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现在很受欢迎,如何知道一副中药是不是有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1:13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2 07:47

“整体论、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精髓所在,而中药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调理脏腑、标本兼治。既然是辨证论治,那么“究竟是否有效、需要服用多长时间”,也就没有了一个固定的答案,因为人与人的体质、性格、各项生理指标是不同的

首先要客观地认识、对待中医中药

不可否认,中医中药在历史的进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从一件事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历史上我们并没有发生过不可控制的大规模的传染性疾病应该说中医中药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尽管中医药对人类的健康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它也有自己的缺陷与不足,这一点大家要清醒地认识,更不能过于迷恋。如今很多影视作品中都把中医药神话了,动不动就是神医,镜头一切换就出现了神药,不要忘了,这是艺术作品而不是事实

所以说,大家对待中医药,要冷静客观地看待,现实中并没有神医,也没有起死回生的神药,中医中药同样如此,只是根据不同的病情,医生做出不同的判断,然后调制不同的配方。这里也存在失误,也有“不管用”的时候。

如何才能知道一副中药是否有效呢?

说句实话,这是个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如果你非要找个结果的话,那也只能是“你用过了才能知道”。道理很简答,中医讲究的是整体论治、调理阴阳平衡,而不是西医一样的固定的硬性指标。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自来水管道出了问题、有一块管壁很薄,马上要破裂了,西医的原则就是对这段出问题的管道进行加固、焊接或者是完全地更换掉,采取的是快速解决掉问题的办法,时间可能超不过两天。

而中医则不同,中医会从调节水的“硬度”、调整管道的性能及成分结构,从而提高整个管道的机械强度以及水质本身的结构,来确保这段要破裂的管道壁不出问题。那么究竟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起到效果呢?这就很难说了,有可能是一个月,也有可能是一年。

通过这个例子,大家能够看得出来,中医理论中是存在着不确定因素的,一方面医生的方法、药的成分可能会出现偏差,另一方面,人的体质不同、心态不同,会导致医治结果不同。所以说,一副中药是否有效,只能使用过了才知道。

那么,如何“对待”中医药呢?

笔者的建议就是:有病了,先到正规医院、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通过拥有现代医学理论知识的医生给您确诊,找到病根,并进行积极的治疗。等到病情已经恢复了,然后再吃点中药进行调理一下,这才是有效的、正确的“中西医结合”方式。

总之,中医药是我们的瑰宝,在历史的进展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了今天,我们不能过于迷恋中医药,只有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才能让您尽快恢复健康,拥有更多的快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2 07:47

有时候我们吃中药的时候有这样的困惑,到底好没好,该不该继续吃?

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我看过很多极端的例子,比如有的病人跟我说我一个打嗝从年后2月份治到6月份愣是没治好,后来实在受不了了,不喝了。还有说我连着喝了将近70付中药,问题没解决不说,我现在看见中药就想吐,你别给我开中药了,吃点成药行不行。还有慢性肾衰竭的病人肌酐高到600.700,他自己感觉症状不明显就是指标高,中医大夫一看症状都没有了,和他说挺好,不用调了。整得他既纠结又郁闷。

所以这就有个问题,中医讲究的辨证论治在于调节脏腑功能,但是由于每个人对自己身体状态的感受程度不一样,不是所有人都能客观地表达出自己的身体感受。有些在意自己健康的人容易夸大,对健康不在意的就直接忽略。当然这也与每个人的身体感受能力有关,针灸的时候有些人一扎上就得气,有些人要行针好一会儿才可以。

下面我就自己的实践经验简单分享一下大家该如何客观地甄别自己服用的中药到底有没有效果?

