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24 14:52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1 22:44
184年,张角以推翻东汉帝国的黑暗统治为口号,在全国掀起起义运动,即黄巾起义,很快义军便遍布帝国的角落。
由于起义的消息泄露,张角不得不提前发动黄巾起义。虽然汉廷已经有所准备,但在起义初期仍然无力*。三个月后,因起义势力无法连成一片,故而给了东汉朝廷*的机会。
仅过了十个月,震动汉廷上下的黄巾起义就被扑灭,张角等人也在这场起义运动中丧命。虽然黄巾起义的规模较大,但从一开始就存在着许多可能会导致失败的因素。
黄巾起义
局势黑暗,百姓苦不堪言
汉和帝死后,东汉王朝走上了下坡路,不但外戚的势力在急速膨胀,就连宦官也凝结成一股不可撼动的势力。同时,东汉王朝连年发动对外征服战争,使国力日益消耗衰微。百姓生活水平在逐渐下降的同时还要承担起沉重的徭役、赋役和兵役,使民间怨声载道。再加上东汉朝廷一直对土地兼并现象不予理会,放任地主阶级和官僚集团吞并农民土地,使帝国境内的流民逐渐增多,原本平稳安定的社会变得混乱起来。
东汉时期的宗教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虽然有人认为汉明帝时期佛教就已经传入中原,但如此短暂的时间还不足以使佛教发展为帝国百姓人人信奉的宗教。但此时的道教却已经发展的相对成熟,于是钜鹿人张角联合张宝、张梁,以黄老思想为蓝本,并参考于吉所著的《太平青领书》创立了太平道。
东汉末年黄老道的代表人物:于吉
太平道认为黄天即为天上上神,是创世神,也是造物神。同时张角大力宣传他心中所构建起来的黄帝时期的社会状况,认为那是一片大同社会。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任何灾祸疾病,人与人之间完全平等又和睦相处。这一思想刚好与东汉末年时期的社会状况形成了强烈反差,许多百姓因此逐渐信奉太平道,希望有一天能够重新回到黄帝时期的社会状况。
起初张角兄弟三人主要在冀州一带传道布教,主要是因为此地遭遇的灾情最为严重,百姓也更容易接受太平道。《后汉书·皇甫嵩朱儁列传》中曾记载:
"角因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转相诳惑。十余年间,众徒数十万,连结郡国,自青、徐、幽、冀、荆、杨、兖、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遂置三十六方。方犹将军号也。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
太平道的创始人:张角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太平道以极快的速度在帝国境内蔓延开来,信奉的教徒也有数十万之众,张角也就顺理成章成为了太平道的教主。为了统一管理,张角将这些信徒编入称之为"方"的军政合一的组织之中。从张角此举来看,从他创立太平道开始就是为了组建具有相当规模的武装势力,以此*东汉王朝的统治。
黄巾起义,席卷天下
公元184年,张角将其定为甲子年,号召信徒在全国各地同时揭竿起义,并且打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所有的起义军都在头部蒙上黄布,故而称其为黄巾军。为加大起义成功概率,张角还与京师内的*秘密结盟,并以唐周为使,将起义时间告知内应。但唐周在抵达京师后却选择将起义事件汇报给了汉廷,这使得汉廷得到了短暂的准备时间。随着官兵的抓捕行动逐渐展开,张角也意识到如果再不行动,起义计划则将胎死腹中,于是提前在二月揭竿而起,黄巾起义就此爆发。
泄露起义机密的告密者:唐周 影视剧照
起义的浪潮很快席卷帝国的各个州郡,东汉本有十三州,其中七州都发生了黄巾起义,地方官军无力围剿,汉廷的统治地位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汉灵帝不得不授权外戚何进为大将军,总览平叛事宜。随后又加强通往京师的各关隘防备力量,同时命令地方抓紧训练新军。就在此时,皇甫嵩建议汉灵帝停止党禁,使朝野上下一心平叛。并从国库中调拨财物分发给地方的将士,以此激励官军作战。《资治通鉴·汉纪》中对此曾有相关记载:
"皇甫嵩以为宜解党禁,益出中藏钱、西园厩马以班军士。嵩,规之兄子也。上问计于中常侍吕强,对曰:'党锢久积,人情怨愤,若不赦宥,轻与张角合谋,为变滋大,悔之无救。今请先诛左右贪浊者,大赦党人,料简刺史、二千石能否,则盗无不平矣。'"
从上述材料来看,汉灵帝对当前形势还是看的比较清楚的,已经意识到黄巾起义很有可能*自己的统治。
黄巾起义爆发时的统治者汉灵帝
随后汉灵帝派遣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和北中郎将卢植三人率领京师精锐前往各地方平叛。但并不能阻止黄巾军前进的步伐。四月,汝南一带的黄巾军攻破邵陵;广阳一带的黄巾军则斩杀了幽州刺史和太守。至四月底,汉军连连败退,一直处于劣势。
