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21 22:08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8 03:33
茄子灰霉病是近年来保护地茄子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在冬季和早春茄子生产过程中,灰霉病危害较为严重,该病发生早,传播快,危害重,有些保护地发病率高达60%以上,而且一旦发生,很难控制,造成很大损失。
一、症状识别
茄子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灰霉病。成株期叶片感病,在叶缘处及叶片中部形成水浸状浅褐色病斑,扩展后呈圆形、椭圆形,茶褐色,后期发展成带有浅褐色轮纹大型病斑;
湿度大时,病斑上密布灰色霉层,严重的大斑连片,致整叶枯死。果实受害,在所示顶部和果蒂附近产生水浸状褐色病斑,扩大后呈暗褐色,凹陷腐烂,表面产生不规则轮纹斑,后期病斑产生很厚的黑色霉层。茎杆感病往往与整枝打杈形成的伤口有关,产生褐色病斑并向周围扩展,湿度大时长出灰霉。
二、病原菌
茄子灰霉病病原菌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病菌分生孢子梗丛生,直立,分枝或不分枝,具隔膜。分生孢子簇生于梗顶端的小梗上,椭圆形或近圆形,无色或灰褐色,单孢。病菌的寄主范围广泛,可侵染番茄、茄子、黄瓜、西葫芦、草莓等400多种作物。
三、发病规律
茄子灰霉病病菌以分生孢子、菌丝体在病残体上或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在露地和温室主要靠分生孢子飞散进行传播。春季条件适宜时,菌核产生菌丝体,菌丝体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主要靠气流、雨水、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蔓延,在适宜的条件下长出芽管,从植株的伤口、气孔或直接侵入寄主。
病菌喜低温、高湿的环境,最适感病生育期为始花至坐果期,发病潜育期5~7天,灰霉病是高湿型病害。露天阴雨连天,光照不足,气温偏低,灰霉病易发生严重。保护地通风不良,连作多年,种植密度过大,管理差,有机肥偏少,氮肥偏多,氮、磷、钾比例失调等有利于灰霉病的发生。
四、综合防治措施
目前,茄子缺少抗病品种,茄子灰霉病的控制首先应做好前期预防工作,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进行防治,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1、加强栽培管理
根据品种特性,适当密植;采用高畦地膜覆盖栽培,采用滴灌或膜下浇水控制棚内湿度,浇水应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浇水后闭棚体温,在中午和下午再将水汽放掉,降低田间湿度,控制灰霉病的发生与侵染。
2、及时摘除残花和病残体
在发病初期摘除含有病斑含有病斑的花瓣、柱头、病果、病叶,防止病原菌进一步扩散到其他部位。在蘸花后10~15天,摘除幼果残留的花瓣和柱头,部分染病的幼果应及时去除,降低病菌的初侵染点,从而达到防治茄子灰霉病的发生。同时,发病初期要摘除病叶、病果,并带出棚室烧毁或深埋,严防乱扔,人为传播。
3、*棚室温室环境
灰霉病属低温高湿病害,可以通过管理措施来降低温室内叶片和果实的着露量和着露时间,预防灰霉病的发生。一般采用“上午控温、下午控湿”的方法,在晴天上午棚温升到30℃时放风,中午和下午继续放风,控制棚温在23℃左右,降低湿度。当棚温降低到20℃时关闭大棚,使夜间温度保持在15℃。
4、化学防治
(1)点花时用药
在配好的2,4-D或防落素稀释液中,加入0.1%浓度的50%腐霉利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然后再蘸(喷)花,能有效防控灰霉病从花器感病。
(2)药剂防治
茄子灰霉病的控制主要还是依赖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可用50%啶菌·乙霉威水剂1500倍液,或25%啶菌恶唑乳油1500倍液,或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2500倍液喷雾防治。茎秆发病时,可将药剂原液用面粉调成糊状涂抹在茎杆病斑上,能有效治疗该病的发生。如果棚内湿度较大,可采用烟熏法防治,可选用40%百菌清烟剂或10%腐霉利烟剂200克每亩,均匀分散在各处点燃,在傍晚闭棚前熏施。
该病一般以花期和坐果期为重点防治时期,采用喷雾施药,要注意及时通风排湿,药剂防治茄子灰霉病要早,不能太晚;由于灰霉病菌易产生抗药性,要注意交替轮换用药或药剂混合使用,有利于提高防效,延缓抗药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8 03:33
对于茄子的黑霉病应该提前进行预防,这是由于环境中的温度较低,湿度较高引起的,我们应该提前提高大棚的温度,并且保持大棚的湿度比较低,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治黑霉病。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8 03:34
选择耐低温、耐弱光品种,培育出健壮幼苗,在播种前选择耐低温和耐弱光的品种,如京茄1号,这品种耐低温、耐弱光、早熟,适合大棚种植。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8 03:35
调节温湿度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及时清除病花病果,病叶。浇水后加大放风量。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8 03:35
选用抗病品种,与非寄主作物轮作,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