第一,客观检查指标



从宏观角度来讲,不论中医和西医都是从两个方面来解决健康问题。一个是邪气,一个是正气。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邪气正气都能从检查报告上来体现,但是检查报告上的指标肯定能反映当前的正邪状态。

邪气方面,比如肿瘤、肌酐高、尿素高、转氨酶高、血糖高、血脂高等等这些反映的就是人体内的病理产物过多,不能及时排出体外。

正气方面,比如做化疗放疗出现贫血或者血小板减少,反映了人体自身正气由于受到癌细胞以及放化疗的影响出现了不足的情况。

这些都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临床,而且是最客观的评价,定期让患者去复查不仅能检测治疗效果还能给病人治疗提供信心。

尤其是对于症状表现不明显的病人,我们知道像高血糖高血压这些病厉害不是这个病本身,而且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而出现的并发症。

所以只要是指标有异常的病人我不仅不排斥他们去检查,反而鼓励他们或者在他们容易掉以轻心的时候主动建议甚至催促他们去检查。

还要说明的是,像血糖血压这些容易出现一过性增高或者降低的指标,要定期定时监测,不要只拿某一次的数值说话。

第二,主诉症状的发病频率、程度和时间长短



主诉反映了一个病人当前主要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发病时间和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治疗的周期也不一样。

比如偏头痛,我最近单就治疗的偏头痛就有一年的,五年的,十年的甚至四十年的。再比如胃痛,有一个星期每天都疼得,也有一周疼个三四天,或者一周偶尔疼一回的。还有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半年的和三十多年的。

治疗的难易程度和治疗的周期长短以及治疗的方式都不一样。但是不管医生如何施治,疗效的衡量标准是相通的。

以疼痛为例,从之前的每天都疼,一疼一天,变成一周疼三天,一次疼痛的时间缩短到半天或者一个小时,疼痛的程度也由之前的疼痛难忍变成隐隐作痛。这些都说明治疗的方向没有问题,只是治疗时间的问题,坚持一段时间就会达到逐渐痊愈的稳定状态。

但实际上我们不能要求每个病人都具备这样分析自己病情的能力,也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去帮病人拆解问题,让他切实去观察认识自己的病情。

而不是来了直接说一句还疼。这个时候如果是初入临床的中医大夫往往就会自乱阵脚,会调方,结果本来辨证用药都没问题,一调整越来效果越差,也不利于总结经验。

第三,以脉验证



之所以会变,是因为没有自己辨别疾病状态的能力或者能力比较差。

有一个方法是很好的,就是通过脉象来作为衡量病人病情的重要标准。问诊本身容易出现比较大的误差是由每个叙述主体的信息表达和传递方式方法不同决定的,脉诊则不同,一名合格的中医会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病理状态的病人进行脉诊,逐渐形成一套渐趋成熟的脉诊评价体系,并可以以此来作为自己判断疾病当前病理状态的依据。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听到一句话叫“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每天自己摸自己脉搏的学习方法是相当低效率的,因为你自己的脉象第一变化不大,第二没有参照系,不能成为脉诊体系。只有见多了,摸的多了,在临床中逐渐学会体会和区分各种病证的脉象特征,再借助医书中的脉诊原理构建自己的脉学诊断体系,这样的实践和总结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只是装装样子而已。

具备这样的能力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准确快速地判断出病人当前所处的病理状态,并根据当前脉象情况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问诊、望诊、闻诊都是用来作为佐证脉诊结论的,包括现代仪器的检查结果。所以一个脉诊高手看病的效率是很高的,一天下来看个百八十号人应该是比较轻松的。

反之,如果不具备脉诊的能力,则会大大降低诊疗的效率,而且随着问诊的时间越长,信息越繁杂,导致的结果就是犹豫不决,毫无定见,对病情把握不准确,用药缺乏针对性,很多时候就是拿病人来尝试。对于病人来讲,这类的大夫往往会被夸赞细心、耐心、仔细、负责,我认为这也是一种无意或者善意的讽刺。就我的跟诊经验来看,这类医生的脉诊技术就是个摆设罢了。

除了对于把握病情、甄别疗效有好处之外,脉诊本身还有一个其他诊断手段所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总揽全局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初诊患者我往往会让他尽量面诊号脉的原因。对于一个病证复杂的病人来讲,他的脉象表现也是杂乱的。一个中医高手,在初诊的时候号完脉,应该就能得出这个病人的治疗周期、治疗方法、治疗分为几个阶段、最后能够达到什么治疗效果这些问题的结论。因为中医的核心思想是调平,将不正常的状态调到正常,也是将不正常的脉象调整到正常。

中医的治疗都是以终为始的,是有目的地治疗,是成体系的治疗。当一个人各项检查指标正常、主诉症状消除、脉象从容和缓的时候,也就没病了。

最后,如果大家想要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医知识,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以及同名自媒体账号。当然如果慢慢地了解之后有了更加系统掌握中医内核的兴趣和决心,可以购买我的今日头条专栏课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2 07:47

这里讲中医的内证 。

什么是中医的内证?

