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真有先天遗传的原因?那不是永远都治不好了?我该怎么办? 给力的加分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17 02:28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6:35
口吃绝对没有遗传的因素,只要你有时能流畅地讲话。建议您到秋水口语网看看秋水理论。
关于口吃的成因国内外已经争论了好些年了,有“言语习惯论”和“生理缺陷论”,有“神经紊乱论”,也有“基因遗传论”等等,每个说法都让人看起来似乎有道理一样,而且,他们都描述的恰好和口吃患者所想的或者所期待的解释几近吻合。难怪,很多口吃患者在网上看了一些他们中的一个或几个说法之后就觉得自己对口吃很了解了、况且自己的亲身体会还是那么深刻呢。可是,广大口吃患者随着对口吃了解的“深入”,还是在口吃面前无所为力,但却很少有人愿意反思或放弃对口吃现有的认识。请想:既然一个正确的认识,却为什么对我们避免口吃没有任何的指导意义呢,最后还得去仗着发音法整天小心翼翼的说话,因为在这些认识中我们已经默认了我们这么脆弱的说话能力!这里就不一一驳各种论调了。网上经常散播些“口吃的基因遗传”的最新研究成果:说什么:美国科学家发现了导致口吃的基因,因而找到了口吃遗传的“科学根据”……毋庸置疑,世界上很多科学奇迹都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家创造的,然而到今为止世界还未实现“水变汽油”,也没发明“永动机“。因为不可变!水不可作为汽油的生产原料!因为违背能量定律,世界上不可能会出现永动机。先不说这些,我们来看看口吃遗传论,口吃的基因决定论,用我们已有的常识和基本逻辑便可以得出结论。
一、关于口吃遗传
至今还没成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口吃具有特定的遗传规律(如代代传、隔代传男之类的)。有些口吃患者声称他们的口吃是遗传来的。不少口吃患者的家族中确有几个口吃的长辈们或家族成员,如果不是遗传,那么几代人都口吃又如何解释?
假若父母之中有一个人是口吃患者,或者他们对口吃看得很重,那么,他(她)对孩子的口吃现象一定很在意、很敏感。当孩子偶尔出现口吃现象,将难逃其法眼。接下来孩子很有可能在她(他)的暗示或者责罚下形成心理阴影,并发展成口吃病患者。
父母之中有一人有常态习惯性口吃(由急躁引起的常态性口吃),假如孩子正好从父母那里遗传了急躁的性格,或者模仿了父母的“急快猛冲”的言行举止,孩子说话就很容易出现口吃。久而久之,这种“急快猛冲”的言行举止会发展为“手忙脚乱”的行为习惯,当然也包括“急快猛冲”的说话习惯。在前面我们已经知道这种说话习惯的结果就是常态习惯性口吃。如果孩子口吃之后,没有承受太多的心理压力或思想包袱,特别是没有父母的责怪,孩子的口吃最多只是常态习惯性口吃。而不大可能发展为带有心理障碍的口吃病。可见,孩子的口吃不是遗传来的,而是由父母的态度决定的。有人说口吃患者男多女少是口吃倾向于男性遗传。其实不然,女性口吃患者中有绝大多数都是*患者,她们会更倾向于绝不暴露自己的口吃,哪怕干脆沉默一个字都不说。如果有可能做个调查的话,应该会发现口吃患者男女比例基本一致。有人说:“我父亲性格很急躁,有口吃,所以我的口吃病是父亲遗传给我的”。急躁的性格在或许有遗传,而且口吃病人的性格大都也急躁,但绝大多数急躁性格的人却没有口吃病,只有占人口1%的人患有口吃病,你能说口吃是遗传吗?我们可以从父母遗传到单双眼皮,黑白皮肤,AB血型。但是你可以遗传到父母的思想吗,你可以遗传到父母的感情认识吗,可以遗传到父母的喜惧哀乐吗? 为何口吃患者在些场合会口吃,而在有些场合不口吃?有的阶段口吃多,有的阶段口吃少?假如口吃是遗传,就意味着先天不足,口吃与否还会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吗?
口吃患者都害怕和上司说话,这是遗传的吗?口吃患者都害怕打电话,这是遗传的吗?口吃患者都感觉很痛苦,对口吃憎恨无比,这种情感也是遗传过来的吗?口吃患者都有自己的难发字音,也害怕某些特定的讲话场面,而在一些心情好时,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却又可以自由说话,这些难发字音,这些特定的讲话场面,这些情绪也可以从父母那遗传而来吗?
说到这里,有些吃友可能要急切的想问:就是因为遗传了口吃的生理缺陷,我才有这样的性格,这样的认识,这样差的说话能力。
应该知道,很多模仿性口吃者也有不少发展为口吃病患者的,他们原来(指模仿口吃前)说话也很正常,怎么就会通过模仿而导致生理上的缺陷呢?可以发现,模仿性口吃者和由模仿性口吃者发展为口吃病的人,尽管他们的口吃现象没什么两样,可是他们的内心差别巨大。前者对口吃习以为常,后者痛苦不堪。口吃患者的心理障碍是如此的巨大,自己觉得根本无法逃脱。难道这种心理障碍也会遗传吗?某人很容易感冒,其父母也经常感冒,能说这人的感冒是其父母遗传给他的吗?综上所述,口吃病不是遗传的。
二、关于基因决定论
基因决定论的缔造者非得给口吃来个“量身定做”,为口吃的“基因决定论”强加一个所谓“科学根据”。一个错误的结论往往是建立在错误的命题之上,得出了一个伪命题,或是将因果颠倒,得出一个反自然的结果。这就是现代版的“按图索骥”。
春秋时,秦国有个名叫孙阳的人,善于鉴别马的好坏,他把自己识马的经验写成书,名为《相马经》。这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各类好马,所以人们把孙阳叫“伯乐”。孙阳的儿子熟读了这本书后,以为自己学到了父亲的本领,便拿着《相马经》去找好马。一天,他在路上便看见一只癞*,前额和《相马经》上好马的特征相符,就以为找到了一匹千里马,马上跑去告诉父亲:“和你书上画的好马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孙阳听后,哭笑不得,只好回答说:“这马太爱跳了,不好驾驭。”我们知道,人的一切性状都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其中基因起基础的决定作用,环境可以对人起后天塑造作用。那么“口吃遗传规律”的不明显就是因为基因的选择表达的结果吗?你在心情轻松愉快时一点口吃意识,口吃迹象都没有,难道是这时你的口吃基因临时决定不表达了吗;模仿成口吃患者的朋友难道是在模仿之前口吃基因没被表达,模仿口吃后就导致口吃基因被激活了吗。荒谬之极!人的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式在细胞分化时就已经确定了的,它们怎么可能临时改变主意呢。不过后天环境对口吃的形成确实起来重要作用。口吃病不是一种言语习惯,口吃现象只是口吃病的外在表现,心理障碍是口吃病的病根,另外口吃患者还有呼吸紊乱,跺脚等附加症状。口吃病是患者在环境与自我潜意识之间建立的一种条件反射,如病态习惯性口吃(它表面是习惯性的,其实也是一种条件反射),预期性口吃和反射性口吃。当这种条件反射强化进入潜意识时,就变成了今天“根深蒂固”的口吃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6:36
会有先天的遗传的情况,
但是,这种是可以治疗的 主要靠平时的生活用语上多多的加强练习
有些人认为没有治疗的方法了 其实不是这样的
口吃 就是一种先天的因素造成的,一个人如果经过后天的训练 打磨 那么他会好起来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6:36
不,我小时候有但现在都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