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2:1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0 07:27
一、闲子沟泥石流概述
闲子沟泥石流位于独店乡白峪村多家庄组北的闲子沟,是黑河小支流的小分支,长约450m,宽约80m。地处东经107°33′34″~107°33′56″,北纬35°08′40″~35°09′06″。闲子沟泥石流是黄土地区沟边崩滑形成的典型黄土梁峁丘陵泥石流,泥石流一直冲到对面担子沟沟口,并在沟口堆积堵塞了主河道,形成了小型的堰塞湖,河水在堆积物中冲开了一小型沟渠,河水顺着沟渠流向下游,属于小型溃流。
二、泥石流基本特征
闲子沟泥石流在平面上呈长条状,边坡崩滑后滑面呈喇叭状,滑面较光滑,从塬顶部到沟底底部的高差变幅较大约为130m,崩滑土地体积相对较大,崩滑下的物源比较多,崩滑坡面较陡约为70°,崩滑后滑面的残留物较少,崩滑较彻底。泥石流顺沟整体流向西北方向,泥石流冲沟两侧的斜坡坡度较陡,坡度约为50°,植被以草地为主,少量树木。泥石流主沟纵坡比相对较小,坡度约为15°,冲淤变幅约为±5m,松散物储存量约为60×104m3,总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沟口扇形特征较明显,完整性较好,扇长约为80m,扇宽约为80m,扩散角约为60°。从塬顶到泥石流沟底的最下游高差变幅超过200m,相对高差较大,为泥石流的产生并沿沟下滑创造了条件。
沟谷所在位置的上部地层为马兰黄土,厚度约为8m。马兰黄土是由大量粉土粒级的颗粒组成的多孔松散体系,具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碳酸盐含量高、土层崩塌迅速、非连续性、不可逆性等湿陷性的强烈特点,土中含有大量的钙质结核,在本层底部有一层厚度约30cm的钙质结核层,土层结构疏松,经水流作用后,面蚀、潜蚀、沟蚀、重力侵蚀等作用均很强烈,是土体侵蚀主要层位。往下为离石黄土,厚度约为80m,上段虽然湿陷,但崩解性较差,土层稳定性仍较差,在水流作用下潜蚀、沟蚀、重力侵蚀作用强烈。再往下为三门黄土,此土层崩解性差,湿陷性弱,但在一些陡坡上受风化作用表面易产生鳞片状剥落,影响深度约几十厘米,形成斜坡“滞流”现象,在雨季被带至沟谷中,为沟谷洪流搬运提供了物质来源。该沟谷地段总体的植被状况较差,顶部及中上部有较多的裂隙和节理,总体的稳定性较差。沟内的泥石流堆积体,以泥块为主,夹杂着泥流状胶结物,成分以粘土和粉质粘土为主,中间夹杂着姜石,沟中堆积物厚度为5~8m,从沟口到对面沟口的堆积厚度较大,在对面沟口堆积最大高度约15m,沟口堆积物中含有大量的姜石,粒径为2~50cm。
图5-28 白峪村多家庄组北闲子沟泥石流远景图
三、泥石流形成原因
通过访问调查,基本查明了泥石流形成的机理。2003年7月连续近十天降大雨,雨水不断入渗到土壤中,土壤本身的孔隙度比较大,地下水对骨架颗粒间的胶结物进行作用,导致连接强度下降,土壤不断的湿陷。降雨以及塬面汇集雨水顺着塬边裂缝和中上部的节理裂隙不断地向下渗入,雨停后四五天,随着地下水的不断的下渗,再加上自身的重力作用,使沟谷陡崖逐渐地到了崩滑的临界状态。在某天中午,下部泥土湿陷后在上部的荷载以及地下水作用下,首先下滑入沟,上部泥土土块和泥流混合到一起冲到沟里去,从而在沟边发生了大规模的崩滑。由于沟谷山高坡陡、高差悬殊、切割强烈,崩滑下的大量的堆积物形成了巨大的物源,滑面上赋存一定的地下水,再加上黄土充分的湿陷,本身的含水量较高,从而形成了大量的泥流,在上部土体的推动作用下,泥流夹杂着大量的土块,向沟的下游滑去,一直冲到对面的沟中,在对面沟口形成很大的堆积,从而堵塞原来与发生泥石流沟垂直的主沟,形成了小型堰塞湖(图5-28)。此泥石流下滑物以土块为主,泥流相对较少,发生时尘土飞扬,尘土将沟谷全部罩住,属于由降雨形成的溃决泥石流。由于大部分物源已经下滑,缺少了继续形成泥石流所需要的物源,崩滑面上节理裂隙基本不发育,不利于雨水入渗,所以后期较稳定,没有再发生泥石流或崩塌。在踏勘时,对此典型泥石流进行了测绘,绘制了泥石流沟的平面图(图5-29)和泥石流的立体线框图(图5-30)。
图5-29 白峪村多家庄组北闲子沟泥石流平面等值线图
图5-30 白峪村多家庄组北闲子沟泥石流立体线框图
四、泥石流稳定性评价
该泥石流是由于降雨形成的,降雨历时较长,黄土充分湿陷后,下滑比较彻底,后缘已经基本没有可以下滑的物源,沟谷两边虽然坡度比较陡,但大部分在发生泥石流的时候已经下滑。现在坡面上草丛、灌木比较发育,该泥石流沟目前总体上处于比较稳定状态。此泥石流沟谷为小型沟谷,集水面积小,沟源近,流程短,规模偏小,可供给泥石流的物质和水量都有限,除非沟两侧植被破坏并再次发生强降雨才有复活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