中医有不少“非唯物主义”的“不科学”的部分,在现在被压制,也不被承认,也不会被提倡。

于是现在的中医基本是浮于表面了。

这些“非唯物主义”的“不科学”的,包括内证,也包括祝由。

甚至连心主神明,也被有些中医从业者所否认。

说轻点是轻视中医,说重了是数典忘祖。

因为每样中药,都是经过内证而确定下来的。

我们看中药的功效,一般有“性温、性寒”“入某某经络”的内容,是不是?

这中药的性的温寒,入某条经络,不经过内证来检验,如何得来的结论?

内证,其实很简单,就是仔细地感受自己的身体。

敏感些的人,吃下一些药材或食物后,会感觉到体内细微的变化。

当然,有药效较强烈的,吃下后能很快降火,或上火。这降火、上火,就是身体的感受。

靠仪器,靠物理化学,是根本分析不出来是能上火还是能降火。

我曾在漫画中说过,中医诊断,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流。

那中药的药效,就是生命的感受。

脱离有生命的人体之外的方法来分析中药,都是白搭。

好了,接下来讲如何进行内证了。

以前的中医,基本是要进行打坐修行的,打坐,是提升中医水平的必修功课。

修习内证的办法是:打坐时,先让自己静下来,然后仔细感受自己身体的每一部分。

先从粗大的感受起。

先感受自己身体的姿势。

再感受自己头部的形状,哪里有突出,哪里有下陷,眼睛、鼻子、耳朵、舌头的存在,越清楚越好。

感受自己的躯干、感受自己的四肢的存在,越清晰越好。
然后,向内感受。

感受自己的骨骼的存在。

从颅骨感受起,将颅骨的存在感受清楚了,再向下,是颈椎、胸椎、肋骨、上臂骨、小臂骨、手指骨、腰椎、盆骨、腿骨、趾骨。骨骼的存在感受清楚了,再来感受内脏的存在。

也是从上至下,大脑、眼球、咽喉、肺脏、心脏、脾胃、肝脏、大小肠。

好了,到这里,对于功夫一般的人已经很难了,只能大致地感受出它们的存在而已。

感受完了骨骼和内脏的存在,内证这门功夫,只练完了第一层。

再向深入练,就是感受骨骼和内脏的具体形状了。慢慢地仔细感受,比如从颅骨开始,直到清晰地在心里感受出颅骨的具体形状。

这需要打坐能够入静,杂念基本被压制,才能进行这样细致的感受,没有几年功夫是做不到的。

能将颅骨感受清楚了,再来向下感受内脏的形状,就容易多了。

*到此,从LV1升级至LV2。

当感受清楚骨骼和内脏的形状,再升级,就是由静至动了。

人体是活动的,内脏也在活动着,内证功夫再深入,就是要清楚地感受出内脏的活动。

比如,心脏的跳动、肺脏的一张一缩、胃肠的蠕动等。

完成了这些,于是LV2升级到LV3。

接下来,是感受体内“气”和“水”的流动。

这是很难捕捉的,气和水在人体内的流动,可不像漫画中表述得这么笔直、清晰,而是呈流体的特性的

无规律,特别是体内有瘀堵时,更是呈现出混沌的现象。

好了,修行完成,从LV3升级至LV4。

升级至LV4,才算刚踏入内证的门坎。
LV5的达成条件,是感受气在经络中的运行。

从混沌的流体中感受出清晰的层面——气和水沿着经络运行。

好了,完成LV5,就可以正式进行内证了。

这时,你尝一样中药材或食材,然后打坐进入内证状态,能清楚地感受到,药材或食材的气场,在体内的运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2 07:48

