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的习性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0:57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1:06
蟑螂的学名称为蜚蠊,属昆虫纲、直翅目、蜚蠊科。
蟑螂的历史悠久,人类在地球上只有 300 多万年的生活史,而蟑螂已经生活了 3.2 亿年(即 32000 多万年),属于化石动物,蟑螂和恐龙是一个时代的生物。
因为恐龙时代的生物只有蟑螂生存下来了,如果不是因为繁殖太快、太多、太广,蟑螂一定会像大熊猫一样,成为珍稀保护动物。(或许,现在好多没有人类生存的外星球上,蟑螂已经安居乐业好多年了!)
全世界蟑螂的种类约 3500 种,大多生活在野外,只有少数几种随人类的生活而迁徙于居室,干扰人类的生活而成为害虫,蟑螂的名称多以地理名命名,但不是指原产地,而是命名人所依据的标本采集地,如美洲大蠊、德国小蠊、日本大蠊等。
随着人类筑室而居和交通物流的不断发展,蟑螂逐渐成为在地球上广为分布的居室昆虫。凡有人类活动的地方都有蟑螂。蟑螂的危害不亚于蚊虫、苍蝇及老鼠,现已成为四害之首,是防治难度最大的卫生害虫之一。
目前我国家庭常见的蟑螂主要是美洲大蠊、德国小蠊、日本大蠊。
蟑螂的食性是什么样的?
蟑螂的食性很杂,取食各种动物性、植物性、*及排泄物质,连纸张、书籍、肥皂、电线、衣物也取食。可以说,没有什么是蟑螂不吃的。相对而言,有一些油水的东西,它更喜欢。
具体来说,蟑螂是杂食性昆虫,食物种类非常广泛。各类食品,包括面包、米饭、糕点、荤素熟食品、瓜果以及饮料等等,尤其喜食香、甜、油的面制食品。蟑螂有嗜食油脂的习性,在各种植物油中,香麻油对它们最有引诱力,所以有些地方称它们为 “ 偷油婆 ” 。在食糖中,红糖、饴糖对它们的引诱力最强。
除了喜爱各类食品外,蟑螂也常咬食其他物品,例如在住房、仓库、贮藏室等处,它们可啃食棉毛制品、皮革制品、纸张、书籍、肥皂等等。在室外垃圾堆、阴沟和厕所等场所,它们又以*的有机物为食,甚而啃咬死动物。
但是不同种类的蟑螂,食性也有一定的差别。例如德国小蠊爱吃发酵的食品和饮料,美洲大蠊喜食*的有机物,而澳洲大蠊却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等等。
正是由于蟑螂到处爬行,无所不吃,它们沾染和吞入了很多病原体,再加上它们边吃边拉的恶习,成为一些病原体的机械性传播者。
水对蟑螂的生存比食物更为重要。蟑螂能耐饥而不耐渴。美洲大蠊在只给干食不给水的情况下,雌虫只能存活 40 天,雄虫只能存活 27 天。反之,如果有水无食,则雌虫能存活 90 天,雄虫能存活 43 天。当处于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无食又无水时,蟑螂间会发生互相残食的现象,大吃小,强吃弱,特别是刚刚蜕皮的虫子,不能动弹,表皮又嫩,就成了竞相争食的猎物。
蟑螂的寿命一般为 2 年左右,长的可达三年,短的约为 200 天。
蟑螂的生命力超强,能忍饥耐渴。在有水的情况下,可三个月不吃东西,照样生存;没有水时也可存活一个月。不过,在高温环境下, 7OC 左右难以生存。
蟑螂的繁殖能力极强,一只成熟的雌蟑螂每隔 7 — 10 天即可产出一只含有 14 — 40 粒卵的卵鞘,其卵鞘为胶质体, 20 ℃ -37 ℃之间孵化。温度越高,孵化时间越短,在 30 ℃恒温时,只需 20-30 天,而长的可超过三个月,一只雌蟑螂一年可繁殖近万只后代,最多可达十万只,在极端条件下没有雄蟑螂时,故雌蟑螂也能产卵。
也就是说,很多雌蟑螂交配一次以后,就会雌雄同体,不需交配,便可连续产卵。(真不知道这家伙是怎么进化的?)
蟑螂有什么样的生态习性?
