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0:53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6 05:27
对于宋仁宗死后,辽国国君痛哭,我们不要作过多解读,这最多是辽国一种外交姿态,作秀大于真情。何况这故事出现宋代文人笔记,真实性存疑的。
宋仁宗
一、兄弟之国的外交表示
自从澶渊之盟缔结后,宋辽保持了良好的外交关系,辽国君主是“兄弟”关系。
当初谁为兄,谁为弟,两国还有过争执,因为事关尊严国体。
宋仁宗去世后,北宋会及时通知契丹,契丹也会遣使悼念,这都是正常的外交礼节。
当北宋使臣道辽国告知辽道宗仁宗去世后,辽道宗必须要表现出难过伤心的表情。
宋仁宗剧照
不管是真心的,还是假意的,场面上的礼仪还是要讲究的。
所以辽道宗痛哭流泪,更多的是外交礼仪的需要,若是一味用这个故事来强调宋仁宗的仁那就偏了。
这种外交礼节在现代也是如此,邻国发生灾难,我们要第一时间致电慰问,还要给予支援鼓励。面上的工作总是需要的。
二、这多是文人笔记的记载,真实性存疑的。
宋仁宗病死,辽主痛哭,这在《辽史》、《宋史》中都没有记载。
《辽史》中只有一句话:“三月辛未,宋主祯殂,以侄曙为子嗣位。”
而绘声绘色描写以上故事的多是宋代的文人笔记。
我们知道宋代的文人笔记几乎是海量的,其中有不少记载朝堂逸事是捕风捉影的,当然也有不好时较为可靠的。
按理说只有当时去告哀辽国的使者才是见到辽国皇帝痛哭的,若是如此,使者回来覆灭之后,这样的事应该报备朝廷,记载史册的。
此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有人“听说”此故事,而记载下来的,作为仁宗之仁感到他国之主的美德而记录下来。
如辽主为仁宗之死痛哭便出自宋人邵伯温的《邵氏见闻录》:
“仁皇帝崩,遣使讣于契丹,燕境之人无远近皆聚哭。虏主执使者手号恸曰:“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其后北朝葬仁皇帝所赐御衣,严事之,如其祖宗陵墓云。”
邵伯温是北宋末年人,这故事完全是他听来的。
宋代文人笔记对宋代前几代君王,大多是歌颂的,记录了很多帝王逸事、或盛德。
这里面的真真假假很难分辨了。
何况宋仁宗去世的时候,耶律洪基才三十多岁,继位不过八年,他能对宋仁宗有多少真情实感呢?
辽道宗父亲辽兴宗在位时期还*着宋仁宗增加岁币,达成了庆历增币的事情。
这其实也是宋代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对他们的一种回报。
这样的故事作为一种对史料的补充来看待就可以了。
总的来看,辽国皇帝为仁宗之死痛哭,更重要的原因是处于外交礼仪的需要(作秀大于真情),在加上宋代文人的不断的美化加工,这事越发广为人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6 05:27
因为宋仁宗是个好皇帝,他在位的期间,宋朝和辽国相处得也很好,辽国从宋朝也捞到了不少好处,所以宋仁宗去世之后,耶律洪基觉得失去了一个很好的合作对象,所以大哭。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6 05:28
因为宋仁宗在位四十多年,宋辽保持了长期的和平态势,很久不见兵戈之争了,呜呼!真是怀念英明仁慈的仁宗啊!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6 05:28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宋仁宗勤政爱民,在位期间为人民做出了非常多的贡献,而耶律洪基对他非常的敬佩所导致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