1.每一味中药成分非常复杂,根据目前已知的中药研究成果,在治病时,一般发生作用的有效成分往往只有一种,其他成分存在未知的潜在风险。医学作为一个严谨的学科,未知成分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2.中药方子往往会用上好几味、十几味甚至数十味的药材,这些药材成分在煎煮或制作过程中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新物质?这同样存在风险。

3.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中药材的副作用也被发现了,比如致癌的马兜铃酸,何首乌中的蒽醌类成分也是致癌物。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对中医药越来越多的研究,肯定还有其他毒副作用的发现。

4.目前对中药的研究一般通过单一的药材成分分析及小白鼠实验得出的数据来评定。

5.中医自身证明中药的有效性便是实际观察结果,但这里面误差太大,比如安慰剂效果,热汤本身的效果(类似于喝热水的效果),以及自愈效果(治疗期间依赖自愈恢复)等等。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认知和科技条件下,中药走现代化研究道路是最好的。

还在鼓吹阴阳五行的等于在给中医抹黑!

中药不做双盲实验,怎么知道一副中药有效?一种药物有效或无效,最终还是在患者身上体现,只有患者用过才知道是否有效。

中药可不可以做双盲实验呢?完全可以,简单举个例。小时候,我们村里有一个孟姓老中医,治跌打损伤,骨碎筋断远近闻名。解放初期因划为地主,被抓去进行劳动改造,在*队遇到另一名中医,俩人谁也不服谁,最终*农场领导找来两只同年的公羊,分别敲断两只羊的一只羊脚让两人一人医一只,伤重的由我们村的孟医生医,伤较轻的由另一人医,结果孟医生医的那只,一周可用力,一个月行走如常。另一医生医的,一个月才能落地行走。由此想到,什么药,什么实验,不就是证明疗效吗?中医完全可以做以疗效为前提的任何实验。

与其说双盲实验是一切药物有效或无效的检验标准,还不如说,双盲实验是西方医药集团新药获得生产销售的一纸通行证。跟有效无效毫无半点关系。

不同的医疗体系,有不同的检验标准和方法,经双盲的就一定安全有效,不经双盲的就一定无效吗?请你在评论区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2 07:49

中医中药是祖国医学之精华,远古至今能治百病之说,只要把握好方剂就可以得到一定效果,李时珍,华佗,医圣张仲景伤寒论,黄帝内经岐佰<素问﹥曰,疼者不通,通者不通,这就证明药效精华之处,铭记历史医学继续努力学习。

1,每一味中药成分非常复杂,根据目前已知的中药研究成果,在治病时,一般发生作用的有效成分往往只有一种,其他成分存在未知的潜在风险。医学作为一个严谨的学科,未知成分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2.中药方子往往会用上好几味、十几味甚至数十味的药材,这些药材成分在煎煮或制作过程中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新物质?这同样存在风险。

3.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中药材的副作用也被发现了,比如致癌的马兜铃酸,何首乌中的蒽醌类成分也是致癌物。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对中医药越来越多的研究,肯定还有其他毒副作用的发现。

4.目前对中药的研究一般通过单一的药材成分分析及小白鼠实验得出的数据来评定。

5.中医自身证明中药的有效性便是实际观察结果,但这里面误差太大,比如安慰剂效果,热汤本身的效果(类似于喝热水的效果),以及自愈效果(治疗期间依赖自愈恢复)等等。

中药饮片历经几千年的人体检验实验,早已证明了道理。至于配伍是变化无穷的,不像化学药死板捉襟见肘。每个人的的配方虽然说是个性化,但还是有章可循的,前人相似的情况已经是试验,只不过在你身上再试验一次,这是个性特殊性与共性普遍性兼顾,是细微变化着的动态重复试验是既是治病又是试验。放心,这种试验是比较安全的,比西药的试验安全得多,因为该做的事祖先早就替我们做了

