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21 08:2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9 20:00
1.尊重并承认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尊重孩子,首先要承认他是一个独立的人。他有他需要去面对的一切,而妈妈凡事,替代他,他就很有可能成为一个依赖、不懂得尊重的人,时常充满着焦虑和愤怒。
2.适度的惩罚让孩子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在其做了一些破坏规则的事情后,是需要受到一定惩罚的,惩罚能够让他知道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这就在孩子内心中开始建立起道德、伦理、法制等规则感。在受惩罚的过程中,孩子也真正明白自己需要去独立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并在遵守规则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就与满足。
适度的惩罚还可以消除孩子不合理的期待。很多时候,孩子在父母的爱护下成长,哪怕自己错了,也不需要自己承担,这样就会强化孩子希望父母替代自己去履行责任的期待,这样的期待一直在孩子内心,等他长大后,他会去期待其他人,特别是亲近的人。而一旦期待得不到满足,孩子内心就会有深深的无力感,从而产生极大的愤怒,这使他不能获得自我价值感,无法成为一个独立稳重的成年人
3.尊重孩子的规则 他才能学会尊重别人的规则
人是需要边界的,这样才能分出你、我,区别出你的、我的。马丁·布伯写过一本书《我与你》,他认为假如没有边界,那人与人的关系就是“我与TA”的关系,而这个“它”是没有生命的,没有自己的幻想性的一个人。意思就是自己没有把对方看成一个有独立意识,有着独特人格特质的人,而只是一个“印象”,不是活生生的人。晓建妈妈只是把小建看成是这样的一个“印象”,而并非一个与自己平等的个体。假如一个孩子在内心中没有建立起人与人相处的规则,那他就不会有尊重,也没有自由,也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