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17 13:1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6:58
1、简要分析本文题目“葫芦架下的母亲”的作用。
答:点明了文章内容,起到线索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暖和的阳光洒在葫芦架上,嫩绿的叶子窸窸窣窣,嬉笑着伸开手掌互相*,一高兴,它们手里捧了一夜的露珠,不小心洒了下来,有几颗刚好掉在我妈的脸上。(提示: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更加形象地描绘出了葫芦叶子的露珠在阳光照耀自然垂落时的情态,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为下文描写母亲将投影下来的葫芦叶连缀在衣服上做了铺垫。
②、妈微笑着,笑意、暖意和神秘的天意,满当当地漾在妈的脸上、心上。(提示:从词语的角度分析)
答:句中的“满当当”、“漾”等词形象地描绘出了母亲在为“我”哥缝书包带上的葫芦花时满脸堆笑、心花怒放的样子。同时“满当当”作为叠词,增强了文章的音韵美。
3、请把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删除,再与原文比较,说说两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我妈灵机一动,其实,也不是灵机一动,这在我妈已成习惯了,是仅属于我妈的秘密习惯—取来她的孩子们用的铅笔,将那从各个方向投影下来的葫芦叶子们画下来,就画在那接待影子的布上。
答:画线部分突出强调了“我妈”“将那从各个方向投影下来的葫芦叶子们画下来,就画在那块接待影子的布上”不是今天偶然这样做,而是早已成了她的“秘密习惯”体现了妈妈自己独特的美感,这不仅深化了文章的主旨,而且为下文描述“我妈”把葫芦叶子的影子连缀在孩子裤子的补丁上、枕巾上和书包带上做了铺垫。具有两种作用,如果删去,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了
4、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葫芦架下的母亲,写法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文章开头详尽描述了母亲在葫芦下为家人缝补衣物的情景,结尾处又回到这一角度,并进行了全文的总结。这样写明显是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点面结合,由浅入深,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5、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文中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
答:在一针一线里,可以看出文中的母亲爱孩子、爱家庭,在独特的图案设计灵感里,体现着母亲爱自然、以苦为乐,心灵手巧,有很纯正的美感,有自己朴素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