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平原热带的动植物资源丰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24 15:53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11:39
东北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之间,南北长约1000多公里,东西宽约400公里,面积达3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可分为3个部分,东北部主要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三江平原;南部主要是由辽河冲积而成的辽河平原;中部则为松花江和嫩江冲积而成的松嫩平原。东北大平原是一个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平原。新中国成立后,大批转业军人、知识青年和干部响应国家的号召,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奔向”北大荒”,排干沼泽,开垦荒原。如今这里已发展成为中国主要的粮食基地之一。
东北平原又称松辽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北起嫩江中游,南至辽东湾。位于东北地区中部。介于北纬40°25′~48°40′,东经118°40′~128°。长约1000公里,东西最宽处约400公里。主要由辽河、松花江、嫩江冲积而成。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下。长春附近松辽分水岭处地势稍高(200~250米)。松辽分水岭以南称辽河平原,以北称松嫩平原。省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和内蒙古的一部分。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东北平原由三部分组成。北部叫松嫩平原,南部是辽河平原,东北部是三江平原。南北的两块平原又合称松辽平原,是东北平原的主体。由于它们是由松花江和嫩江冲积而成,所以地面平坦,海拔多在200米以下,站在平原上遥望,平畴沃野,麦浪如波,好一派辽阔大平原的景象。 东北的三江平原则是一个低洼的平坦平原。过去这里是一个山间盆地,每到雨季,三条大江的洪水滚滚而来,一齐涌向这个排水不畅的低洼原野,造成江水泛滥。再加上这一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漫长,气温较低,蒸发微弱,存于地面的积水蒸发不掉,渗不下去,更排不出去,长年累月的积水就演变成中国有名的大沼泽地,成为“除了兔子就是狼,光长野草不打粮的北大荒”。 1949年以后,成千上万的部队指战员,知识青年和干部群众,怀着开发边疆,建设祖国的豪情壮志,奔向“北大荒”,开垦了成千上万亩的荒地,建立了数以万计的农场,苦战在这千古荒原上。 东北平原虽然冬季较冷,但夏季却很热,沼泽地虽然多,但土壤中水分充足。人民群众充分利用不利条件中的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层深厚,耕地辽阔,有大面积肥沃的黑土,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采取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原则,在人迹罕至的茫茫荒原上,排干沼泽,开垦荒地,建商品粮基地,设现代化工厂和新农村,使千古荒原变成万顷良田,使“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东北平原处于温带和暖温带范围,有*性和季风型气候特征。夏季短促而温暖多雨;冬季漫长而寒冷少雪。冬夏之间季风交替。7月均温21~26℃,1月-24~-9℃。10℃以上活动积温2200~3600℃,由南向北递减。年降水量350~700毫米,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量的85~90%集中于暖季(5~10月),雨量的高峰在7、8、9三个月。年降水变率不大,为20%左右。干燥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增。一般北方作物都可得到较好生长,辽河平原南部还可栽培棉花和冬小麦,仅松嫩平原北部高粱生长困难。春季低温和秋季霜冻现象频繁。江河两岸和洼地,汛期常有洪涝灾害。
土地资源和石油资源是东北平原最具优势的自然资源。 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东部、北部以自然肥力较高的黑土为主,西部主要是黑钙土和草甸土,南部辽河平原分布有草甸土一潮土。境内大部分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均较丰富,宜于引灌,据统计,尚有宜农荒地SJX)多万亩,草原刁茄多万公顷,草山草坡213万公顷, 农牧业开发潜力十分巨大。 石油是东北平原最重要的矿产资源。平原北部在中生代晚侏罗纪时已初步形成拗陷盆地,白坚纪进*发展时期,湖泊及河流相沉积厚达6仪旧米,后因盆地抬升缩小,新生代沉积厚度约15(X)米,巨厚的沉积物,为石油生成提供了有利条件。据研究,松辽盆地总生油量可达 8(X)、以刀亿吨,按ro%的聚集系数计,总聚集量约80~叩亿 吨,天然气储量前景可在2《XX)亿立方米以上。除大庆油田外, 还有吉林油田、辽河油田。辽河油田所在的辽河平原也是沉降带,它的下游,新生代沉积厚度超过2《IX)米,具有良好的生油环境。