蟑螂是渐*的昆虫,整个生活史包括卵、若虫或成虫 3 个时期。
<1> 交配和产卵
雌雄成虫在羽化后的一周左右,就能进行交配。雄虫一生能交配多次,但雌虫仅交配 1 次或 2 次, 1 次交配就可使它终生产出受精卵。
雌虫产卵在特殊的胶质囊内,形成卵鞘。卵鞘由雌虫分泌物生成,光滑,质较坚硬,具有防水功能,可保护其内胚胎的发育。
德国小蠊的产卵方式:雌虫产出卵鞘后,一直拖带在腹端,并不产下,直到若虫将从卵鞘出时,才从母体脱落。卵中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从母体获得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加上卵鞘由母虫携带,因而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如果卵鞘早期脱落,其中的卵就不能孵化。
<2> 卵期
卵呈窄长形,乳白色,半透明,在卵鞘中排成整齐的两列。胚胎头向孔缝。孵化时,若虫向上顶,使闭合的卵鞘缝裂开而逸出。
卵鞘中含卵数因种类而不同,即同一种蟑螂卵鞘中的卵数,也可因环境条件以及产卵次数,而有所差异,少则几粒,多则达 50 多粒。卵鞘在温度 25℃ ,相对温度 60—80% 条件下,卵期约 28—90 天。
<3> 若虫期
刚从卵鞘孵出的若虫都聚集在卵鞘周围,呈白色,以后颜色逐渐变深,并散开活动,若虫形状类似成虫,只是虫体小,无翅,性器官未成熟。若虫发育缓慢。必须经历多次蜕皮,逐渐长大,触角和尾须节数也随龄期而增长。若虫最后一次蜕皮后,长出翅膀、羽化为成虫。若虫期较长,一般历时约 30-450 天。若虫在丧失附肢或损伤触角之后,可经蜕皮在下一龄重又再生。
<4> 成虫期
我国常见的 6 种蟑螂成虫都具有发达或不发达的翅,可与若虫相别。
雌雄两性成虫可凭他们的外部形态很容易区分:
① 雄蟑螂的尾端具有两对附器, 1 对为分节状尾须,还长有 1 对细小的针突(腹刺);雌蟑螂尾端只有 1 对附器,即尾须,无针突。
② 雄蟑螂的体形一般都比较瘦小、细长、而雌虫螂则肥厚,宽大。
③ 在少数种类中,雄蟑螂的翅发达,伸及尾端,但雌蟑螂的翅仅覆盖到腹部的前半部,或无翅。
蟑螂生活史的特点之一是周期长。以周期最短的德国小蠊而论,一般完成一个世代也需 2 个多月,最长的美洲大蠊等历时 1 年有余。成虫寿命也较长,德国小蠊最短约为 100 天左右,寿命最长的美洲大蠊可存活 1 年之久。寿命长短因种类以及环境条件而不同。
蟑螂的生活史周期长,它们的寿命也长。因此,一只受精的雌蟑螂一生所生产的卵鞘量也多,美洲大蠊最多可产 50 多个,所以蟑螂的繁殖力很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2:24
一、蟑螂的习性
1、蟑螂是最古老的昆虫,距今3亿5千万年以前,蟑螂就在地球上活动了,是世界上最古老而今繁衍成功的昆虫种群。蟑螂无恶不作、无所不吃、无处不有,蟑螂爬过的食品上,会留下一股叫人恶心的异臭;常常把人们心爱的衣服咬坏。蟑螂是杂食性昆虫。人类吃的食物它爱吃;象书籍、皮革、衣服、肥皂等也爱吃;还常爬进阴沟、垃圾堆和厕所等地方吃粪便、死动物等各*的有机物,无所不吃,在无食又无水的恶劣条件下,蟑螂甚至会互相咬食,大吃小,强吃弱。几乎在有人居住和活动的各种场所,都有蟑螂的踪迹。
2、蟑螂在一个场所定居下来,至少有四个基本条件:温暖的气候;潮湿的环境;丰富的食源和多缝隙的结构。显而易见,如果设法消除这些条件,就能有效地防止害虫的孳生。
3、雄虫一生可多次交配,雌虫一次交配可终生产卵,雌雄蟑螂交配后,雌蟑螂的尾端便长出一个形如豆荚状的东西叫卵鞘,卵就产在其中。一只雌虫少则可产10多个、多则可产90多个卵鞘;一个卵鞘中,少则可孵出10只、多则可孵出50多只小蟑螂,这同蟑螂的种类有关。所以,消灭蟑螂卵鞘很重要,灭掉一个卵鞘就等于消灭了几十只蟑螂。蟑螂昼伏夜出,白天大多钻在靠近水源、食源、热源附近的墙壁、家具的“缝、洞、角、堆”中躲藏。我们灭蟑螂时,应注意这些地方是喷药、投入蟑螂毒饵的重点。投药到位,事半功倍。
