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乐府都有哪些职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17 05:0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8-17 09:22
1、协律郎是汉代称协律都尉,武帝以李延年善新声,为之置此官。晋改称协律校尉。北魏以后各朝设有协律郎,掌管音律,属太常寺。唐为正八品上,明为正八品。清在乐部设协律郎,后废。
2、掌校正乐律,为乐官。自北魏始,北齐、隋、唐、宋、辽、金、明、清皆置。见《通典·职官七·太常卿·协律郎》、《历代职官表·乐部·协律郎》。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9 14:27
秦汉时期主管宫廷歌舞音律的机构主要有乐府。乐府的长官称乐府令,副职为乐府丞。另外,太常属下亦设太乐令这一官职,负责部分器乐、歌舞、音乐的表演。太乐令属下有太乐丞作为辅佐。
隋唐时主管音乐歌舞的官署主要有太乐署和鼓吹署。太乐署和鼓吹署的官职有:署令,从七品下;署丞,从八品下;乐正,从九品下。另外,在宫中设教坊,以宦官为教坊使,掌管宫中俳优杂技的表演。
宋代这方面的机构主要太乐局、鼓吹局、大晟府、教坊、教乐所。宋初沿唐制设教坊,凡朝廷大宴、大节、皇帝游幸及赐大臣筵席,皆由教坊演奏乐曲、剧目、歌舞之类。南宋罢教坊。教坊所习奏乐曲较太常显得轻松、欢快、随和。除此之外,教坟还掌教习伶人。教坊设教坊使为长官,,为从八品(宋代吸取五代后唐伶人乱政的教训,压低伶人的地位),除教坊使之外,另设教坊副使、判官、都知、都管、掌仪范(教习伶人在各种场合必须遵守的礼仪规范)、教头、部头、副部头、都色长、色长、筝色长等职官名称。教乐所设置于宋徽宗年间,至南宋沿置作为废除教坊后的继承机构。其职官设有都管、部头、色长等。大晟府隶礼部,专掌朝廷各种典仪所用音乐。官职有:大司乐,正四品;典乐,从五品;大乐令,从七品;主簿,从八品;协律郎,从八品等。太乐局、鼓吹局隶属太常寺,是官方最正式也是最正统的典乐机构。凡皇帝亲礼、御殿、大祭祀、大朝会均由太乐局及鼓吹局掌管。太乐局的官职有:太乐局令、太乐局丞、乐正、副乐正等。
明朝朝廷的音乐、礼仪之事均掌于太掌寺。太常寺设:卿一人,正三品;少卿二人,正四品;寺丞二人,正六品;博律郎(主管音律之事)二人,正八品;赞礼郎(主管教导礼仪)九人,正九品;司乐二十人,从九品。宫中的歌舞音乐之事设教教坊司管理。教坊司设:奉銮一人,正九品;左、右韶舞各一人,左、右司乐各一人,均为从九品。另外,女官中也有司乐四人,正六品;典乐四人,正七品;掌乐四人,正八品,掌管宫内音乐之事。
清朝的礼乐机构,朝廷中主要是隶属于太常寺和礼部的乐部。太常寺的官职设置除人数上的变化外,与明朝无区别。宫廷的礼乐机构有升平署。升平署初称南府,道光七年改名升平署。设管理事务大臣一人管理署事,下设司员、笔帖式、副催长、披甲人等分理事务。初以太监为学生,学习宫廷礼乐歌舞,后亦招民人。礼部下特设乐部主管大祭祀和大朝会的演乐及制定乐器音律事务。乐部的长官为管理大臣,亦称“典乐大臣”,由礼部尚书或其他懂音乐的王公大臣兼理。下设署正、署丞、协律郎、司乐等官,以及乐生一百八十人,舞生三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