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15 05:31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2 22:49
在《第七天》中,余华创造除了一个死无葬身之地。“死无葬身之地”一词在小说的语境中巧妙地使用一语双关。它一方面是指词语的本义:死了没有地方埋葬。另一方面是指那些死了没有地方埋葬的亡灵聚集的地方。在这个死无葬身之地中,到处游荡的是没有钱购买墓地的亡灵。
按照规矩,没有墓地,这些亡灵就不能进入安息之地,于是他们就在死无葬身之地获得了永生。当杨飞的亡灵第一次见到死无葬身之地时,他看到一个世界“水在流淌,青草遍地,树木茂盛,树枝上结满了有核的果子,树叶都是心脏的模样,它们抖动时也是心脏跳动的节奏” 这是一个平静祥和的世界。
小说中的死无葬身之地是一个平等友爱的世界,这里没有仇恨,没有杀戮。即使生前是冤家对头,在死无葬身之地也会变成朋友。*张刚生前打伤李姓男子,李姓男子处于报复拿刀砍死*张刚。然而在死无葬身之地,*张刚和李姓男子却是一对相亲相爱的朋友,一起下棋说笑。
鼠妹决定去往安息之地时,在死无葬身之地的所有亡灵都尽了自己的绵薄力量,为她缝制衣服,为她净身送行。在死无葬身之地,由商场火灾造成的三十八个无名亡灵成为团结紧密的一家人,他们之间所有男子的亡灵都是小女孩亡灵的爸爸,所有女子的亡灵都是小女孩亡灵的妈妈。这里没有压迫和剥削,没有*、消防、卫生、工商、税务这些部门,当然也就不存在现实世界中相关部门对生意人的刁难。
这里没有欺骗和伤害,没有毒大米、毒奶粉、毒馒头、假鸡蛋、皮革奶、石膏面条、化学火锅、大便臭豆腐、苏丹红、地沟油等等。就像小说中提到的“全中国只有两个地方的食品是安全的。” 一个就是现实世界中的国宴,一个就是死无葬身之地。
和现实世界中的利欲熏心、尔虞我诈、环境恶化相比,余华笔下的死无葬身之地像是一个乌托邦。在那里,人们可以不用遭受现实世界的各种有形的无形的压迫和伤害,也不用忍受着环境恶化带来的灾难,每个人都能有尊严的活着,这也成为作家对美好社会理想的寄托和向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2 22:50
理想社会的向往是人民生活富足,没有战争,大家都安居乐业。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2 22:50
向往其实指的就是自己想要的一个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向往,有了向往才有努力奋斗的一个动力,才有可能继续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2 22:51
余华笔下的死无葬身之地像是一个乌托邦。在那里,人们可以不用遭受现实世界的各种有形的无形的压迫和伤害,也不用忍受着环境恶化带来的灾难,每个人都能有尊严的活着,这也成为作家对美好社会理想的寄托和向往。