松嫩平原是东北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耕地面积大(1130×104hm2)占东北区耕地总面积的半数以上,农村人口人均耕地0.45hm2,耕地中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约占83%,土壤自然肥力高。中温带半湿润气候适宜于一年一熟的喜凉作物和中、早熟的喜温作物生长。作物以玉米为主,产量占东北区玉米总产量的64%左右,其次为水稻、小麦和大豆,产量分别占东北区水稻、小麦和大豆总产量的23%、25%和32%。松嫩平原也是甜菜、奶类的生产区,产量分别占东北区的64%、58%。可见松嫩平原是东北区的农业重要基地,在全国也具有重要地位[1]。 松嫩平原地势低平,海拔一般在120~250m。黄土状物质构成的台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切割,地表略有起伏。哈尔滨、齐齐哈尔和白城间的三角形以内地区,现在仍在沉降中,构成了向心水系。由于排水不畅,地面有不同程度的沼泽化。 平原边缘由于近期隆起,形成一系列台地。东部山前台地,地表微波状起伏,海拔240~300m。台地表面上部为黄土状亚粘土物质,下部为沙砾层。这里年降水量500×700mm,地带性植被是森林草原,是著名的黑土带,开发历史较久,是重要的商品粮、经济作物产区,具有农业综合发展的条件。但这里水土流失比较严重,部分地区涝害严重。哈尔滨、长春等大城市水与大气污染,以及松花江污染是国土整治的重点。应大力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对松花江及其支流进行综合治理,加强水利建设,抗洪排涝。 松嫩冲积湖积平原,经风力侵蚀与堆积作用,形成了浅岗地与封闭的浅碟形凹平地交错的地表形态。虽有松嫩水系流过,但支流甚少,地表水多汇集于众多的凹平地内,形成碱水泡沼。实际上,它具有内陆型平原性质。湿地、沼泽、湖泡众多,河曲发达是地貌上重要特征。 松嫩平原土地资源虽然丰富,但土地生产率不高,土地利用不够合理。在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过程中又忽视治理、保护措施,致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松嫩平原粮食产量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春旱频率高,伏旱、秋涝在有些年份亦较严重,低温冷害频繁。水资源虽较丰富,但开发利用率低,有效灌溉面积不足耕地的15%,抗灾能力低,受旱、涝影响,粮食产量波动在20%~30%左右。本区自北向南≥10℃积温大多在2000~3200℃之间,气温的年较差大,本区农作物栽培又以对低温较敏感的玉米为主,而且近年将中晚熟品种盲目向北扩展,每遇低温年份,常遭到严重低温冷害而减产。 低温冷害,一般是指气温在0℃以上,在作物整个生育期或某个生育期,低于作物所需要的临界温度而造成严重减产。低温冷害年,农作物平均减产约13%~35%。东北的低温冷害,可分延迟型和障碍型两类型,有的年份两种类型兼有,可称混合型。延迟型冷害,主要是生育期气温较低,使作物抽穗期推迟和灌浆缓慢,以至秋霜前不能成熟,粒重降低,空批率大,成熟度低。障碍型冷害,是在作物孕穗、开花期遇到短期连续几天的低温,危害花器官,造成空粒大增,引起减产。研究表明,只有水稻和高粱存在障碍型冷害。而对作物产量影响最大的则是延迟型冷害。冷害年作物减产,除了温度的直接影响外,还因气温低,*光能资源的利用,间接影响产量。冷害的分布,有从南向北递增的趋势。严重的冷害频率在10%~20%之间。低温冷害对农业生产威胁很大,但只要掌握了它的规律,采取积极措施,就会大大减少损失。按各地气温条件合理布局作物及其品种,是战胜冷害的战略性措施。分析近几十年来冷害减产的情况表明,其原因之一是作物品种布局不合理,生育期较长的偏晚熟品种越区种植。应开展作物区划和作物品种区划的研究,做到适地适种,采取增肥改土、选育、推广早熟耐低温的高产品种,适时早种,改革耕作制度,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 松嫩平原在东北区农业开发历史较早,外延开发的潜力已不大:今后主攻方向是深度开发,提高单产。目前粮食单产不够高主要是由于农田投入不足,耕作管理粗放。本区土壤的自然肥力较高,但长期以来只用不养,地力下降。黑土带土壤侵蚀较重,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减低。化肥施用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家肥施用量更少,不施肥的白茬下种田约占全区耕地的1/3,成为低产的主要原因。东部山前台地,年侵蚀模数约为6000t/km2,黑土层越来越薄,水土流失对商品粮基地建设影响很大,需要积极预防和治理。 搞好商品粮基地建设,必须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出发,坚持开发利用、保护、治理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建立多层次多功能的复合生态结构。今后松嫩平原农业的发展,应立足于资源的深度开发,着重解决产量不稳不高的问题,主要是加强水利建设和建立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增强对旱、涝的抗御能力;合理调整作物品种布局,避免、减轻低温冷害;努力培肥地力并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在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强化种植业和饲养业、农区和牧区的结合,加快畜牧业的发展;巩固提高以玉米、水稻、小麦、大豆、甜菜以及肉、奶为主的农业综合商品生产基地。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11:39
热带?弄错了吧。
东北平原是热量丰富不假,但那里北纬50度不可能有热带动植物吧
除非研究所....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11:39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东北平原地处北温带,缺乏热带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