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1:2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0 18:14
我们都知道“新塘旺三年”,这主要是因为新的池塘水质好,池塘中的有机质少,有害细菌、病毒都很少,水产在池塘中有一个很好的生长环境,所以在新塘的环境下水产都能够获得一个比较好的产量。
对于老塘来说,要获得好的产量,搞好池塘的生态环境就很重要。其中水质管理是重中之重。那如何搞好池塘水质呢?
清水塘认为,池塘水质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一,溶氧。这是保证水产有充足的氧气进行呼吸的前提。有了充足的氧气,水产的食欲也会更好,产量自然也会上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增氧机能够提升产量的原因所在。要搞好溶氧,主要从肥水、换水、增氧机的开启等方面去着手。
肥水可以培养大量的浮游植物,能够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而制造氧气,进而提升水体的溶氧。换水也就是直接排掉池塘中的老水,降低池塘中有害物质含量,将溶氧更高的外河水放入池塘中,这样也可以直接提升水体的溶氧。而合理的开启增氧机可以直接给水体增氧。在给水体增氧这一工作方面,这几项工作都要注重,不要厚此薄彼。
二,水色。水色是池塘水体质量好坏最为直观的一个评判依据。一般来说,水体呈豆绿色或者红褐色的水是比较好的水色,而且如果水色在一天之中的颜色变化也比较多,这也充分的说明水体中的藻类活动强,是非常好的活水。如果水色太绿,比如是油绿色或者是深绿色,说明水体太肥,应当注意多换水,并配合追肥来调节水体中的藻相。如果水体浅绿色或者是灰白色,这样的池塘需要加大水体的换水力度,而且勤施肥,以量少次多来进行追肥,有进行肥水。
三,透明度。水体的透明度反映出水体中浮游生物的含量多少。水体透明度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出现不同。一般我们维持水体的透明度在30-40公分就好,具体来判断就是将手伸20公分进入水中,如果看见若隐若现的手指就说明透明度是在这个标准范围。如果透明度太小,说明水体中浮游生物过多,也有可能是有机质过多,池塘中耗氧的东西也多,很容易造成池塘上下层水体溶氧出现大的断层。这时候需要勤换水,勤底改。而如果水体的透明度过大,很明显水体就太瘦,这时候需要根据季节不同来进行追肥肥水。
整体来说,鱼塘水质的调节主要包括换水、追肥、增氧、底改这四个主要方面。这几个方面都需要协同进行,不可只做一方面而不做其它的,否则水质也难以调理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0 18:14
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①换水是最直接的方式。换水可以改善水质和起到直接增氧的作用,是改善水质的重要措施之一。凡亩产1500斤以上的鱼塘,每月要求尽量换水1次以上,亩产2000斤以上的,每月尽量换水2次以上。当水质变浓,鱼的食欲不振,透明度在20厘米以下时,表示池水可能已变坏,就要及时注换部分新水。
②使用增氧机增氧。凡亩产1000斤以上的鱼塘,都要求安装增氧机,增氧机具有增氧、搅水和曝气作用。实践证明,晴天中午适度(半小时至一小时)加开增氧机能通过增氧机搅动,把表层过饱的溶氧与底层形成的氧债起混合作用。增大了池塘溶氧的贮备量,对避免次日清晨鱼类缺氧浮头和加速底部有机物的分解、促进浮游生物生长有良好作用。使用增氧机改善水质,是实现养鱼高产的有效途径。
③及时清理淤泥。池塘中的淤泥,是由死亡的生物体、粪便、残饵和有机肥料等不断沉积,加上泥沙的混合而成。池底适当的淤泥为10-20厘米左右,过多的淤泥应想方设法清除为宜。
④使用水质改良剂。对于很多缺乏管理经验的养殖户来说这可能是直接有效的方式了,在“优激灵”的大量运用下,能有效络合水中毒素、增加溶氧、稳定水色和修复不良水质。此外用生石灰/漂白粉等方式也能起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0 18:15
①往池塘注水。要增加鱼塘的放养密度,达到高产的目的,除经常清除淤泥、合理投饲施肥外,可通过向池塘注水改善溶氧条件。据以往经验,亩产750公斤以上的鱼塘,每月注水4-6次;亩产1000公斤以上的,每月注水6-8次。平时当水色变浓,透明度在25厘米以内时,表时水质较差,就要及时注换部份新水。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0 18:15
需要经常加注新水,让水质充满活力,而不是一潭死水,要定期泼洒生石灰水,可直接增加池中的钙,中和酸性淤泥,提高池水的pH值,有利于鱼类及饵料生物的生长,又可起到防治鱼病的作用。还要合理还有增氧机,使用增氧机要在晴天中午、阴天下半夜至次日早晨开机,连续阴雨天时待鱼浮头前开机。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0 18:16
可以一边放一部分水,然后抽进来一些新鲜的水,并在水中投放改善水质的药物,引进可以进化水源的植物,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