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1:1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1:53
1.预防缺锌
“锌”是一种人体内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如果锌缺乏,就会发生一些疾病或引起小儿生长障碍。缺锌的小儿一般都食欲不好,又矮又瘦,免疫力低下,很爱生病。特别容易患消化道或呼吸道感染、口腔溃疡等。如果小儿患上锌缺乏症,可以服用硫酸锌治疗。缺锌的孩子平时应注意膳食要合理,动物食品要占一定比例。同时要养成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挑食、偏食。
2.防治扁桃腺炎
扁桃腺炎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宝宝扁桃腺发炎有时会发热,嗓子疼和轻度的咳嗽,需要服用抗生素或其他消炎药消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规则常会复发。得过扁桃腺炎的幼儿,到5~6岁后甚至到青春期仍未能完全制止复发可引发风湿病或肾炎。而这2种病又是很容易合并严重的并发症的病症,严重者会威胁到生命。许多内科专家便认为最好在幼儿或少年时期把反复发作的扁桃腺——这一风湿病和肾炎的病灶切除掉,以根绝后患。
大量的医学研究发现扁桃腺内含有淋巴细胞,其中的T细胞和B细胞能产生对人体有免疫功能的抗体和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等,并还分泌干扰素起到抑制病毒生长的作用。事实证明切除扁桃腺并不是好办法,有些青年因在幼年切除扁桃腺后咳嗽,发音嘶哑,甚至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所以不应轻率地切除幼儿的扁桃腺,而应及时治疗,预防才是最主要的。应及时给小孩更换衣服,防止忽热忽冷,尽可能不到人群拥挤、空气污浊的地方,在宝宝的卧室或在宝宝面前大人应尽量少抽烟,最好不抽烟,多带宝宝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的空气,享受充足的阳光。增强体质、增强抵抗力是最好的方法,不应靠经常给宝宝吃消炎药来预防扁桃腺发炎,这样可能会使口腔里和扁桃腺上原有的一些致病菌被杀死或产生耐药性,一旦发病后再用这些药品就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会使临床医生在治疗时更感复杂化。
3.预防秋冬季腹泻
秋末冬初,婴幼儿容易腹泻。由于患儿频频腹泻、呕吐,使年轻的父母既着急又忧虑。常常是上午跑儿童医院,下午寻专家门诊。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50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腹泻,而发生急性腹泻的约有7亿5千万至10亿人次,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对于婴幼儿来说,丰收的季节却是“多事之秋”,可见加强预防之必要。
婴幼儿腹泻过去叫小儿秋季腹泻,亦称婴幼儿消化不良症,其病原体到七十年代才查清,是1978年由北京首先报告的。它是一种在电子显微镜下外形酷似车轮的RNA中小型病毒,故名轮状病毒,乃是婴幼儿腹泻的罪魁祸首。以后全国各地均有发现,现研究已有7种轮状病毒,主要是婴幼儿轮状病毒,称A组轮状病毒。八十年代初期我国发现的*轮状病毒也在小儿中发现。
轮状病毒侵袭对象是6个月到5岁的婴幼儿,传播途径与其他肠道传染病是一样的,即通过粪便污染传播。凡不重视饮食卫生的托幼机构或家庭易感染。轮状病毒感染有严格的季节性,多见于10~12月份。婴幼儿感染了轮状病毒,潜伏期一般在48小时以内,通常开始出现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及发热,约30%的病儿可见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腹泻为白色或浅*如蛋花汤样便,每日可达10多次,无腥臭味,无脓血。该病病程一般为5~7天,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脱水症,严重吐、泻可导致电解质紊乱。
临床治疗除非合并细菌*染,否则不需应用抗生素。据悉,现已有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在作临床观察中,这无疑为全世界的婴幼儿带来了希望和福音。
要有效地防治婴幼儿腹泻的发生,需注意以下3点:
严密把关
谨防“病从口入”。认真搞好婴幼儿饮食,不给孩子吃生冷或不洁净的食物。饭前便后给婴幼儿洗手;家长给孩子喂奶、喂食之前亦要洗手。人工喂养儿每次喂食前,要用开水洗烫食具、奶瓶,最好每日煮沸消毒1次。
调整饮食
过去多主张对腹泻患儿禁食,以减轻胃肠道负担。近年来多数专家认为不要禁奶和禁食。因为禁食的结果会加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合理的做法是,母乳喂养儿可适当减少喂奶次数或延长喂乳间隔时间,人工喂养儿可给稀释的牛奶(最好是脱脂奶)或米汤。大的患儿可改喂稀饭、藕粉等食物。
加强护理
病儿大便后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每次大便后应用温水清洗*周围及臀部,以保持清洁和干燥。尿布宜柔软、易吸收水分,应勤换尿布,以防止“红*”及上行性尿路感染。
4.不宜滥用抗生素
当孩子生病时,很多家长迷信抗生素,坚持要给孩子吃消炎药,或要求注射抗生素。
抗生素能够杀灭或抑制危害人体的病菌,使很多疾病得到有效治疗,但是不能包治百病。比如,绝大多数孩子感冒发烧,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性疾病没有疗效。反之,常用抗生素,还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给治疗疾病带来困难。滥用抗生素还增加了发生过敏和毒性反应的机会,有的小儿就因为感冒发烧注射庆大霉素,结果造成耳聋。滥用抗生素,还可使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产生新的疾病,也就是说,大量的抗生素抑制了敏感的细菌,却使耐药的细菌乘机大量繁殖,造成机体菌群失调,发生二重感染。所以家长要切记,抗生素只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5.预防乳牙龋齿
