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15 08:55
共1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10-09 06:18
1、襁褓在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襁褓亦写作“襁緥”、“襁保”、“繦緥”、“襁葆”,葆,通“ 褓 ”。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旧说长一尺二寸至二尺,阔八寸左右。
2、襁指婴儿的带子,褓指小儿的被子。后亦指婴儿包或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6 04:28
在古代,大家都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一些不一样的称谓,在各朝各代也会有一些不同的代名词来形容和替代孩子们的年纪,比如说形容女孩子的豆蔻年华等等,很多爸爸妈妈们在给宝宝取小名的时候也会考虑这方面的一些因素,那么襁褓几岁以下呢?
襁褓: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垂髫(tiao):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豆蔻:喻指十三、四岁的姑娘。束发:指青少年。《论语》:“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史记》:“臣青子在繦緥中,未有勤劳,上幸列地封为三侯。”张守节《正义》:“襁,长尺二寸,阔八寸,以约小儿于背;褓,小儿被也。”《史记》:“昔周成王初立,未离襁褓。”《汉书》:“曾孙虽在襁褓,犹坐收系郡邸狱。”《后汉书》:“昔成王幼小,越在襁褓。”《玉篇》:“襁,襁褓,负儿衣也。织缕为之,广八寸,长二尺,以负儿于背上也。”
襁褓亦作“襁緥”。亦作“襁葆”。葆,通“褓”。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后亦泛指婴儿包。《列子·天瑞》:“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汉书》:“曾孙虽在襁緥,犹坐收系郡邸狱。”颜师古注引孟康曰:“緥,小儿被也。”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一章:“婴孩无知,虽使陨於母胎,夭於襁褓,啜气欲绝,岂识患苦!”艾青《年轻的母亲》诗:“打开襁褓又包好,抱起婴儿又放下,嘴里在自言自语,好像和婴儿对话。”
襁褓: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垂髫zd(tiao):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豆蔻:喻指十三、四岁的姑娘。束发:指青少年。清朝以前汉族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束发常指男子十五岁。垂髫(tiao)是四岁至*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回*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答,比喻人还未年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襁褓亦写作"襁緥"、"襁保"、"襁緥"。襁指婴儿的带子,褓指小儿的被子。后来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本意是包婴儿的被、毯等。背负小儿用的布兜和系带。旧说长一尺二雨至二尺,阔八寸左右。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