西药双盲试验那是指新研制开发的药,而中药既是新药又不是新药,它是有先民老祖宗给我打基础的,不是从零开始,与西药不可同日而语,用不着双盲。

怎么知道一副中药有效?一种药物有效或无效,最终还是在患者身上体现,只有患者用过才知道是否有效。

简单举个例。小时候,我们村里有一个孟姓老中医,治跌打损伤,骨碎筋断远近闻名。解放初期因划为地主,被抓去进行劳动改造,在*队遇到另一名中医,俩人谁也不服谁,最终*农场领导找来两只同年的公羊,分别敲断两只羊的一只羊脚让两人一人医一只,伤重的由我们村的孟医生医,伤较轻的由另一人医,结果孟医生医的那只,一周可用力,一个月行走如常。另一医生医的,一个月才能落地行走。由此想到,什么药,什么实验,不就是证明疗效吗?中医完全可以做以疗效为前提的任何实验。

简、便、廉、验是中医药的特点,也是经久不衰传承于民间的原因之一。从古至今,从事中医药的人,疗效几乎都是从自己身上试验开始的,除此之外,没有听说哪一个医者在自己身上试药,所以中医药不必要再进行消耗巨大投入来做无谓的实验。

很多人会说,这是为不敢做双盲实验找借口,中医药不科学所以不敢做。那么错了,只要你出钱,你负责数据收集整理,你负责出试验报告等一切双盲实验必备的东西,就骨折可以陪你做一个实验。这次不找小白鼠,还是找羊当试验品,把羊腿敲断,你用西医的方法,我用中医的方法,看看谁的才有效。我没有证,治人违法,但治羊总是可以了吧。如果我的方法经你的双盲实验有效,我就可以收取天价的专利费,我的药就可以高价地在市场上销售,何乐而不为呢?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认知和科技条件下,中药走现代化研究道路是最好的。

中医现在很受欢迎,如何知道一副中药是不是有效?

通过这个例子,大家能够看得出来,中医理论中是存在着不确定因素的,一方面医生的方法、药的成分可能会出现偏差,另一方面,人的体质不同、心态不同,会导致医治结果不同。所以说,一副中药是否有效,只能使用过了才知道。那么,如何“对待”中医药呢?笔者的建议就是:有病了,先到正规医院、采用先进的...

中医现在很受欢迎,如何知道一副中药是不是有效?

6. 中医治疗并非总是有效,有时也会出现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7. 判断中药是否有效,通常需要通过实际使用来验证。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整,不同于西医的快速直接治疗。8. 中医治疗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见效,具体时间难以预测。9. 中医治疗的有效性受医生技术、药物成分、患者体质和心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10...

不做双盲实验,如何知道一副中药是不是有效?

中药不做双盲实验,怎么知道一副中药有效?一种药物有效或无效,最终还是在患者身上体现,只有患者用过才知道是否有效。中药可不可以做双盲实验呢?完全可以,简单举个例。小时候,我们村里有一个孟姓老中医,治跌打损伤,骨碎筋断远近闻名。解放初期因划为地主,被抓去进行劳动改造,在劳改队遇到另一名...

一味中药的药性是怎么知道的呢?

中药药效的确定有说是古人反覆试验所得的。但世上草药种如此之多,总不可能靠试去试出所有功效,中医阴阳五行理论才是找出药效的根本。只要有仔细读过古代本草专著的人就知道,古人是靠药物的生长形态,味道,生长环境,采集季节,用药的部位而去分析药物所得的"天赋",因此会出现不同医家对同一种药物的作出...

前一段时间在药房有老中医坐诊开了个中药单,想问一下吃这些会有些用处...

千万别信,我看了几次,药死贵啥效果没有,都是一套说辞跟我说调理脾胃好了再调理下一项,起码得调理两三个月,听信他的吃了半个来月啥效果没有!

中药的功效或药理是怎么被确定的?

中药的功效与作用是古人通过实践而得来的一种发现。通过劳作中偶然发现某种药草有这个效果。第二个是通过模仿其他动物治病,比如兔子被蛇咬伤后就会找白花蛇舌草吃且治好了,猴子骨折了它会去找骨碎补来治疗等等例子。这种情况下通过人类对动物的观察后并自己实验而积累下来的经验。这样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

...当地有个中医开了副中药配方,请医生帮忙看看是否妥当。

虽然药味多,但是也是对症的,所以有效。这个方子现在不要吃,此一时彼一时,你妈妈现在的情况跟以前的情况不一样,必须重新诊断重新开方。丹参、田七、西洋参这个主要是滋阴益气活血化瘀,对你妈的病情会有点儿效,改善疲乏和肢体麻木,但是你妈妈的问题比较复杂,阴阳气血都虚,仅靠这三味药药力实在太...

