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15 14:08
共1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15 18:30
精研覃思意思是精心研究,深入思考。出自《尚书序》,是《尚书》的序文,作者有争议。萧统《文选》中认为《尚书序》为汉代经学家孔安国所作。将其收录于《文选·卷四十五》中的序文一类中。
孔安国(前156年-前74年):字子国,汉代鲁国人,孔丘十世孙,孔滕(字子襄)之孙,孔忠(字子贞)之子。西汉官吏、经学家,著有《古文尚书》、《古文孝经传》、《论语训解》等作品。
经典序录误作十二世孙。约自汉景帝元年,至汉昭帝末年间在世,受《诗》于申公,受《尚书》于伏生。武帝时,官谏大夫,临淮太守。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府旧宅,于壁中得《古文尚书》、《礼记》、《论语》及《孝经》,皆蝌蚪文字,当时人都不识,安国以今文读之,又奉诏作书传,定为五十八篇,谓之《古文尚书》,又著《古文孝经传》《论语训解》。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3 17:18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离娄下》第十四章)(孟子说:“君子对道进行深刻研讨,是要它成为自己所有。成为自己所有,就能掌握牢固;掌握牢固,就积蓄深厚;积蓄深厚,就能够灵活运用而左右逢源。所以君子学习的东西要成为自己所有。”)所谓“深造自得”,是深刻钻研(精思)而领悟精华,融会贯通而成为自己的智慧,这样的知识是牢固的。而这样的知识积累多了,便可以随时随地灵活运用,在观察事物、解决问题时操持自如,达到厚积薄发、左右逢源的境界。只有达到了这个境界,才是真正获得了学问。那么,怎样辨别正和误、表象和本质,并且领悟精华而融会贯通?孟子提出“博学详约”这个门径。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离娄下》第十五章)(孟子说:“广博地学习,做到能够详细地阐述,反过来又能够作扼要的说明。”)首先要博学,世界上的事物是互相联系的,学问也是互相联系的,一个问题常常涉及多方面的知识,要想真正有学问,必须博学。博学,就是读多方面的书,增强多方面的阅历。博学又要和详约相结合:“详”,指把一本书读“厚”,即能够作详细的解说,乃至再加以充实;“约”指把一本书读“薄”,即能够扼要地概括书的大意和精要。把一本书读“厚”,要能够对书的内容予以丰富、补充和评论;把一本书读“薄”,是用几句话可以阐明精要、评论切中要害。能够达到这一步,说明不但领会到书中的学问,而且与原来大脑中储存的知识融会贯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