兵败冀北,起义失败
早在四月时,朱儁就因作战不利被黄巾军围困在长社,即如今河南*葛市东部。皇甫嵩担忧朱儁军全军覆没,于是二人合兵一处坚守待援。五月,汉廷派遣曹操率官军前往援救。皇甫嵩见援军抵达便谋划*之策,对此《资治通鉴·汉纪》中有着详细记载:
"波才围皇甫嵩于长社。嵩兵少,军中皆恐。贼依草结营,会大风,嵩约敕军士皆束苣乘城,使锐士间出围外,纵火大呼,城上举燎应之,嵩从城中鼓噪而出,奔击贼陈,贼惊乱,奔走。会骑都尉沛国曹操将兵适至,五月,嵩、操与朱俊合军,更与贼战,大破之,斩首数万级。封嵩都乡侯。"
右中郎将朱儁
令人不解的是,曹操作为解长社之危的关键人物,却没有在战役结束后得到汉廷的任何封赏,至少在史料中并未出现相关记载。
朱儁、皇甫嵩二人之危解除后,官军开始准备全面*。6月,二人率军追击汝南一带的黄巾军,直至如今河南省西华县才将其击败。此时孙坚已经迂回至宛城,与官军形成对黄巾军的夹击之势,豫州境内的黄巾起义至此得以平定。
同时卢植也在与张角亲率的黄巾军主力的对抗中获胜,张角*逃往至如今河北省广宗县躲避。不久卢植率军追击赶到,就在即将攻破城门,生擒张角时,却因宫中有人陷害反被汉灵帝下诏押送回京。
卢植被罢职对平定黄巾起义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好在皇甫嵩、朱儁等其他将领英勇作战,没有给予黄巾军喘息的时间。9月,朱儁围攻韩忠所部,但迟迟不能攻克。连日围城使城内黄巾将士的士气低落到了谷点,逐渐出现了投降的声音,但朱儁却拒绝接受投降。
北中郎将卢植
朱儁认为,如果轻易接受叛军投降,则会给百姓一种零成本反叛的观念,这样会使各地方爆发更大规模的叛乱。但朱儁此举无疑是将城中及各地黄巾军*上了绝路,皆认为投降也是死路一条,不如背水一战至死方休,导致官军增加了不必要的伤亡。
随着官军的攻势逐渐猛烈,城中的黄巾军渐渐抵抗不住,不久城门便被攻破,韩忠也*投降。至此,宛城一带的黄巾起义本可以平定,但却因秦颉私自杀死韩忠导致已经投降的黄巾军余部再次拿起兵器反抗。无奈之下,朱儁只好再次率兵追击,在付出惨痛代价后终于将此地的黄巾起义平定下去。
朱儁奋战在宛城的同时,皇甫嵩也在积极备战,准备一鼓作气剿灭黄巾军主力。在此之前,董卓曾经替代卢植的职位猛攻张角,但毫无成效,只得将刚刚结束仓亭之战的皇甫嵩调往广宗县。在皇甫嵩行军的过程中,张角就因病去世,其弟张梁便成了最高指挥官。不过张梁才能浅薄,仅一战就折损了三万人左右,自己也被官军斩于马下。此时黄巾军的指挥系统就只剩下了张宝一人,在十一月的曲阳之战中,张宝被皇甫嵩率领的官军和巨鹿地方军组成的联军消灭,持续了十个月的黄巾起义就这样失败了。
黄巾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张宝
结语
黄巾起义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三次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仅仅坚持了十个月就惨遭失败。虽然不久后又再次掀起了第二次黄巾起义,但很快也被*下去,其中的一部分黄巾军还被曹操收编,成为诸侯逐鹿天下的资本。客观的来看,黄巾军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任何组织性。从起义开始到起义失败,黄巾军一直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势力范围,而是攻下一座城池后就据城自守,使各地的起义势力无法连成一片。换句话说,黄巾军基本上没有战略眼光。
张角领导黄巾军时,不但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赏罚机制,更是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后勤制度。黄巾军想要获得补给就只能通过劫掠城池,如此便招致各地未参加起义百姓的厌恶,也因此失去了来自百姓们的支持。张角、张宝、张梁三人死后,各地的黄巾军一直处于割据自立的状态,不仅拒绝相互合作,反而开始争夺地盘和领导权。黄巾起义虽然规模庞大,但影响力和对东汉帝国的打击远远不如秦末时期的陈胜吴广起义。不过仍然对东汉王朝的统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加速了东汉帝国的衰亡。并且由于汉廷在平叛过程中过度下放权力,导致地方诸侯的势力开始急速膨胀,为后来的天下大乱埋下了祸根。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1 22:45
两次起义的起因相似,都是因为官府*,而又遇上饥荒。人民活不下去,当然只能揭竿而起。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1 22:45
黄巾起义特指的是东汉末年张角等人起义反汉。揭竿起义是指在封建社会不满当权朝廷而反朝廷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