牙齿的保护应该从婴幼儿时期做起。乳牙的保护亦很重要。乳牙发生病变,对孩子的健康十分不利。幼儿的乳牙常发生的一种龋病称为奶瓶龋。顾名思义,奶瓶龋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孩子的牙齿浸泡在奶瓶的奶液里,在细菌的作用下,牙齿脱钙就形成了龋齿。
目前,人工喂养婴幼儿较为普遍。有些父母哄孩子睡觉时,为了图省事,让孩子含着奶嘴入睡,孩子的牙齿全部浸泡在奶液中,不知不觉地受到腐蚀,很快发展为龋齿。
保护乳牙不仅在于及时治疗它的龋病,还应该以预防牙病为主。
控制使用奶瓶的时间,一般应*在10~15分钟以内,并及早戒除含奶瓶睡觉的坏习惯。
每次给孩子喂奶后,再喂几口白开水,以稀释口内残留的奶液,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
尽早停止使用奶瓶,最好在孩子1周岁以后就改用水杯喝水或用小匙喂水,尽量避免睡觉前喝大量的牛奶或果汁。
尽早开始刷牙。3岁以前可以由家长用纱布蘸清水为孩子擦拭牙面,把纱布蘸湿,绕在手指上,伸入小儿口腔中,上下左右地擦牙,3岁以后就应该逐步训练幼儿自己刷牙。
提倡2岁开始定期带孩子检查牙齿,有了牙病及早治疗。
6.治疗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皮肤丘疹、疱疹、结痂3种皮损同时存在为特征。水痘传染性较强,冬春季多发。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期感染多为带状疱疹。
发病原因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存在于患者疱疹的疱浆、血液和口咽分泌液内。病毒能被乙醇灭除,它在体外的生存能力很弱。
传染源
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易感儿接触带状疱疹亦能发生水痘。从发病前1~2天至结痂为止,都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接触传播的机会不多。
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水痘普遍易感,且传染性很强,易感者接触后80%可发病。90%的患儿为10岁以下小儿,高峰在6个月至3岁。病后可获持久的免疫力。
临床表现
潜伏期
10~21天。
前驱期
时间约1~2天,往往先见皮疹,可有轻微发热,体温37.5℃~38.5℃,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多数患儿无此期表现。
皮疹
皮疹分布特点为向心性,以躯干、头、腰及头皮部多见,四肢较稀少,偶见于足心、手掌,尤在受压受刺激的部位如腰、臀或扎袜带之下,皮疹往往比较密集。皮疹初为丘疹或红色小斑疹,稀疏分散;数小时至1日后大多转变成椭圆形的、表浅而有薄膜包围的、四周还有红色浸润的“露珠”状疱疹。其大小不等。几天后,疱疹逐渐变干,中心微凹陷,然后结痂。再经数日至1~3周脱落,不遗留疤痕。如经过搔破或污染,以后可留轻度凹痕。皮疹轻重不一,轻者可只见10个左右的小疱疹,重者范围很广,可在起病后3~6天陆续出现,一般2~3批,多达5批者偶见。
黏膜部位也可出疹,如口、咽、结膜,早期出现小红丘疹,以后很快变成疱疹,破裂后成溃疡,很快愈合。
防治措施
发热时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退热剂。
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因抓破痘疹发生感染。如有感染,可局部涂2%龙胆紫或抗生素软膏。
疹痒时可用5%碳酸氢钠溶液或炉甘石洗剂清洗。
重症病例可考虑用丙种球蛋白治疗。
可试用维生素B1适量进行,肌肉注射。
应用激素,患儿减少激素至维持量,水痘全部愈后再恢复至原剂量。
7.治疗癫痫症
癫痫是阵发性、暂时性的脑功能失调,既与遗传有密切关系,也与脑部疾患、代谢紊乱及中毒有关。
癫痫种类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大发作型
最为常见的特点是突然意识丧失,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可有呼吸暂停、青紫、咬破舌头、口吐白沫、尿便失禁等。发作后入睡,经数小时后神志清醒。
小发作型
为短暂意识丧失,语言暂时中断,活动停止于某一体位,不跌倒,两眼凝视,持续2~10秒钟,不超过30秒。在3~10岁间发作,青春期减少,智力正常。
运动型
发作起病较早,常伴有器质性脑病变且智力落后。
婴儿痉挛症
多在10个月以前发病,2岁后少见,发作时短暂意识丧失,头及躯干前屈,发作往往频繁,影响发育,智力明显落后。此外还有局限性发作等。
一旦确诊后,必须选用有效抗癫痫药,坚持长期规则治疗,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对频繁发作而控制不住的部分性发作癫痫,必要时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父母要合理安排患儿的生活、学习,尽量减少患儿精神负担及不良的心理影响,防止因癫痫发作而造成的意外。
小儿癫痫症在治疗期间,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癫痫不是“不治之症”,可以算是难治之症,如坚持施以正确的治疗,约有一半患儿可完全治愈,37%可将发作减少一半以上。所以对癫痫患儿必须坚持服用药物,不能随意停药,药物的用量也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治疗期间应注意药物的毒性作用,长期服用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卡马西平、乙琥胺等,应定期检查肝功、血象等。
应避免过度紧张、精神刺激及激烈运动,不要在高处或水边玩耍,以免突然发作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