3、蟑螂习性独特。
它繁殖快(一只受精的雌性蟑螂在食料充足下,一年内可演化成数十万只)。且可无性繁殖三代以上;它生存能力强(能自由穿梭于1.6毫米的空隙,若有水即使不吃任何食物也能存活40天);蟑螂现已成为入侵室内最多、危害人类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城市卫生害虫。
蟑螂善于爬行,会游泳,危机时也可飞行。蟑螂的扁平身体使其善于在细小的缝隙中生活,几乎有水和食物的地方都可生存。如果条件不好,较长时间内不吃不喝也不会死亡。蟑螂如上的特点,使其数量与日俱增,分布范围日趋扩大,已跃居成为头号家庭害虫。
蟑螂喜暗怕光,喜欢昼伏夜出,白天偶尔可见。一般在黄昏后开始爬出活动、觅食,清晨回窝。温度在24-32℃最为活跃,4℃时完全不能活动。在热带地区,蟑螂可四季繁殖、活动。北方地区,冬季有取暖设备的室内,温度适宜,蟑螂可照常活动、繁殖。多数蟑螂为卵生,其卵有序排列在卵鞘内,可以抵抗不量环境的影响,也不易被药剂杀死,条件适宜时即可孵化出幼虫。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3:59
蟑螂习性:
蟑螂喜欢选择温暖、潮湿、食物丰富和多缝隙的场所栖居,这就是它们孳生所需要的4个基本条件。凡是有人生活和居住的建筑物内,一般都具有这些条件,所以蟑螂就成了侵害千家万户的卫生害虫。
喜暖爱潮是蟑螂的重要习性。不难发现,不管在饭店、家庭,还是在火车、轮船上,厨房总是侵害最严重的场所。就是在厨房,它们一般也喜欢栖居在靠近炉灶、水池的地方。
喜暗怕光,昼伏夜出,这也是蟑螂的重要习性。白天它们都隐藏在阴暗避光的场所,如室内的家具、墙壁的缝隙、洞穴中和角落、杂物堆中。一到夜晚,特别在灯闭人睡之后才出外活动,或觅食,或寻求配偶。因而,在一天24小时中,约有75%的时间都是处于休息状态。
蟑螂体扁,适于钻缝藏洞,可以躲进很窄小的缝洞中。例如德国小蠊的成虫和若虫可躲进仅1.6毫米的缝隙,怀卵的雌虫也可在4.5毫米宽的缝隙中栖居。它们在缝隙中栖息时,怀卵的雌虫也可在4.5毫米宽的缝隙中栖居。它们在缝隙中栖息时,足紧贴着身体,尾须平伸或与支撑面接触,触角常伸向外面,不时挥动,保持警戒状态。
不同种类的栖息场所有所差异。德国小蠊多见于各类缝隙中,如管道周围、墙缝、护墙板等的缝隙和地板之间的裂缝中。美洲大蠊亦喜栖息于大的洞孔,偏爱湿热的环境,例如酿造厂发酵车间、豆制品加工场等,也常在阴井、下水道、地下室等处群居。黑胸大蠊多见于碗菜柜、桌子和水池底下角落等处。
在冬天,它们多集居于厨房,紧挨炉灶和暖气片等热源附近栖居和活动。到了盛夏高温季节,厨房温度过高,它们分散迁移到别处,因而厨房的蟑螂密度反降低,但分布扩大。
蟑螂还有群居的习性。常可发现在一个栖息点上,总是少则几个,多则几十、几百个聚集在一起,这主要是由于信息素的诱集作用。蟑螂的成虫和若虫都能分泌一种“聚集信息素”,它由直肠垫所分泌,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在蟑螂栖居的地方,常可见它们粪便形成的棕褐色粪迹斑点,粪迹越多,蟑螂聚集也越多。由此可见,在蟑螂防治中,搞好卫生、清除蟑迹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5:50
喜欢厨房,厕所等油腻、潮湿的地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7:58
爱捕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