中创造性地应用知识,比较自由地酝酿的探究时间,从而保证大部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数学课堂的学习不在于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教学中,我创设这样一个情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家每户都喝上了牛奶,小明也打算订一份牛奶,如果你是小明,你会选择哪种订奶方式呢?(出示主题图)在该情境中,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
①订一季度的牛奶,需要多少钱?
②订半年的牛奶,需要多少钱?
③订一年的牛奶,需要多少钱?
前两个问题,是两位数乘一位数,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而第三个问题则是通过这节课,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而其中“一份牛奶(每天一瓶)全月28元”是对话框中直接给的信息,“一年有12个月分为4季度”相关信息则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在解决第三个问题时,我留了足够的时间: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讨论交流,从而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问题。
看着欢呼的孩子们,我想:数学课堂中,我们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去探究,让学生创造性的解决数学问题。
4、精设作业,延伸创造*。
教师要设法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和创造欲,并不断地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产生新的成就动机,从而形成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拓展思维空间,激发创新意识。基础性练习打好知识基础;变式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开放性练习激发创造性。
(1)选出得力的行政组长和学科组长。
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
选拔小组长。小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激励能力;
②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
③有一定的分辨能力;
④要有很强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
⑤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⑥要有服务同学的意识;
⑦学习成绩应该优秀。
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这是培养学生领导才能的一个起点。小组长不一定是组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却一定是各方面能力最强的学生。教师要定期集中培训小组长,培训时除了了解反馈信息、作业专门指导外,还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以利于使他们领导的小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每个小组还要设立六个学科组长,学科组长每人根据自己的意愿或老师的挑选担任,这样可以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管理小组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感觉到我很重要,为小组建设贡献力量。
(2)起一个响亮的名字。
让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事实证明,只要教师相信学生,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学生的潜能和智慧必定能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如:光荣、必胜、无敌、勤奋、日进、翱翔、合力、雄鹰,这是何等的信心,何等的意志,何等的气魂!
(3)编一个相应的代号。
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好小组之后,有必要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进行编号。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代码,并且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代码相同。例如可以将小组成员按成绩划分为AA、BB、CC三个层次,每个同学的代码便是A1、A2、B1、B2、C1、C2。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给予及时评价,使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减少或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发生。
传统的美术教学,只注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美术新课标的实施打破了传统美术教育的体系和框架,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注重学生的交流合作和探索,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通过学习“探索优质课堂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本人对中学美术教学的定位和价值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和感受。
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美术课程要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质,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美术教材从新课标的要求出发,在教学建议中列举了大量的内容供教者选择,显然,教材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广阔变化空间,要让教师作教材的主人,而不是“教参”的奴隶。在教学中可淡化了美术的学科特征,加强了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意识”上。这就要求美术教师不仅是一个艺术教育工作者,而且还要具有众多的非美术学科的常识,否则,就不能适应当今美术新理念的教学工作。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三、将美术与生活融为一体
探索优质课堂模式应是“美术与生活融为一体”和现代意识的强化,不仅能拓展学习空间,而且扩展了教育空间。课堂教学选择余地很大,可以从传统的教学角度去讲,也可以由新理念的观念施教,可以是美术概念的切入,也可以是审美文化的传授等等,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因地制宜,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教法,以美术为载体,创建一个教学互动的艺术殿堂,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和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的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与独特性得到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客体相互交隔的过程。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新的美术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发展的空间。
五、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评价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以往评价的方式就难以适应新的。
一、实验基本情况
立足本校实际,成立了以校长李敏哲为组长的教改实验领导小组。把三年级定为实验年级,雪亚娟、赵维平教师承担本次实验任务。对实验教师进行了“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并组织他们去去上郭店中心小学进行课堂教学观摩。
二、实验操作过程
(一)准备阶段
1、组织实验教师通过网络学习韩立福的教育理论及《宝鸡市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手册》,使教改实验老师基本掌握了“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实质,从理论上为教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根据学生实际建立学习小组,做到优、中、差结合;精心选择有一定组织能力、学习上有一定特色的学生担任学科长;并为小组选择有启发性、鼓励性的命名,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组织参与教改的老师到上西吉第一小学进行实验教学观摩及实验报告会,使教改老师及时掌握了课堂实践模式与教学方法。
(二)实施阶段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能力。课改教师坚持认真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利用空闲时间不断学习相关教育刊物,深入学习成功教学理论,积极参加周四的教研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2、课改教师根据班级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一案三单”,力争体现“先学后导”的主题。
3、教改教师每日进行教学总结,讨论交流每节课的成功与不足,及时进行整改,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坚持认真细致的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4、教导处坚持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课堂听课,指导实验教师设计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价单,使教改效果明显增强。
(三)成果总结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取得了较大的收获: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评价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增强。
2、“三单”习题和问题的设计必须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发展的空间。
3、小组合作给学生搭建了认识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的自信心普遍增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大幅度提高。
4、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团队精神得到培养,积极参与讨论,自主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意识得到培养,对老师的依赖性减弱了,学习兴趣明显浓厚了。
5、班级内开展小组评比活动,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激发了学生集体荣誉感,后进生普遍自觉地参与到合作集体之中,自信心增强了,成绩得到提高。
6、实验教师基本掌握了“先学后导、问题训练”的教学模式的操作过程,教学效果明显增强。带动了其他教师,自发的参与教改实验,体验“先学后导”教学模式对教学的促进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办法
(一)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时间预设与生成有时不一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紧张度不够,尤其在展示课中,展示内容与准备程度不一致,有时会耽误时间,使课堂任务不能正常完成。
2、检查指导不到位。课堂上布置任务时比较精心,而在执行过程中检查不够严格,指导还不到位。做到了“善始”却忽视了“善终”,使有的任务完成时没有达到更理想的效果。
3、对于小组管理不精细。小组成员分工有时较随意,组长的工作明显比其他同学多,加重组长负担,个别小组还有组员不服从分配的现象,对这些同学思想工作做的还不到位,小组评价有时做得不及时。
4、模拟展示指导不到位。有时显得乱,有时各组水平相差悬殊。
(二)整改办法
1、针对以上问题,本学期要坚持实验组教师共同研究,认真思考问题,想出更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2、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继续加强集体备课与个人深入备课,经常进行同事沟通,及时学习好的经验。
3、加强学生管理,经常与学生沟通,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全体同学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
4、对青年教师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鼓励他们加强个人学习,使自己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不断得到提升,在课程改革中迈上一大步,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