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0: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00:41
ERP系统的投资决策评估除了具有传统的可行性分析与决策判断等作用外,对确保项目目标和范围的准确性、正确控制项目实施过程、促使项目效益最大化等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针对充分理解项目、为判断与决策提供依据,以及为后期控制提供准则等主要目的,可采用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决策分析:①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能力和特殊需求,定义具体的项目目标;②分别从成本效益、风险、技术等角度形成少数的决策标准,然后根据项目的目的和性质的不同,选择相应的评估指标;③选择合适的评估技术备选方案,得到最终的决策评估结果,并对项目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事前预测和估计,提出为解决这些问题而期望的项目管理方法和人员绩效。
6.2.1.1 项目目标分析
项目目标分析是避免盲目投资、明确项目目标和范围的重要阶段,在没有对自身战略需求情况和建设能力等进行分析的情况下,投资决策的随意性就会比较大,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而且后期投资方案的选择、相关的选型以及项目的控制等,就可能失去评判的依据。项目目标分析包括企业战略需求评价和建设能力评价两部分。
(1)企业战略需求评价。ERP作为企业一种重要管理手段,必须考虑企业战略的需求评价,即在了解目前信息化应用的基础上,结合企业长远发展的需求形成综合评价。战略需求评价包括明确企业目前IT应用的成熟度,从战略角度分析企业对ERP的新需求。
(2)企业建设能力评价。企业信息化的核心是通过ERP实现先进的管理理念,其关键则是看企业能不能吸收并通过IT固化这些理念,也就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能力高低。建设能力的评价一方面可帮助企业确定是不是有能力实施项目,另一方面在项目正式启动前了解自身能力的不足,以便有针对性地加强和培养,提高项目的成功率。通过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可初步概括出企业的建设能力,包括领导团队的支持能力、管理与控制的能力、持续发展的能力、员工创新与合作的氛围和项目小组的工作能力等五部分。
6.2.1.2 成本与效益分析
企业投资ERP系统时,首先要考虑到便是该项投资所能带来的收益,以及需耗费的企业资源,然后还应考虑到技术因素、风险因素等。关于ERP系统成本收益、风险因素等已在前面的第2章与第3章进行了分析,这里仅列出成本效益的分析步骤(图6.3)及基本指标框架,以便制订预期目标的指标体系。
图6.3 成本效益分析过程
(1)成本的构成。ERP系统的成本分析并不是项目完成后进行成本核算的问题,而是在决策期间用科学的方法做恰当的成本估算(预算)工作。然而ERP的建设往往充满了不确定性,必须利用科学的方法并实行有效的管理,这就需要采用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估算:①系统的界定;②界定系统运行环境;③确定每一种由于决策而引发的成本的货币价值。这样利用历史、其他企业或行业的数据可以估算出系统的直接成本和有形成本,其成本构成如图2.9所示。对于间接成本和无形成本,则需要考虑组织成本(由于组织变动引起的成本)和技术成本(由于技术变化引起的成本)。
(2)效益的评估。ERP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是非常丰厚的,如加强了客户服务、系统框架更完善、员工满意度更高、产品质量更好、内外部沟通更加顺畅、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减少大量不必要的成本、加强了合作伙伴关系和降低经营风险等。而关于ERP实施效益的评价也是众多学者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以至于出现了多种层次的测算方法,这里仍采用第2章的Shang&Seddon五层次利益框架。
6.2.1.3 投资方案的评估
投资方案评估的目的是把项目潜在的价值、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系统对企业资源的需求等因素挖掘出来,进行对比分析和支持方案的选择。投资方案的评估分为投资方案的选择与目标方案的辅助评估两部分。
(1)投资方案的价值评估。在项目管理研究领域可找到相当多的借鉴方法,如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模糊评判法、德尔菲法等。根据ERP系统实施的情况,可以选择的指标包括:①与财务相关的指标,如回收周期、收益率等;②与企业需求相关的指标,如对企业目标的贡献度等;③与竞争环境相关的指标,如满足行业条例的程度、响应竞争的速度等;④与技术相关的指标,如稳定性、可扩展性等;⑤与风险相关的指标,如时间风险、成本风险等;⑥与管理支持相关的指标,如对领导团队*因素的依赖、相关人员的支持等。
(2)目标方案的辅助评估。目标方案的辅助评估直接关系到项目预期目标的高低,项目评估不仅评估项目本身,还要评估辅助因素,如实施方的水平、资源的保证程度、项目人员的能力等。对于ERP系统,企业软件选型结束后,实施方就可以用ERP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如流程过于标准化、实施失败率较高、对专业人员要求高等作为选择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