吃中药为什么吃着吃着没效果了?

因为你没太写你血压具体值,我也不太确定,后边的给你做参考吧:首先,人与人之间的生理机能不同,器官会随着年龄增长退化,血管会变脆变硬,所以血压会随之升高。其次,你吃中药时间不短,而且开始确实起效了,证明那个药是有用的。再次,中药不像西药一样降压就一直一路降到底,中药是双向调节,会...

请问中医高手一付中药开了20多味是不是可以由此判断医生水平较低呢,那...

医生开药 通常有经方和实方两派,经方派常用经典方剂药很少过十味,实方派,就是根据你的症状开出一系列对症的药,通常都要20多味。从经济角度,实方派很赚钱,现在药房里多是这样的。某种角度来说可以体现医术医德

民间中医真的有用吗?会不会是骗子来的。

当然有用,现代医学都是拿老鼠作为实验品。中华医药可是全都用人体做的实验。有没有效果都几千年了,怎么可能都是骗子呢?不过遇到一个好的老中医确实不容易,现在中医蒙事儿的确实多了一些。北京中医药大学是全国中医的最高殿堂,到现在为止,上这个大学也不全部需要考试,这个学院也认可祖传老中医的...

中药在过去和现在都很受欢迎 中医在国外有多受欢迎 中药最受欢迎的课题 中药香囊受欢迎 中医受欢迎 最受欢迎的中医app 西医不如中医 中药为什么没有西药好 有香味的中药有哪些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高级项目管理师报考条件是什么 高级项目管理师报考条件 裱花蛋糕是什么意思 手机卡住了,按关机按不了怎么办呢? vivo手机卡住了屏幕不动也没法关机? 金山毒霸和360安全卫士哪个好用? 生咖啡:嗅觉和肉眼检验以及杂质和缺陷的测定内容简介 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产品与服务 有什么出名的特色酒酿? 给暗恋对象送什么花 食品添加剂包括什么? 中医药的意义 中医和中医药有什么区别 中医药是什么 什么是中医药 中医药课本将进入小学课堂是怎么回事? 谁有本草中国的纪录片 这棵树,结满几千年历史硕果 《中华医药》这个节目可信吗? 你觉得《老中医》这部电视剧怎么样? 老中医什么时候开播,在哪个台播出? 有哪些关于中医的纪录片? 苹果6sPlus怎么强制关机? iPhone 6s怎么强制关机? 苹果6s强制解锁教程? 苹果6s plus怎么强制开机? 苹果6s如何强制解除耳机模式? 怎么一次性设置电脑文件以及文件夹图标的大小? 怎样改变硬盘图标的大小?? 我的电脑中硬盘的图标如何调大 怎样使电脑中磁盘和磁盘里面的文件夹的图标变大?谢谢 为啥中医药如此昂贵?中药成本真的高吗? 发面每个人都会,那究竟发到怎样才算是最好呢? 你知道中医药的十个“最”吗? 中医药有什么好处 自己在揉面包的面的时候,要揉到什么状态就可以使用? 中医药主要包括哪三个组成部分 发面到什么程度最好?发面的方法那个最好最快? 中医应该如何传承下去?传承中医药的价值如何? 酵母发面多长时间我想知道,面发到什么时候才算发好。怎样把握 蒸馒头的面要揉到什么程度最佳? 馒头那个面要怎么揉,揉到什么程度蒸的时候才能发起来 发面,究竟发到怎样才算是最好的呢? 拉面是怎样揉面的,面要揉到什么程度 面怎么和,到什么程度才能做。 做包子的面团,要揉到什么程度? 菠萝蜜如何剥皮? 菠萝蜜怎么剥? 求:解释下列多音字的拼音和字形搭配 您是怎么处理学生迟到的? 澳洲哪个牌子的红酒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