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精髓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23 12:11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09:33
可以说春秋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孔子的儒家思想了,儒家思想从古至今有几千年的历史上,并且人们还将儒家思想传到了其他国家,将儒家思想发扬光大。虽然,法家思想没有像儒家思想那么的出色,但是法家思想在古代的地位也是不可撼动的,那么法家思想的精髓是什么呢?
一、法家思想的创始人“管仲”。
法家思想应该没有人会陌生吧,那么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管仲,又有多少人了解呢?管仲在春秋时期也是非常有才能的才子,深受诸葛亮等人的赏识。管仲之所以要创建法家思想,是想要改变国家的制度。想让当时的君王对才子的数量进行大量的发掘,将许多有才能的人都挖掘到自己国家来,为自己国家出一份力。并且还对地方的官职人员加大管理,一旦发现有贪污现象立刻上报,一经查实重金奖赏,不得不说管仲的这一做法,在当时确实很有效果。
二、法家的思想精髓。
管仲所建立的法家思想,是将自己的国家发扬光大。作为君王要做到为人们负责,做人们最坚实的后盾。对一些*部门的*,加强管理,不允许他们在官职上出现一点错误,要是发现犯了错误。轻则流放到边疆,重则当场致死。虽然这样的做法过于残忍,但这样的做法确实让当时君王在治理国家这方面,要轻松许多,从君王开始往下的每一级*,都严格按照制度谁也不敢懈怠,这样的做法才是治理国家的关键。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的文学对整个社会都有着深远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可以说,达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顶峰,有许多的思想和学家思想都在这个时期产生,比如说:“儒家思想、法家思想、道家思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09:33
法家以“人性本恶”为基础,认为人都是自私自利,追求名利的,所以法家提出了“以法治国”“重罚轻赏”,用强力抑制恶的人性,从而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另外,法家思想以富国强兵为最终目的。所以,我们可以说法家是“帝王之术”一点也不为过。
接下来,今天我们分别介绍法家思想的四个代表人物:管仲、吴起、商鞅和韩非。通过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来阐述法家的思想精髓。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第一位:管仲
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家和思想家,出生年月不详,大约在公元前645年去世,比孔子和老子还要早一百多年。他的思想著作《管子》也是传世经典。
管仲早年经商,但屡次失败,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失败的商人,但后被齐国的国君齐桓公任为卿大夫,主持齐国政局40年。他锐意改革,兴利除弊,通货积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吴晓波老师的《浩荡两千年》这本书中,对管仲的经济和*变革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通过这些变革,管仲把齐国治理成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以强大的国力为后盾,他协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号召天下。所谓尊王,就是拥戴已经失去实际控制力的周朝天子;所谓攘夷,就是抵御中原华夏族之外的其他族群。这个策划极为成功,不仅稳定了天下局势,而且使齐桓公以中流砥柱的形象展现在诸侯和世人面前,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管仲除了把齐国打造成为当时最强的诸侯国之外,他还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并付诸实践的人。但和后来的吴起、商鞅、韩非的“依法治国”不同的是,管仲的“依法治国”不会那么极端,同时也加入了“德治”的成分,在维护了国家和君主的利益的同时,顺应*,得到了广大民众的爱戴和支持。
第二位:吴起
吴起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思想家,出生于公元前440年~公元前381年。吴起曾经投入孔子的学生曾参门下学习,后放弃儒学,研读兵法韬略,走上了从政道路。他的著作《吴子兵法》,《吴子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后世将《吴子兵法》与《孙子兵法》合称为《孙吴兵法》,北宋时期将《吴子兵法》列入《武经七书》中。
吴起曾为多个诸侯国服务。先是在鲁国为将,大败齐军,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绩。后来到魏国为将,出击秦国,连下五城,取得了魏国对秦作战中最大的胜利。他又统率5万士卒,击溃50万秦军,创造了兵战史上的奇迹。魏王将西河地区托付给他,他在那里实行耕战,进行改革,使这一地区得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09:34
重要哲学家之思想
法家哲学以韩非子为集大成者。在韩非子之前,一般说来荀子的思想己经充满了法治的精神,荀子可以说是儒与法的过渡性人物,唯其说仍保留对人性得以礼乐教化而于品德上有自我超升的可能性,并且推尊周孔、尚贤贵民 因之不能严格称其为法家人物。
早期法家代表人物有李俚、吴起、商鞅、申不害。李俚根据当时各国法律编着《法经》 成为中国最早的一部法典。吴起善用兵 重视明法审令与耕战之策 较李俚更进一步。商鞅在秦变法强调并推扩法律至上的观念,以重刑止罪、及坚守平等原则,行之有年,秦国大治奠定秦国未来一统天下的富强基础,并且建立了法的超越性及普遍性。申不害以综核名实与言术着称,认为这是君主御用群臣,谋求政绩的重要统治方法。而慎到是由道入法的关键人物,他的主要观点在因循与重势,也就是说明"因人之情、循人之欲"与君主统治权力赖以行使的威势在法治体系中的决定性地位。
韩非子,战国时韩人其着《孤愤》《五蠹》传到秦国,且令秦王政大喜。他集合前期法家的思想菁华,将 势集中于君主一身,在*上主张强国弱民,在制度上主张尊今不法古、重赏罚、废诗书、以吏为师,都是他的重要思想,表现出一种活生生的竞存争夺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